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規律不可逆!P2P橫行是誰之過?

第一經濟觀察 | 房地產、P2P誰更有“號召力”?錢在當今社會是什麼樣的存在?金融規律、經濟趨勢又告訴了我們怎樣的道理?敬請閱讀第一經濟智庫作者原創文章——“

經濟規律不可逆!P2P橫行是誰之過?”剖析經濟世界的運行規律。

經濟規律不可逆!P2P橫行是誰之過?

單純談房地產行業,是永遠看不清的?

假如停掉所有的個人按揭貸款,然後再來分析房地產行業的走勢會怎樣?可以提供房地產生產貸款,可以鼓勵全款買房,可以取現限購,但是隻有一條,取消個人按揭貸款,再去看地產的走勢,就會再清晰不過了。

個人覺得,地產商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沒有違法行為,就確實跟他們沒關係,商人要獲利是天性。例如現在的P2P大量爆破,要怪誰?怪騙子還是怪債權人?我們肯定說要怪騙子了。

但是在威尼斯商人裡,放高利貸者該下地獄,社會用小紅帽對他們進行標示,允許高利貸存在,不違法,但是給他們進行標示區分。這些是債權人。

那麼,問題出在哪?是社會的監管出了問題還是是文化出了問題?債權人想不勞而獲,債務人利用人性弱點行騙,還有金融體系的運行規律沒有全面深入研究......不難發現這些現象都是對社會的發展不利的。

經濟規律不可逆!P2P橫行是誰之過?

以前銀行貸款不困難,銀行大把的錢要放給社會,求著企業貸款。

為什麼現在貸款困難了?因為金融體系有運行規律,貨幣乘數越大,銀行流動性越緊張,信貸份額越緊張。

最近幾年P2P野蠻發展,BLUEHOT很早就預測了其爆破,大量資金流回銀行,不但不是化解銀行風險,而是更加加重了銀行風險。這點,如果不深入理解貨幣體系的運行規律可能是無法理解透徹的。

因為企業已經無法主動去槓桿了,必須靠貸款維持資金鍊。久而久之,必然會影響企業的資金鍊,繼而影響銀行的貸款,違約爆發。

關於P2P,真的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並不能這麼簡單的說,國家有其必要的監管責任。

我們周圍,很多人尚不具備深刻的邏輯思維和邏輯推演能力,也就是說,有前瞻性的思考是很少的。所以,只看到通脹就去投資和投機,機械類比,但是不知道通脹是怎麼產生的。

經濟規律不可逆!P2P橫行是誰之過?

房地產,只要沒有消費信貸的存在,隨他怎麼發展,一旦不賺錢,就不會發展了。而P2P不一樣,很多P2P從一開始就可能帶有“主動行騙”的因素在裡面。

我們稍微回憶20年前,社會信貸和借貸是很少的,家庭一般都以負債為恥,而現在,家庭則以負債購買的資產升值了為榮。

一根繩子是工具,做個圈套,讓你鑽,就更是一個高明的工具了。

P2P恐怕還會繼續爆破!不知道還能剩多少P2P,有多大規模?財政幾乎來源於經濟,金融出問題必然影響經濟,經濟受影響必然影響財政

如果這樣的趨勢持續下去,系統重啟,一般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經濟規律不可逆!P2P橫行是誰之過?

分配與再分配,平衡與再平衡。既然分配不公,再分配也不合理。那麼社會平衡打破後,就必然發生社會的再平衡過程。

等未來大量的債權人,加入這個不平衡的過程中。量變到質變,沒有什麼不可能。

自然規律,金融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一律大於一律。沒有誰可以牛逼到可以逆規律行事,逆天道而行事。

逆規律一時。規律的反作用力在增大,就像拉彈簧一樣。去拉下彈簧就知道了。彈簧就是規律。

規律作用小時,你可以輕易逆規律行事,輕鬆拉開彈簧,但是規律反作用力增大時,你就知道規律的作用了。

例如現在金融規律,就制約了基礎貨幣和信貸份額的增長了,但是我國還在逆規律操作,喊著金融去槓桿的口號,繼續增加MLF,對存款性公司債權床下了歷史新高,M2創下了歷史新高,等於在彈簧拉倒極限後,繼續拼盡全力在拉彈簧。

我國社會間接融資,130萬億,社會融資(被低估)超184萬億。一定不要忘記了,每一筆債務背後,一定有個同樣當量的債權人。

BLUEHOT早已有過相應論證,我們這樣的貨幣體系和體制,就像攀巖,不可能有機會主動下崖的。

因為去槓桿,就會導致崩潰,同樣是崩潰,只能繼續向後拖,別發生在我這裡就行了。但是區別就是崩潰的烈度不同。

假如08年爆發危機,那個時候有,社會債務規模不過30萬億,而現在是130萬億。烈度顯然不是一個級別上了。

而我們現在的物價,拋開房地產,與08年時候比,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是債務規模增加了100萬億間接融資債務了。社會上大量的直接融資如P2P等還不考慮。

回到P2P上,P2P其實就是民間銀行。

歸根結底還是金融監管的問題。要是銀行不給他們的APP提供接入銀聯繫統的接口,就不會影響這麼大了。你要投P2P可以,你搬現金去投,至少有個地,有個人你找得到,你會謹慎。而現在P2P爆了,你連地和人,都難以找到。

16世紀的威尼斯,就懂得抑制社會的高利貸,世界上第1家銀行,就在威尼斯誕生,就叫威尼斯銀行,它的出現,本意就是要抑制社會上的高利貸現象的。這就是幾百年前他們對金融的理解。

然而,幾百年後,我們社會在鼓勵高利貸,鼓勵互聯網金融,鼓勵P2P,有些規則是需要限制的。例如高利貸也有規則,但是他們必須要限制。

房地產是經濟市場,而P2P是個純金融市場。最後又會回到體制二字上,也就是要切斷權利和利益的連接。但是我們這裡,權利或許還意味著利益。

賺錢的就是精英嗎?為什麼我們的精英沒有保護弱者?甚至連提示風險都沒有?由得p2p如此橫行?

在此謹向為本篇共享智慧的朋友們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