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已獲得一把西施乳壺!

西施乳壺、西施壺與文旦壺 西施壺是人們喜愛的一款紫砂壺式。

西施乳壺早見之於清代吳梅鼎作的《陽羨茗壺賦》:“於摹形象體,殫精畢異,韻敵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吳梅鼎作賦時,正是他請時大彬再傳弟子、徐友泉徒弟許龍文前來“坐藝”制壺。

人們往往把“乳”省略,僅稱呼“西施壺”。 西施乳,壺鈕扁圓似乳頭,壺底向內收斂,上下一凸一凹,遙相呼應。壺把似美女的髮髻倒垂,與那壺嘴氣息貫通。整個壺圓潤豐腴,世人雅稱為“倒把西施”。有“倒把西施”,自然也有“正把西施”。 以美女的乳房為師創作的“西施壺”,因制壺人的理解的不同,追求不一,不僅賦予壺以不同的韻致,也給它們以不同的命名。

例如。有人強調其“文”的一面,給它起了個“文旦”的壺名,也得到認可,並流傳今。 升軒化“西施”為文旦壺 西施壺是人們喜愛的一款紫砂壺式。 不知為什麼,“西施壺”在升軒的眼裡卻是另外一種神韻,一個形象:“香滿一杯中·文旦”,壺底七個行書款銘,壺蓋內鈐有“升軒”小章。升軒不僅那樣看,也師法“文旦”的形象,對西施壺作了新的演繹。 文旦 為芸香科常綠喬木,高5-10米,葉常綠,每片葉子由一大一小兩片葉片組成,形似葫蘆;花期2-5月,花朵繁多,潔白清香,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果實碩大,扁球形或梨形,重者可達3公斤,果皮光滑,綠色或淡黃色。為亞熱帶主要果樹之一,國內長江以南各省均廣泛栽培,根、葉及果皮入藥,能消食化痰,理氣散結,花、葉、果皮可提取芳香油。 從壺銘雋永的品茗詩句,書法筆意瀟灑流暢,刻劃輕重有序,更從那秀麗的造型,可以看出作者是盡力在“文心雕壺”,以創作的心力,去研究“文旦”,並把那研究的心得融入了他的“文旦壺”,使西施壺有了新的生命,有了新的壺名。

今天,文旦壺、西施壺、倒把西施壺,這美妙的壺名都凝結於“西施乳壺”,似乎很少有人稱呼她的“老名”了,是不是那老名中的“乳”字,有點太直白? 西施乳,我們還是喜歡她的“老壺名”。 現代西施起於“顧與王” 西施乳壺初創於明代時大彬的徒弟徐友泉,其後沈子澈也學做過。吳梅鼎其父曾請徐友泉到“朱萼堂”坐藝製作過西施乳壺。 朱萼堂是吳家收藏紫砂壺藝作品的陳列館。“朱萼堂”的藏品遭兵禍之後,吳梅鼎又請徐友泉的徒弟許龍文前來坐藝制壺,也製作過西施乳壺。吳梅鼎作賦讚揚的壺藝作品,當是“朱萼堂”要定製的主要作品。

可惜,徐友泉、沈子澈、許龍文的作品難以尋覓,清一代傳世作品也很為罕見,於是,今天紫砂人制作的“西施壺”基本學自“顧景舟、王寅春”二位大家的。 在紫砂界有一說:西施壺形體盡致之美,有令人怦然心動之魅力,“一為顧景州的西施壺,雍容華貴,像京劇裡的“梅蘭芳”。二為王寅春的西施壺,嬌小玲瓏,似京劇裡的“荀慧生”。

恭喜你已獲得一把西施乳壺!

西施壺 顧景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