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鄭州長沙你最看好哪個城市的發展?

潯廬公子


感謝羅山網友“支支吾吾說不清”的信任暨邀請回答本話題!關於“武漢、鄭州、長沙你最看好哪個城市的發展”這一問題,觀點如下~

①鄭州:這是一座被譽為“一輛火車拉來的大城市”,城市建成區由從1948年的5.23平方公里發展至今達到443.04平方公里,增長高達85倍,成為我國新時期最有名的建城史之一。當年人口不足五萬,截止目前全市人口接近一千萬,增幅高居全國新興城市前十。

②武漢:歷史的記憶!一座歷經興衰而又快速復興的國際化大都市,自新時期以來長期保持中國十強城市、中國十大城市的前排席位。

從1985年開始、一直到2010年以後,武漢經歷了發展陣痛期,患得患失的二十多年是其不屈不撓的最佳體現。最終贏得轉型成功,贏得未來,近期還被【2017年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行榜】選上榜單,成為中西部地區唯一一個上榜十強的城市。
③長沙:中部六省曾經唯一一個擁有國家級新區的城市,在2015年率先拔得頭籌並搶佔新機遇。

2017年,長沙市GDP排在全國第13名,成為我國地級市的領軍者、佼佼者,僅次於蘇州位列全國地級城市第二名。

以上排名不分先後,三座城市作為我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極,本人對此非常看好。隨著中部崛起戰略深度實施,未來二十年將是中部城市“大展拳腳”的有利時刻,期待河南、湖北、湖南加速建成全域小康社會示範區。


民間查訪專員


看了一個小時問答,我想說:

其中很大部分是支持武漢或者支持鄭州對噴,支持長沙西一榔頭東一棒槌。

其中噴武漢的無非以下幾點

武漢一到夏天就被水淹,這點我想申明一點,幾個小時下10幾個東湖水量沒任何一座城市可以扛得住,當然這個問題也不是武漢一座城市所面對,周圍幾個省市都有波及,況且武漢中心城區沒有什麼問題。

再者就是武漢人素質問題,有些事情我不想說,我們武漢人嗓門確實大也不僅僅是武漢人,可以說除了北上廣深所有城市多多少少都有這樣的問題。

武漢畢竟不是一座年輕的城市,各個年齡段老居民也有不少。

就論三座城市五年之內發展。

交通。交通是一個城市門面

武漢截至目前已開通5條地鐵,城際鐵路就不算。12年開通第一條地下軌道,嚴格來說04年開通1號線算是地上軌道可以不計算在內。

長沙截至目前已開通2條地鐵+一條磁懸浮列車。

鄭州截至目前已開通2條地鐵

以上三座城市近五年來發展迅猛,排名不用我多說。

教育是國之根本。

湖北高考大家都懂,再加上武漢這座省會,上高中都難更不說大學。

武漢一百萬大學生給各大商業圈帶來源源不斷收益。

鄭州教育還不及長沙

再者來說武漢還有光谷。

光谷簡直就是武漢發展史上一大奇蹟

08年光谷步行街開街,那個時候光谷什麼都沒有,只有兩座大廈還是新修好的,現在光谷高樓林立,各大科技公司相繼入駐光谷軟件園

而且光谷還打造國家級儲存基地,投資達到1600億,20年生產一年產值達到100億美元彌補了我國在這部分領域空白。

我看好武漢因為我是武漢人,因為我看好武漢我就很難看好鄭州或者長沙。

在地理位置上,鄭州十字高鐵網 武漢米子高鐵網,長沙就不提。

武漢有水運,鄭州,長沙不提

雖然河南人很多但是鄭州交通運輸人流量還沒有武漢多。長沙不提

現在提倡科教興國,國家目前只是承認地理位置佔優,不能說鄭州就能跟武漢一個檔次。

一座城市還是建設好基礎設施,利於民服務於民就行,武漢長沙鄭州包括合肥南昌都屬於中部城市,都是兄弟城市要崛起必定一起崛起,如果選龍頭我選武漢。

其實有些人說GDP增速一些問題,我是懶得打字,10塊錢一天增加百分之十跟8塊錢一天增加百分之十一是一個檔次嗎?

