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周期的分析關鍵,原來是要看這個指標……

一、豬週期分析

國內生豬價格變動存在週期性現象,稱為“豬週期”。“豬週期”是一種經濟現象,指的是“價高傷民,價賤傷農”的週期性豬肉價格變化怪圈。由於生豬市場價格反映當前供求關係,而供求關係在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並不能超前反映出來,養殖戶只能根據當期市場價格安排來年的養殖量。正常情況下,本期的母豬存欄規模決定了下一期的供應規模。鑑於生豬這種畜產品生產週期長、無法中途變更的特性,多數養殖戶對來年收益的預期以及養殖計劃的調整,始終比市場進程“慢半拍”,因而經常陷於“豬週期”的無限循環中。

豬週期的分析關鍵,原來是要看這個指標……

2006年至今,國內生豬養殖業共經歷了三輪“豬週期”,分別是2006—2010年、2010—2015年,以及2015年至今。前兩輪形成原因主要是疾病導致能繁母豬存欄量降低。先是2007年夏季全國爆發高致病性藍耳病,後是2010年夏豬瘟、藍耳病多發,2011年初口蹄疫和仔豬腹瀉多發。重大疫病對生豬養殖具有災難性打擊,直接導致供應量急速減少,供不應求,催生豬價上漲。上漲持續一段時間則引發養殖戶大量補欄導致產能過剩,供大於求豬價下跌。2015年以來的“豬週期”最大特點是基於環保因素,限養禁養區產能的永久性退出,造成短時間豬肉價格突漲。這一階段去散戶化使得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在行業規模化發展的背景下,規模養殖企業不斷擴大產能。養殖專業化與規模企業擴張,最終讓生豬供應大於需求,使得後續豬肉價格持續下跌。

豬週期的分析關鍵,原來是要看這個指標……

“豬週期”的分析關鍵,是看能繁母豬。當前能繁母豬存欄量決定未來10個月生豬供應量,進而決定未來供求關係。養殖戶由預期價格而做出的產能變化,也直接反映在能繁母豬補欄情況上。整體上看,後移10個月的能繁母豬存欄量與生豬均價呈負相關關係,09年至今相關係數-0.39。15年至今二者相關性有所減弱,主要原因是養殖技術(MSY值)的進步對沖能繁母豬存欄量下降的影響。養殖技術進步使得生豬供給仍然過剩,價格下跌。

豬週期的分析關鍵,原來是要看這個指標……

豬週期的一個特點,是牛短熊長。06-10年的週期中,上漲23個月,下跌25個月;10-15年的週期中,上漲15個月,下跌43個月;15年至今的週期中,上漲14個月,下跌至今已有25個月。造成牛短熊長的原因可以歸結為產能更替與養殖利潤因素。在下跌週期末期,生豬養殖往往出現虧損。一旦價格出現反轉進入上漲週期,養殖扭虧為盈,能繁母豬會出現較快補欄。在二元母豬大量補欄後的13至14個月,供需情況會出現改善,供應得到滿足,價格開始進入上漲週期末期。在上漲週期末期,養殖大幅盈利,產能擴張加快導致供給過盛。進入下跌週期後,由於此時仍處於養殖盈利狀態,去除產能速度較慢,導致下跌週期長於上漲週期。

豬週期的分析關鍵,原來是要看這個指標……

二、生豬價格季節性週期特徵

觀察歷次豬週期,在每段上漲與下跌過程中均有起伏,這些階段性起伏更多受到生豬價格季節週期影響。受氣溫與節日因素影響,生豬供給與需求在一年當中的不同時點均不同,造成生豬價格呈現明顯季節波動特徵。

豬週期的分析關鍵,原來是要看這個指標……

選取2001年1月到2017年12月國內生豬月度均價進行統計分析,得到月度漲跌概率中,12月份上漲概率最大,達到82.35%;其次是8月份與9月份。10月份下跌概率最大,達到76.47%;其次是3月份與4月份。在各月份與當年均價比值中,12月份價格為一年最高,達到1.0758;4月份價格為一年最低,達到0.9100。

豬週期的分析關鍵,原來是要看這個指標……

三、豬週期與季節週期關係

豬週期時間跨度至少一年,在週期低點與高點的時間點上,受季節週期影響較大。06-10年週期中,最低點在06年4月,最高點在08年3月;10-15年週期中,最低點在10年4月,最高點在11年7月;15年至今的週期中,最低點在15年4月,最高點在16年5月。在週期最低點的時間點上,三個週期均為4月份,這與季節週期中4月份為全年最低點吻合。在最高點時間點上,三個週期各不相同,而且高點並沒有出現在處於季節週期高位的9月或12月。對比周期高點年份數據,我們發現在週期高點年份中,1-4月份生豬價格走勢與季節週期相背,即週期高點年份4月份生豬價格高於1月份價格。這一現象造成周期高點年份春季仔豬補欄偏多,打壓秋季價格;同時1-4月本該受價格下跌而減緩產能擴張進程,改為刺激產能進一步擴張,造成未來供給過剩。

豬週期的分析關鍵,原來是要看這個指標……

豬週期的分析關鍵,原來是要看這個指標……

綜上,豬週期低點通常在4月份,高點大概率在4月份價格高於1月份價格年份。

四、生豬價格傳導機制

由於能繁母豬存欄量與生豬出欄量存在10個月的對應關係,能繁母豬補欄情況預示未來十幾個月生豬出欄量的增減。能繁母豬補欄情況可以用二元母豬價格反映。考慮到後備母豬到能繁母豬需要3到4個月的時間,

我們將二元母豬價格後移13個月,與生豬均價進行對比,可以看出明顯負相關走勢。自14年1月至今相關係數為-0.52,自16年4月至今二者相關係數為-0.87。

豬週期的分析關鍵,原來是要看這個指標……

除了從二元母豬價格角度研究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化對生豬價格的傳導,我們還從量的角度做出進一步研究。對能繁母豬存欄量的變化拆分成種豬銷售與母豬屠宰兩個層面。選用青松農牧規模種豬銷量與最大母豬屠宰場屠宰量兩個數據作為分析基礎,研究種豬銷量與母豬屠宰兩個量的指標變化如何影響未來的生豬價格。由於母豬產能更替存在13個月的滯後性,依舊將二者量的變化後移13個月與生豬價格作出對比。

得出母豬存欄數量的淨變化率與生豬價格存在負相關性,相關係數-0.1928。

豬週期的分析關鍵,原來是要看這個指標……

生豬養殖成本以飼料為主,豆粕又是生豬飼料的主要原料,我們選取豆粕價格進行分析,研究成本價格對生豬價格的傳導影響。生豬從出生到出欄時長一般為五多個月,我們以豆粕價格後移0到8個月分別研究價格平移各個月份生豬價格與豆粕價格關係,得出結果均為負相關關係,且在平移5、6個月時點二者負相關係數達到峰值,分別為-0.6035與-0.6247。對此的解釋是,

當豆粕價格上漲時,供給端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可以判斷當前豆粕需求旺盛,生豬存欄量較大,預示未來生豬價格下跌;反之推斷生豬存欄偏少,未來價格上漲可能性較大。(內容來源:中信期貨微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