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洲老兵黃開良:十八從軍,一生不忘軍人使命

香洲老兵黄开良:十八从军,一生不忘军人使命

編者按:邁入和平的新時代,歲月褪盡了槍火硝煙的底色。在香洲,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曾為捍衛祖國每一寸神聖的赤土,穿梭於硝煙和生死之間,歷經戰火浩蕩的洗禮;他們,轉業不轉志,退伍不褪色,沒有恃功自傲,在社會、群眾需要的地方,繼續發揮著黨員先鋒作用,在天鴿搶險救災的現場,在社區公益活動,在城市管理的崗位上,都閃現著他們的身影,奉獻自己的力量;他們,不忘初心,穿著日常便裝,卻從未脫下心頭軍裝,在新時代中自強不息,自力更生,繼續發光發熱,再創“戰績”。

讓我們一起,聆聽第4期老兵故事。

香洲老兵黄开良:十八从军,一生不忘军人使命

香洲老兵

黃開良

1957年1月,廣州黃埔軍校迎來了一批新兵團,在這批新兵團學員中,18歲的黃開良顯得尤為瘦小,他身穿著不太合適的訓練裝,站在隊伍的前排,認真地完成每一個訓練動作,“訓練服都是一個尺碼,我個子小,卷著褲腿就開始訓練了,每天的訓練都非常嚴格,但是我不覺得辛苦。”1939年,黃開良出生於廣西一個普通的務農家庭,少年時期加入中國共青團,自小便以保家衛國,成為一名軍人為夢想,加入黃埔軍校新兵團,黃開良說,“不覺得累,也不怕辛苦,因為這是我的光榮。”在黃埔軍校學習了三個月,懷著一腔熱血的黃開良便來到珠海擔杆島上,成為萬虎要塞(1960年整編為萬山要塞)守備一營一連五排十三班的戰士。

香洲老兵黄开良:十八从军,一生不忘军人使命

黃開良(右一)與戰友

十八從軍,無悔奉獻八年青春

在擔杆島上,部隊生活重視團隊合作,每個人分工明確,挖土修建坑道、搬運石塊、修建營房......在部隊中,黃開良擔任爆破手,爆破手雖然沒有搬運石塊等工作耗費體力,卻是一件需要集中精神,不容有差的工作,稍有不慎甚至會丟了性命。

一次,黃開良一行人在班長的帶領下,準備用火藥炸開石頭,開闢土地修建停車場,在熟練的配合下,黃開良所在的小組很快地定下了多個合適的埋放炸藥點。夏日的陽光曬得人睜不開眼,黃開良的後背已經被汗水浸溼了,他沉著地放置好炸藥,並將其點燃,在火藥的威力下,巨大的石頭逐一崩塌。然而,在點燃其中一個火藥引線時,黃開良一行還沒來得及走到安全區,火藥就被引爆了,“砰”的爆炸聲響徹山間。“我們都認為自己死定了,可爆炸聲結束後,卻發現石頭沒被炸開,原來是火藥埋得淺,被氣流衝出石頭後才爆炸,如果石頭被炸開,可能我們所有人活不下來。”黃開良描述著,彷彿這一幕就發生在不久以前。

香洲老兵黄开良:十八从军,一生不忘军人使命

黃開良(左一)與戰友

黃開良還是一名“身兼多職”的戰士,除了爆破、進行基本的機槍訓練外,他還是一名通訊員,黃開良說,那時候的通訊技術不發達,他總是提著個老式電話,奔走在坑道間。“那時候學會了很多東西,”談到當兵初期的海島生活,黃開良開玩笑地說,“爆破是本職,機槍是基本,通訊員是兼職。”

擔杆島風光秀麗,但當時生活環境惡劣,戰士的口糧只能依靠船隻運輸,每隔三天,會有船隻從唐家灣碼頭出發,裝載著戰士所需的食糧,運送到擔杆島上。最艱苦的時候莫過於颱風來臨,據《中山市志》記載,1964年,3個特大臺風吹襲珠江三角洲。位於珠海香洲東南部的擔杆島同樣受到颱風影響,黃開良回憶當年颱風吹襲,黑雲壓城,狂風大作,橫掃戰士生活、守衛的小島,“島上戰士居住的草棚通通被吹翻,為了改善伙食,辛苦開墾的小菜地也被糟蹋了。”而連通擔杆島與大陸的船隻也被迫停航,物資運輸中斷,戰士們只能靠囤積下來的糧食果腹。雨過天晴,時任排長的黃開良看著營地被摧毀,來不及痛惜又帶領戰士們進行重整修復的工作,“我是排長,我就應該以身作則,不怕苦、不怕累,帶領大家以激昂的鬥志,重建家園。”在擔杆島從軍的幾年間,黃開良留下了美好的青春記憶以及淬火成鋼的成長足跡。

香洲老兵黄开良:十八从军,一生不忘军人使命

肩章:炮兵連(上)、班長(右)、排長(左)

1957年至1964年期間,由於積極工作、表現優秀,黃開良兩次被評為“五好戰士”,獲得二等功、三等功,並於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光榮地成為一名黨員。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幾年的歷練,當初那個在黃埔軍校學習的新兵經過努力和付出,在1959年10月擔任副班長;1960年7月擔任班長;擔任班長的一個月後,黃開良前往要塞教導大隊三中隊進行學習;1961年3月,學成歸來後在萬山要塞一區三營九連任排長直到1964年末退伍。