個人觀點,不喜你噴吧,立貼為證,十年自分曉


武漢小斑馬的晚年生活


鄭州、武漢、長沙不僅是京廣線上的三個重要鐵路樞紐,而且同為中部發展較快的省會城市,因此很有可比性。霍小姐幾個城市都曾經去過,對其發展後勁及歷史文化也有過仔細考察,呵呵,對這個話題是有發言權的。建議在城市未來發展的排名上,不能簡單照搬田忌賽馬的方式,應該採取多項指標綜合迭加。這樣既直觀又一目瞭然,更有可能看出,誰是大夥心目中的“明日之星”!

一、歷史文化底蘊城市排名:長、武、鄭。長沙自秦漢開始,一直為湖南中心;武漢之名源於1926年國民政府對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的整合;而鄭州更象是京廣線拖出來的省會,1913年前叫鄭縣,解放後才躋身省會。

二、經濟規模(GDP)城市排名:武、長、鄭。2015年,鄭州GDP為7300億,長沙為8500億,武漢為10900億。從經濟規模上看,可謂你追我趕,差距不大。

三、城市智力資源(所轄高校)支持排名:武、長、鄭。武漢有高校82所,在校生一百多萬;長沙有57所,鄭州54所。

四、世界500強企業落戶城市排名:武、鄭、長。分別為武漢200多家,鄭州120多家,長沙100多家。

五、上榜中國500強企業城市排名:武、長、鄭。其中,武漢10家,長沙7家,鄭州2家。

六、國家政策利好城市排名:鄭、武、長。鄭州已被明確為國家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長沙是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核心城市,國家十二五規劃確定的重點開發區域;武漢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是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科教基地和交通樞紐。

七、城市人口排名:武、鄭、長。分為1000多萬,900多萬,700多萬。

八、2016城市發展後勁(前三季GDP增速)排名:長、武、鄭。分別為9.1%,7.6%和6.7%。

綜上排名,八大項指標PK結果出爐:武漢居首,長沙次之,鄭州緊隨其後。當然,看好誰,也不見得誰一定是未來最好,這裡面還有不少變數。


霍小姐的八卦爐


其他什麼都不用說了,武漢是中國華中地區的龍頭城市,區域中心城市,副省級城市,全國七大超大城市之一,世界大學生人數最多的城市,中國前十大城市之一,中部唯一GDP接近14000億的城市,中部唯一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中部地區唯一有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除了中國本身)領事館的城市,中部地區教育資源最豐富的城市,中部地區水路空交通最便捷的城市,中部地區地鐵運營線路最多的城市……長沙、鄭州哪一項能比?武漢和南京、杭州、成都、重慶和天津是中國城市第二級,武漢的對比目標是第一級的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長沙、鄭州才第三級。長沙、鄭州跟合肥、西安、瀋陽或濟南比比也就罷了,沒資格跟武漢比!所以,這三個城市,長沙、鄭州只能在湖南和河南省內找自我安慰去吧!國家層面都是給別人提鞋帶的,上不了檯面。


京滬漢穗深


當然是武漢,其次是鄭州,然後是長沙。

下面,我將用幾個重要的數據,來證明。

一、根據目前經濟實力分析,武漢>鄭州>長沙

鄭州是黃帝故里,五次為都;武漢之名源於1926年國民政府對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的整合,是武昌起義發生地,目前是中部地區唯一一個副省級城市;長沙自秦漢時期開始,一直都是湖南的中心,且歷經三千年城名城址都沒變。

從歷史底蘊層面比較,三個城市均比較深厚,相比之下,鄭州略勝,其次是長沙、武漢。這些雖然是過往,是歷史,但對於三個城市未來發展也會有某種程度的影響,所以在此也略微敘述一下。

