供應鏈金融觀察:P2P這塊大蛋糕是份不好做的生意

最近,受關注度高的行業莫過於P2P了,堅持一天一暴,幾天一大暴的節奏,佔據著不少新聞網站的版面。同時,隨著P2P監管趨嚴,大量P2P企業面臨轉型和尋找合規資產的困境。去年,是供應鏈金融元年,政府鼓勵金融服務脫虛向實、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有不少P2P企業開始關注供應鏈金融。筆者發現,供應鏈金融P2P確實是一門風險相對可控的“好生意”,但想做好這門生意似乎並沒想象中那麼簡單。

供應鏈金融觀察:P2P這塊大蛋糕是份不好做的生意

供不應求:商業銀行、核心企業開發市場動力不足

供應鏈金融行業未來可期。據中融研究發佈的報告顯示,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淨額已由2005年不到3萬億增加到了2016年的12.6萬億,十多年增長4.2倍,年均複合增速接近15%。應收賬款作為供應鏈金融的主要融資模式之一,一定程度上證明了供應鏈金融的市場規模。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行業數據顯示,到2020年,我國供應鏈金融的市場規模可達14.98萬億左右。

據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最先發展供應鏈金融的銀行是深圳發展銀行(現平安銀行),該銀行於2006年在全國率先推出“供應鏈金融”服務,整合資源,面向產業供應鏈提供本外幣、離在岸一體化的全鏈條金融服務。據深發展(現平安銀行)公開信息顯示,該業務開展首年,不良率繼續維持在1%以下。

但就總體市場來看,供應鏈金融更多的作為商業銀行在科技創新上的試點項目,真正大力佈局供應鏈金融的銀行並不多見。據一名銀行內部員工透露,銀行對供應鏈金融並未表現出濃厚興趣,主要是利潤太低,投資回報比太低。該銀行員工表示,他們確實有設置“供應鏈金融”業務線,但實際上並無專人跑這條線,做中小微企業貸款利潤低、徵信核查難度高,淨利潤很難比得上銀行其他業務。

供應鏈條核心企業(如電商巨頭、物流巨頭等)發展供應鏈金融,壁壘較強,能掌握的直接貿易數據多,獲客成本較低。但此類核心企業的供應鏈金融多為生態鏈的補充業務線,限於自己客戶範圍,而供應鏈金融市場待開發潛量還很大。

行業內流傳一種觀點是“並非P2P選擇了供應鏈金融,而是供應鏈金融選擇了P2P”。對此,有P2P公司員工對記者表示“銀行巨頭只分割了供應鏈金融這塊大蛋糕的一角,這個市場距紅海差得遠,供應鏈金融確實需要P2P的資金。但此行業水很深,因為探不清真正的盈利情況,也不敢說是藍海。”

瑕瑜互見:低風險低收益 強壁壘穩推進

比普通P2P個人借款業務,供應鏈金融P2P因為有了“供應鏈”作牽制多了一份保障,是風險更可控的一門生意,正常運營的供應鏈P2P公司壞賬率都比較低,甚至有部分公司能做到壞賬為0。供應鏈金融對於熱衷低風險穩收益的P2P公司來說,不失為一個優質選擇。

關於供應鏈金融P2P壞賬率遠遠低於其他P2P業務,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在保證供應鏈真實性前提下,上下游中小微企業從P2P公司融資,要經過核心企業參與協助,多數企業不願意因一筆借款失去在核心企業的信譽,那樣會影響更多商業利益。

真正投身供應鏈金融的企業不難發現,這個看起來“風險可控”的行業面臨的門檻和瓶頸也是真實存在的。首先要面臨的問題是利潤率。例如,借款方中小微企業能接受的借款成本十分有限,大概在12-13%左右,這導致了P2P公司能給投資人的利率也只能控制在8%左右。供應鏈金融P2P公司兩端承壓,還得在如此狹窄的空間中獲利。

關於供應鏈金融的風控環節,每家企業都各具特色,因發展的供應鏈行業不同要單獨設計。企業對行業經驗越多、掌握的真實資料越多,風控就越好。開闢新供應鏈業務的成本和速度,會限制P2P公司成長速度,企業只能踏踏實實逐步開發新供應鏈。有供應鏈金融P2P公司員工表示:“一旦開發起一條供應鏈就相當於打通一個行業壁壘,一旦開發一個客戶就能帶來一段相對穩定的業務關係。”

此外,筆者觀察到,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供應鏈金融P2P容易出現空殼借款公司,已經滋生出行業亂象。對此,某P2P公司負責人對此表示,出現空殼公司的,多為打著供應鏈金融旗號做“中小微企業貸款”的P2P,與供應鏈金融P2P有質的差別。企業但凡稍作風控,都能查到供應鏈上核心企業和借款企業的真實性。當然也有這種情況出現——企業因能力不夠展開供應鏈金融業務鋌而走險的,這類業務必然是不可持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