香洲老兵黄开良:十八从军,一生不忘军人使命

曾獲獎項

香洲老兵黄开良:十八从军,一生不忘军人使命
香洲老兵黄开良:十八从军,一生不忘军人使命

救死扶傷,退伍不忘軍人使命

1965年,退伍後的黃開良回到家鄉廣西,然而在家鄉沒有停留多久,他便懷念起在珠海的生活,決定前來珠海定居,並在唐家公社付食加工廠工作。工作期間,黃開良時常想起在部隊奮鬥的時光,更想為珠海建設貢獻一份力量。適逢1968年11月,當時的珠海縣正組建一支民兵隊伍,參加百瀝島的海島建設,黃開良積極加入隊伍,在一七六四工地民工一隊二排擔任排長。

香洲老兵黄开良:十八从军,一生不忘军人使命

百瀝島上的工程任務很重,民兵隊伍參與建設島上的船塢,“三班倒”連續工作。一天晚上,黃開良與隊員將挖掘出的石頭用礦車裝好運送到海邊,一名女民兵在推車時礦車側翻,被車上的石頭砸中頭部,鮮血直流。黃開良見此,當機立斷地叫上幾個民兵,將傷員扶上礦車,向島上的衛生所狂奔而去,前往衛生所的路上有一條數十級的石階,黃開良二話不說,將女民兵背到背上,奮力向上爬,可越往上,黃開良越感到體力不支,“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爭取勝利!”這時黃開良心中響起這句話,他心想救人要緊,不能耽擱一分一秒,一鼓作氣地跑上石階,最終女民兵在醫生的救治下轉危為安。

以愛聯繫,社區鄰里情誼深

距離部隊生活一晃數十載,年近八旬的黃開良與子孫一起居住在香灣北堤社區。初到黃開良家,門前一幅精美的塗鴉引起我們的注意,黃開良笑說,“這是我孫女畫的,我特別喜歡”,進到家中,又向我們介紹起放滿獎狀的書架,“這是我兒媳的獎狀,這邊是我孫女的,這些是我的”,黃開良笑著,臉上的皺紋掩不住他快樂且自豪的神情。黃開良的兒媳在香洲區環衛所工作,是一名環衛工人,面對工作,她不怕苦累,迴歸家庭,她還是一個孝敬長輩的好兒媳,曾獲“香洲區環衛所先進個人”、“香灣街道北堤社區傑出孝星”等榮譽稱號。可最讓黃開良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孫女,提起孫女,臉上總有慈愛的神情,黃開良孫女現就讀於珠海市藝術高級中學,熱愛美術,成績優異,家中的獎狀架上一半都是孫女“戰利品”。乾淨的地板,桌面收拾的井井有條,牆面用塗鴉裝飾,陽光透過陽臺照進來,是家庭溫馨的味道。

香洲老兵黄开良:十八从军,一生不忘军人使命

黃開良介紹曾獲獎項

談及家庭,黃開良說道,“我的家庭比較特殊,兒子患有殘疾,家裡條件一般,但社區的書記、街坊鄰里都對我和我的家人很是關心。”去年7月的一個上午,黃開良發現兒子發起了高燒,說話含糊,一家人趕緊撥打120,趕到醫院後,卻被告知情況不容樂觀,家屬需隨時做好心理準備,病人也被轉送至ICU深切治療部。當晚回到家中等候醫院消息的黃開良坐立難安,直到第五日,醫院打來的電話稱病人已有好轉,黃開良才鬆了一口氣。北堤社區相關負責人得知後,組織社區黨員獻愛心,捐助了一部分的醫療費用,來自社區的愛意讓黃開良倍感溫暖。

退休不褪色,積極參加義工工作

香洲老兵黄开良:十八从军,一生不忘军人使命

黃開良參加義工活動

退休後的黃開良依舊不忘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積極參與珠海市慈愛社會服務員義工工作,平日裡常常到社區長者家中拜訪、探望,與長者談心,“我與這些長者年紀相仿,他們很多是自己居住,難免感到孤獨,聊聊天,鼓勵他們參加社區活動,樂觀開朗面對生活,也是我作為黨員出的一份力。”參加義工活動期間,黃開良曾獲“優秀黨員志願者”、“優秀志願者”等稱號。

香洲老兵黄开良:十八从军,一生不忘军人使命香洲老兵黄开良:十八从军,一生不忘军人使命

曾獲獎項

香洲老兵黄开良:十八从军,一生不忘军人使命

60年前,黃開良成為一名軍人,為國家、為人民奉獻自己充滿熱血的8年。退伍後成為一名普通工人,默默奉獻,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60歲退休已是花甲之年,仍然不忘軍人精神,積極參加義工工作,在新時代繼續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香洲老兵黄开良:十八从军,一生不忘军人使命

編後語

在軍營,他們牢記使命

苦練本領,衛國戍邊

離開部隊,回到地方

他們自強不息

拼搏進取,無私奉獻

讓我們一起為這些香洲老兵

敬上一個軍禮!

香洲老兵黄开良:十八从军,一生不忘军人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