三強城市有一個明顯的共同特點,它們都是省會獨大型城市,也即在省內沒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過去一些年幾乎都是傾全省之力發展。在這一點上,可以透過三個城市的GDP佔全省比重數據一眼看出。

製圖:子非魚;數據來源於各城市統計局

從上圖數據可以看出,傾全省之力發展省會城市的力度,以湖北為最,武漢2016年GDP佔湖北省36.9%,其次是長沙、鄭州。這種發展模式對於省會城市當然有利,但不利全省的發展與競爭,所以,在省與省的比較中,河南省GDP要強於湖北、湖南。

從GDP數據來看,貌似三個城市的經濟實力對比排名是武漢>長沙>鄭州,但是體現一個城市經濟實力的並非是GDP,而是資金總量(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

中部三強城市資金總量

製圖:子非魚;數據來源於各城市統計局;單位:億元

按照資金總量規模來看,目前經濟實力排名順序是武漢>鄭州>長沙。資金總量是城市過去發展的結果,也是城市未來發展的根本,相比於GDP,這一數據更能夠反映出一個城市的經濟實力。

從三個城市過去6年資金總量增幅來看,長沙、鄭州崛起速度較快,遠高於武漢則增幅。

中部三強城市財政收入

製圖:子非魚;數據來源於各城市統計局;單位:億元

財政收入是城市發展的根本,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未來規劃的基礎,是衡量城市發展張弛度的重要參數。從上面數據可以看出,2010年,三個城市的財政收入武漢、鄭州相較於長沙高一些,但相差不大;2016年,三個城市拉開了差距,武漢比鄭州多300多個億,比長沙更是高出近600個億,過去6年財政收入增幅,武漢>鄭州>長沙

經濟實力是城市未來發展的財政基礎,因此綜合GDP、資金總量和財政收入三個經濟數據,相比之下可以得出三個城市潛力順序為:武漢>鄭州>長沙

二、國家定位和鐵路運輸角度分析,武漢>長沙=鄭州

看一個城市的發展潛力,除了經濟指標外,國家政策也是非常重要的參考系數,可謂至關重要,它將直接影響城市未來的經濟發展速度。

2016年12月,國家發改委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中,第六章節明確提出,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長沙並未選中,不過按照國家平衡發展戰略的要求,未來還將有一批城市列入國家中心城市名單,長沙也要機會入選。

在國家高規格的定位中,武漢和鄭州明顯要優於長沙。另外,武漢、鄭州、長沙是中國經濟中軸線京廣線上三個主要的城市,從北到南分別是:北京→雄安→鄭州→武漢→長沙→廣州→深圳→香港。

隨著國內經濟結構的轉型,製造業從中國製造邁向中國智造,許多低端產業逐漸轉移到了東南亞,再加上歐美國家部分保守派勢力登上政治舞臺,全球化逐漸見頂,因此內陸市場對於國家的發展越發重要,依靠鐵路運輸、地位優越的城市,將迎來發展大機遇。

2015年城市鐵路列車停靠車次

製圖:子非魚;單位:輛

上面是2015年武漢、長沙、鄭州鐵路停靠列次車次,三個城市在全國排名分別是第4、第8和第9,前十名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南京、深圳、杭州、長沙、鄭州、天津。

在總量上,中部三強中武漢優勢較明顯,遠勝於長沙和鄭州,長沙略勝於鄭州;在高鐵數量上,長沙更具有優勢,然後是武漢、鄭州;在高鐵和動車數量上,武漢仍保持領先優勢,長沙次之。綜合來說,截止到目前,在鐵路運輸實力上,三個城市排名為

武漢>長沙>鄭州

不過,2016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中國鐵路總公司聯合發佈了《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勾畫了新時期“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的宏大藍圖。

