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交通治亂「在路上」

武汉交通治乱“在路上”

武汉交通治乱“在路上”
武汉交通治乱“在路上”

□楚天都市報記者吳昌華通訊員張鵬董冠男高梓健杜澤文鍾實

圖為:持續整治電動自行車

圖為:江漢區副區長彭勇軍(右二)參加整治

圖為:武昌區清理“殭屍”車

街頭交通秩序是城市文明程度的窗口。近幾年來,武漢市躋身全國文明城市、國家中心城市,甩掉了“大縣城”的帽子,城市形象冉冉上升,交通秩序不斷好轉,進步有目共睹。不過,與國內外先進城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交通亂象遠未得到根治。

電動自行車和行人隨意橫穿,逆行,闖紅燈;機動車“加塞”,不禮讓斑馬線,違停……面對馬路上的交通亂象,近年來,武漢交警開展了一輪又一輪的專項整治行動,“拔塞行動”治理“加塞”,“七必拖”嚴管違停,嚴管電動自行車闖橋隧,硬招迭出。今年春運剛結束,武漢交警、全警先後展開了打擊酒駕的“春雷行動”、整治電動自行車等“三類車”的專項行動。

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的腳步近了,4月份,武漢市政府召開動員部署大會,決定至年底在全市開展交通秩序綜合治理攻堅戰;7月份,停車秩序治理行動,力度空前。全市各區的區長們,紛紛走上街頭,督導、檢查,與交警並肩,親自參與整治。整治現場的視頻直播,每場都有數十萬至數百萬網民點擊、觀看,反響熱烈。

治理交通秩序是一場持久戰。昨日,武漢交管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交通治亂同樣“一直在路上”。

整治電動自行車實行“八個一律”

今年3月15日,武漢交管部門宣佈展開為期7個月的電動自行車、摩托車、殘疾人專用車“三類車”大整治,繼去年大規模整治電動自行車闖行高架橋樑、隧道後,再度部署全方位整治行動。

當日,交警宣佈實行“八個一律”,即:駕駛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拒絕接受處罰的,一律依法扣車;載客營運的,一律依法扣車;無號牌上路一律依法扣車;擅自加裝傘、篷、座椅的,一律依法扣車;使用假牌假證的,一律依法拘留;無證駕駛超標電動自行車的一律依法拘留;駕駛超標車發生交通事故的,一律依法按照機動車處理;對外賣、快遞等企業使用超標電動自行車以及因交通違法發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一律追究企業的管理主體責任。

3月16日整治行動首日,全市出動警力1500餘人,設41個固定崗位、60個機動巡邏崗,查處電動車各類違法4786起,扣留電動自行車1325輛,現場教育1500餘人次,設置宣傳展板120餘塊,發放《致電動車駕駛人一封信》等宣傳資料7000餘份。視頻直播觀看量近百萬。

第一週,共查處違法1.1萬起、扣車2758輛。交管部門稱,整治電動自行車亂象不是一陣風,將持續開展高強度整治。

當月底,交警組織郵政、物流、快遞、外賣行業55家企業負責人召開動員會,部署清理整治物流快遞行業電動自行車。武昌、江漢、漢陽等區,組織快遞、外賣騎手進行學習教育;洪山、東新等區,專項開展校園整治;僅在美團外賣,交警對5000餘名騎手進行宣傳教育培訓,並將“文明騎行我遵守”的承諾標語貼在了配送箱上。

全市打響交通秩序治理攻堅戰

為迎接軍運會,進一步淨化交通秩序,4月13日,武漢市政府召開動員部署大會,決定至今年年底在全市開展交通秩序綜合治理攻堅戰。成立了全市交通秩序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宣傳部、團市委、市文明辦、市交運委、市城建委、市城管委、市法制辦、市公安局、市質監局、市工商局、市教育局、市公安交管局、市殘聯等部門和各區(管委會)負責人為成員。

攻堅戰嚴格落實各區、各部門責任制,納入文明創建和綜合治理考評。市公安局作為“主力軍”全警參與,交通大隊、派出所、警務服務站、治安檢查站和駐區特警、社區民警以及輔警等力量,聯勤整治、精準治理。

“十區、百崗(整治點)、千騎(漢警快騎)、萬警、十萬文明志願者”來到街頭。各區每週一次集中整治行動,區長、分管副區長們紛紛上路,檢查督導,親自對交通違法人員進行宣傳教育,引導他們來到街頭教育整治點抄寫交通安全法規。

