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麼導致我們的財富被洗劫?——P2P驚魂暴雷潮背後的反思

究竟是什麼導致我們的財富被洗劫?——P2P驚魂暴雷潮背後的反思

究竟是什麼導致我們的財富被洗劫?——P2P驚魂暴雷潮背後的反思

這是《中國經營報》為您分享的第670篇原創文章;我們只發有態度,有乾貨的原創。

本文大約:2900字

閱讀需要:4分鐘

自“6·19”唐小僧爆雷之後,近一個月時間,有多個平臺爆雷,投資者惶恐不安,從業者中有事不關己的,也有膽戰心驚怕自己就是下一個的。但分析一下平臺爆雷的原因,無論是投資者擠兌爆雷,還是借款企業違約爆雷,其背後原因都是平臺的合規性不足。

在這輪網貸行業的爆雷潮中,浮出水面的不僅是自融、虛假標、逾期等違法違規行為,背後暴露出的還有網貸平臺名為點對點借貸,實為資金池、期限錯配,以及在規模擴張壓力下,盲目相信上市公司等名頭,實際風控動作不到位。

根據融360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5月初,全國有220家平臺出現問題,其中問題原因主要是停業和提現困難,但自2018年5月開始,出現問題平臺的數量開始增加。

網貸天眼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5月至今出現問題平臺的數量為260家,其中以控制人失聯、經偵介入為主,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度較高,以往的公開報道中,以合規發展為名的平臺。

虛假P2P:資金池、期限錯配、假標橫行

網貸平臺如果是嚴格的信息中介,恪守點對點,就不會出現投資者擠兌造成平臺現金流出現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平臺人士對記者表示,擔心出現投資者恐慌,在投資者擠兌後導致平臺現金流出現問題。

目前正在正常運營的平臺人士表示,“投資者中一部分債權未到期,但已經聯繫客服,希望可以提前提現。”

根據網貸天眼的數據顯示,目前大部分平臺都已出現資金淨流出遠大於資金流入的情況了。

其中因投資者提現擠兌導致平臺出現問題的,最典型的平臺為“錢爸爸”。

7月9日晚,已經運營了5年的平臺“錢爸爸”,公告宣佈將暫停運營,“原因是近期多家平臺相繼出現了逾期和兌付困難,投資者恐慌情緒蔓延,大量用戶集中申請提現造成平臺回款延遲的現象”。

但值得注意的是,網貸平臺如果是嚴格的信息中介,恪守點對點,就不會出現投資者擠兌造成平臺現金流出現問題,如果現金流出現問題難道是平臺有資金池和期限錯配

在監管1+3框架中,多次強調P2P的定義為信息中介,平臺作為居間方,承擔撮合交易角色,出借人提現對應的是借款人的資金,與平臺並無資金往來關係。

但包括錢爸爸在內的平臺,因投資者申請提現造成平臺回款延遲,背後原因是平臺有自我擔保、項目拆分和期限錯配等行為。

網貸天眼合夥人及副總裁李光耀認為,“這次行業波動中,其中絕大部分問題平臺基本都是打著P2P的旗號從事非法吸收公共存款、集資詐騙的平臺,操作手段基本就是自融和旁氏,那這些平臺其實遲早都是會出問題的。但這些問題平臺基本都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P2P平臺,因為他們普遍借款信息造假,道德風險巨大,自融、自擔、期限錯配、金額錯配,無所不用,特意模糊業務本質,紅線怎麼約束這類平臺就怎麼反向來操作,所以我們把這類平臺歸類為打著P2P旗號從事集資詐騙的平臺,結局往往是經偵介入立案調查”。

此外,近期出現問題的平臺中,對行業影響較大的為投之家,梳理投之家公告和公開的媒體報道顯示,中介方向投之家提出的收購方案中,中介方提供大量債權標的,幫助投之家做大待收規模後,通過上市公司接盤收購。

但在這個過程中,中介方提供的大量債權,被公開媒體證實,其中部分存在虛假標的情況,債權質量堪憂。

目前該事件的最新進展顯示,疑似上市公司通過投之家自融的情況。

在這一過程中,通過殼企業,發佈虛假標,進行自融是導致問題出現的最主要原因。

風控動作不到位 企業借款違約傳導至平臺

在此次網貸行業的波動中,有一部分平臺出現了借款企業違約逾期,平臺公告後,給出解決方案,幫助催收的情況。

李光耀認為,有部分做真實業務的平臺在當前也發生了一些問題,但真實的業務也會出現信用風險,目前此類平臺是以逾期和展期的情況暴露問題。

李光耀分析認為,“第一,宏觀去槓桿造成了大額標的的違約上升;第二,國家的規範、小微信用借款催收行為的背景下個人信用違約上升造成了一定的逾期;第三,自身產品設定的流動性空間隱患在這個階段暴露”。

記者也注意到,在此次網貸行業的波動中,有一部分平臺出現了借款企業違約逾期,平臺公告後,給出解決方案,幫助催收的情況,此類平臺實際控制人未失聯,但平臺出現大規模的借款違約的情況。

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是江蘇平臺付融寶

7月16日,江蘇最大的P2P平臺付融寶發出公告稱,平臺企業貸項目逾期。該公告稱是企業貸項目逾期,個人貸不受影響,並給出瞭解決方案:核心擔保企業先在10月31日前拿出5000萬到1億元還款,按逾期本息總金額的比例賠付投資人。

此外,北京平臺愛投資也出現同類情況,7月18日,愛投資發佈公告表示,稱停發“省心計劃”項目,並將原有的到期和展期的省心計劃項目,改變原有的債權回購模式。

根據公告內容顯示,目前到期和未到期的項目,未來都將通過四種股債結合的方式處置。

據記者瞭解,愛投資的借款違約是由三家上市公司違約導致,根據愛投資官網的信息顯示,三家借款企業分別為,河南東河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鼎江貿易有限公司以及山東天業恆基股份有限公司。

記者梳理三家借款企業信息發現,三家上市公司中除上海鼎江貿易有限公司外,其他兩家公司此前的年報數據都顯示負債率高,淨利潤明顯下跌的情況。

河南東河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可能面臨經營壓力問題,梳理該公司此前發佈的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淨利潤848.60萬元,淨利潤同比增長-82.45%,相較2016年淨利潤4836萬元和2015年的淨利潤4016萬元,淨利潤下跌明顯。

天業股份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在2017年全年出現虧損,資金成本較高,上交所在近日的問詢函中也提到,“天業股份年報反映公司在資金往來、對外擔保、生產經營及內部控制方面存在重大風險”。

蘇寧金融研究院薛洪言在趣識財經公開表示,“5月份的社會融資數據顯示,融資規模快速下降,在2018年前五個月這一數據也降了接近15%的平均數,從宏觀層面來說,是金融去槓桿的過程,對企業來說就是,企業的資產質量下降,導致P2P平臺的資產質量弱化。在6月份突然爆發的P2P的行業波動,一方面是部分平臺百分百兌付,通過風險準備金承擔,但承擔不了的時候就會爆發出來”。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也認為,“金融市場就是一個信息的市場,不管網貸平臺如何定位為一個信息中介,不是信用中介,它從事的也是金融的業務,它本身就跟信用信息有很大關係”。

究竟是什麼導致我們的財富被洗劫?——P2P驚魂暴雷潮背後的反思

記者 郭建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