在這張規劃圖中,中部省會均獲得了較大利好,長沙、鄭州、武漢、合肥、南昌、太原均是高鐵新貴,然而能夠擁有三條通道的只有

鄭州、長沙與合肥三個省會城市。

鄭州交通地位再一次得到了強化,不僅接入了京廣通道、歐亞大路橋通道、呼南通道三個幹線通道,還規劃有鄭萬(渝)高鐵、鄭合高鐵、鄭濟高鐵等,整個鐵路網呈現“米”字型分佈。

根據“八縱八橫”規劃,經過長沙的幹線分別是京廣線、滬昆線以及最新規劃的廈渝線,八縱八橫中佔據了三條通道,呈現“*”字形。在普鐵時代,長沙的鐵路樞紐地位因為株洲的分流,一直被武漢壓一頭,進入高鐵時代後,湖南集全省之力打造長沙,實現了交通地位的大提升,但大有與武漢並駕齊驅之勢。

航空運輸的發展,對城市的經濟貢獻和影響舉重輕重,因此它也是用來衡量城市潛力的指標。

製圖:子非魚

上面是三個城市2016年客運量,從規模來看,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在三個機場中的客運量略勝一籌,2015年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排在第13位,長沙黃花國際機場排第14位,2016年長沙和武漢位置對調;從增幅來看,則是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更有衝擊力,2015年新鄭國際機場客運量排在全國第17位,2016年上升了2個位次,按照這種增幅下去,2017年超越武漢和長沙基本沒什麼懸念,這得益於鄭州航空港區建設。

所以,綜合交通運輸和國家定位兩方面綜合:武漢>長沙=鄭州

四、教育、醫療、空氣質量,武漢>長沙>鄭州

教育、醫療、空氣質量這些都是城市軟實力的體現,教育、醫療資源,它們的優良直接關聯城市的綜合競爭實力。

教育質量的優劣,直接決定城市科研和創新能力強弱。

製圖:子非魚;院校均為全日制院校,不包含成人院校和民辦院校

上面是全國主要城市院校數量,武漢是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之一,在院校數量上,武漢位列全國第3,長沙位列第7,鄭州位列第10。

武漢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數量居全國第三,本科院校數量僅次於北京,在這方面,武漢要明顯優於長沙和鄭州。後兩者相比,長沙又比鄭州有優勢。

接著看醫療,醫療質量和和數量也直接影響城市綜合競爭力。深圳綜合實力一直都落後上海、北京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深圳的高等教育與醫療在質量、數量層面與北京、上海太過懸殊。

製圖:子非魚

從上圖可知,武漢醫療水平排名全國前列,排在全國第5位,鄭州排名12位、長沙15位。

最後看看三個城市的空氣質量,根據“在意空氣”平臺發佈2017年2月份全國114個城市空氣質量排名數據顯示:鄭州,排名第9位,武漢第41位,長沙第56位。也即鄭州在今年2月份空氣質量是全國最差的10個城市之一。因此,從空氣質量比較,長沙>武漢>鄭州

五、人口競爭力,鄭州>長沙>武漢

人是城市經濟發展的核心和根本,也是城市競爭的重要籌碼。過去十幾二十年的城市角逐,實際上是在爭奪人口。

製圖:子非魚;數據根據各城市統計公報數據計算而得

在國家城市化進程中,絕大多數中心城市的人口處於流失狀態,尤其是西部城市,人口大量流進了一線城市、強二線城市與區域中心城市。未來,城市之間人口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上面是過去五年全國主要城市小學生在校人口變化情況,之所以採用小學生在校生數據,是因為相比於統計局公佈的常住人口數據,小學生數據不是政績考量的指標,相對來說更能夠真實地反映城市人口變化情況。

透過數據可以看到,過去五年的人口爭奪戰中,鄭州、長沙都幹得比較漂亮,武漢人口增加也不錯,三個城市相比之下,鄭州>長沙>武漢

結語

綜合GDP、資金總量、財政收入、國家定位、鐵路運輸、航空運輸、新區建設、教育、醫療、空氣指數與人口競爭力等指標分析,可以獲得的信息是,中部三強城市未來發展潛力都非常大,伴隨著省會城市的崛起,長沙、武漢和鄭州三個省會城市將會發展地更好。

根據上面諸多數據和信息反映地結果,三個城市綜合發展潛力排序依次是:武漢>鄭州>長沙。


天天說錢


武漢鄭州長沙三個中部城市,最看好哪個城市的發展?