綜合治理重點指向機動車亂停、電動自行車亂行、“黑車”亂載、渣土車亂闖、酒駕毒駕等。重點針對客運車、重型貨車、校車等,見違必糾、糾違必處、處罰必嚴。“教育一批、查扣一批、吊銷一批、拘留一批”。嚴管高壓整治的態勢,在報紙、廣播、電視、手機客戶端,宣傳報道密集鋪開。

短短一週,僅在武昌、漢口兩大火車站周邊,公安、城管、工商等部門聯合行動,共查扣“摩的”千餘輛,處罰違停車6600餘輛,處理站街女、拉客“兔子”600餘人次,兩大火車站周邊治安和交通秩序明顯改善。

6月2日至4日,武漢交警掀起全市交通秩序綜合整治第六次高潮,共出動警力6000餘人次,白天緊抓電動自行車等“三類車”,夜間針對“三駕”(酒駕、醉駕、毒駕)、“兩牌”(假牌、套牌)、“兩車”(出租車、工程運輸車)交通違法犯罪行為實施重點打擊。3天時間,全市共查處電動自行車違法6547起,扣車747輛;查處酒駕122起,醉駕45起,毒駕1起;查處假牌、套牌違法16起。

局長、隊長層層包乾再戰“停車亂”

城市道路有兩大亂象:一是數量達百萬級的電動自行車亂行,二是數量同樣達到百萬級的機動車亂停。7月1日開始,武漢交警再次開展為期3個月的機動車停車秩序治理。

專項整治行動中,武漢市公安局副局長劉南華以及市公安局交管局全體黨委成員,均對口指導1至2個區交通大隊,到一線指揮,協調工作推進;交管局機關每個處對口包乾一個大隊,每名處室領導承包一段道路,處室民警對應增援相應中隊,每週至少參加一次集中整治行動。各區交通大隊領導對口一箇中隊,各中隊長按照警區進行分片負責,警長對應管轄警區具體負責,每一名民警、輔警對應相應責任路段。

整治方案規定,從交管局領導、處室領導、大隊領導、中隊領導,與對口警區全部實施責任包乾,捆綁考核,責任共擔。

整治工作得到各區的大力支持。7月9日下午,武昌區政府召開全區停車秩序治理調度會,副區長陳鵬掛帥成立領導小組,決定結合軍運會保障,逐個街道督辦,清單式推進。明確16條嚴管路段,增設責任路長,對亂停亂放實施無縫隙管理。7月14日上午,水果湖街牽頭成立的“交警+城管”聯合執法隊,上路聯合執法,當天拖移14輛、違停貼單132張,清理門前佔道25處。

為保證檢查考核客觀公正,武漢交警聘請第三方開展檢查,每天以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曝光各單位治理停車秩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微信群實時通報,督促大隊整改。

7月1日以來,全市共查處違停354702起,執法量同比上升23%,其中貼單 252150起 , 抓 拍100602起,違停拖車1950輛。日均查處違停2.6萬起,其中日均貼單1.7萬起,抓拍9000起,違停拖車160輛。

治理交通亂象仍然“在路上”

停車亂伴隨著停車難,既有管理欠缺,也反映了泊位供給不足的問題。

治理中,交管部門啟動最大規模的停車缺口摸底調查。各區交通大隊迅速組織摸排停車場數量、類型、泊位數據,填寫《路內停車泊位調查情況表》和《人行道停車場調查情況表》,摸清底細,挖掘潛力。如今,武漢交管部門“停車綜合管理平臺”已對1895處停車場(今年新增229處)、218條道路臨時泊位,實現了實時採集空餘車位信息、實時線上APP和線下誘導屏相結合的精準誘導,每日過車量達95-101萬輛次。

目前,武漢交管部門正在組織各區交通大隊全面梳理本轄區違法停車亂點、難點、“黑點”,按照“一點一方案”集中攻堅,疏堵結合,著力解決停車難。如,7月13日上午,東西湖區50餘名交警聯合區城管,拆除非法安裝的地鎖、地樁16個。7月1日以來,全市拖移殭屍車152輛,拆除非法安裝地鎖、地樁1258個,新施劃停車泊位280個。

交通亂象,與車多、路少矛盾日益突出有關,與設施和管理欠缺有關,也與廣大交通參與者的文明禮讓素質有關。交通文明秩序和習慣的形成,需要全社會形成合力,更需要嚴格管理,規範執法,無疑,交通警察是引領文明交通的主力軍。治理交通秩序是一場持久戰、拉鋸戰。武漢交管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交通治亂仍將“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