題主沒有明確的時間預期,我暫且把它設定為10年,那麼題目就是武漢鄭州長沙未來十年更看好哪個城市的發展?

首先肯定這三個城市現在的發展勢頭都很好,尤其是近些年長沙鄭州追趕武漢的步子很大,但要我說未來更看好誰,我選武漢。理由如下:

〔1〕.政治地位

武漢是副省級省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獲國家支持)

鄭州是地級省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獲國家支持)

長沙是地級省會城市

政治地位:

武漢>鄭州>長沙

〔2〕.經濟實力

2017 GDP

武漢13410.3..億

長沙10535.5億

鄭州9130.2億

武漢>長沙>鄭州

〔3〕.科教實力

985.211院校

武漢7所(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長沙4所(中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

鄭州1所(鄭州大學)

武漢>長沙>鄭州

〔4〕.運輸能力

航空:鄭州>長沙>武漢

鐵運:鄭州>武漢>長沙

水運:武漢>長沙>鄭州

〔5〕.產業結構

長沙鄭州民營企業比武漢發展的好,但武漢的產業結構更合理,工業門類更齊全,國企民企協同發展,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齊頭並進。昨天剛成立的中國信科集團,標誌著武漢從工業大城向信息大城成功轉型。以光電子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已迫近萬億規模。

〔6〕.最重要兩點

我看好武漢的最重要兩點,也是長沙鄭州無法超越的。

一是人才,武漢有全國最多的在校大學生(120萬)。

二是水運優勢

我們看國內國際的發達城市,如: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新加坡,迪拜,悉尼,還有歐美等眾多發達城市,無不得益於水運。

武漢擁有長江黃金水道,是長江中上游首個億噸大港。

武漢新港集裝箱運輸表現同樣搶眼:2017年吞吐量完成135.56萬標箱,同比增長20.24%,佔全省水運集裝箱吞吐量八成以上,穩居長江中上游第一大港位置。

135萬標箱用火車拉,朋友們算一算得多少列?

長江武漢安慶段正在疏通,三年後萬噸貨輪可直達武漢,意味著武漢運力翻倍。

所以,至少十年內,武漢不會被長沙鄭州超越。至於往後,三強爭雄會是常態,誰發展得更好都很正常,很多排名都是不很科學完美的甚至會引起爭議,重要的是自己比原來發展的好就行了,城市強大還要市民富裕這才是最好的。希望中部三兄弟攜手壯大,早日挺起中部的脊樑!




無語石1


最看好武漢的發展,主要理由是:

1.武漢的經濟發展在全國是名列前茅的,而且最近幾年經濟發展持續向好,也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

2.武漢的文化產業發展在全國名列前茅,而且最近幾年武漢的大學市場競爭力和社會排名持續上升,文化產業發展迅猛,發展潛力巨大。

3.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投資增多,眾多500強企業將總部遷址武漢,在武漢的投資力度有增無減,後續企業數量、質量穩步上升,將提供更多就業空間和gdp。

4.自貿區落地生根,對外貿易將進一步拓展,走向世界的速度更快一步!

5.高鐵、輕軌等交通規劃項目陸續落地,交通戰略地位持續增強,帶動各行各業的發展!

6.國家各項政策扶持,帶動武漢各行各業齊騰飛。

7.武漢當前的發展階段,就像社會主義初期,各項都處於積極建設之中,後續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後續發展動力十足!

8.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海龜等等留漢就業,高興技術產業將會得到迅猛發展!

等等,武漢各行各業都處在一個剛剛蓬勃、迅猛發展的初級階段,後續增長空間很大!

拙見!


強強談職場聊育兒


鄭州武漢長沙三座城市各有優勢,也都卯足了勁在掰手腕。論體格,目前武漢最強壯;論時尚,長沙大有進步;論體育,鄭州這幾年跑最快。三十年前,武漢是響噹噹的大哥大,長沙是小弟,鄭州還是古惑仔。三十年來,武漢跑得氣喘吁吁,長沙追得汗流浹背,鄭州也是累的滿面潮紅,差距到底逐漸縮小了,兩個小弟一南一北開始跟大哥叫板。現在,貌似進入衝刺跑道了,三個城市都把眼睛瞪得跟包子似的盯著中部龍頭老大的這把交椅,於是三個省的老總們都開始心跳加速額頭沁汗,湖北挺著武漢使勁呼吸撒丫子快跑,湖南掄起胳膊拎著長沙窮追不捨,河南則勒緊腰帶背起鄭州玩兒命飛奔。武漢雖然開始心虛但是嘴還撇得跟瓢似的裝作不屑於顧,


手機用戶50776804484


我是河南人,當然看好鄭州!鄭州的城建規劃比太原,西安,石家莊,甚至武漢都要好(雖然目前武漢都比鄭州強),沒去過合肥和長沙。。

無論從空間佈局、區位優勢、城市潛質角度來看,鄭州當然有成為國家級中心城市的機會。

  此外,鄭州發展潛力較大,本身有望成為千萬人口的大都市。

  鄭州的區域影響力也不容小覷,首位度不斷提升,不但是河南省1億人口的核心,也影響著中原經濟區1.8億人口,經濟、政治中心流向比較明顯,比如山西的晉城、鄆城,都以鄭州為核心活動的。

  城市“活力十足”

  同時,鄭州的活力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特質。首先,其重大基礎設施已經佈局完畢:比如米字形高鐵、城際鐵路,比如說聯通八方的高速公路;在機場二期完工後,鄭州機場也走在了各大機場的前列。此外,鄭州航空港區目前也是全國首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航空港經濟發展先行區,航空貨運增速連續多年保持第一。

  鄭歐班列、國家航空港區,跨境電商等方面,鄭州成長也是很快。鄭州還是內陸地區首個自由貿易區。


種花家族兔隊長


我想是武漢吧,理由如下。

武漢的重點高校多

武漢擁有高等院校82所,一本高校10所,二本12所,三本高校23所,高職院校30所,另有軍事院校7所,其中985工程建設大學兩所,211工程建設大學有七所,在校大學生規模居中國首位,達104萬人。


由於科研院所及大學多,所以武漢的人才儲備豐富,創新能力、創造能力強。

武漢的地理位置好

京廣滬蓉兩大高鐵在武漢交匯,鐵路交通呈米字形展開,向全國各個方向發散,除了發達的鐵路網線之外,水運,陸運和空運,都能夠有效的促進武漢的經濟轉型升級,還有可持續發展。


在地理位置方面,長沙比不上武漢,也只能有鄭州的地理位置能和武漢良好的地理位置相提並論。

武漢有獨特的淡水資源優勢

武漢號稱百湖之市,江面、湖面約佔城區面積的25%,這是武漢難得的淡水生態資源。


在目前,中國的很多城市,都處於缺水的狀況,而武漢號稱百湖之市,擁有獨特的淡水資源的優勢,在鄭州和長沙面前,這是壓倒性的。在以後的城市建設方面,這將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總結:

總結來說,鄭州和武漢擁有國內最好的地理位置優勢,其實長沙也不錯,將三個省的省會進行相比,其實很難分辨出哪一個省會發展潛力更大,以上只是個人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