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悲情关店,小米渠道溃败的根源在于技术不足

日前,一篇山西晋中小米店主关店的感言在知乎上引发热议。

一个八年的铁杆米粉曾经像打鸡血一样为小米刷墙宣传,而如今面对销售大幅下降,压货压力和折扣券返现等现实问题,他心灰意冷,关店退出。

这封米粉的公开信反映出小米线下渠道的溃败,强迫压货,捆绑配货看上去有助于小米的短期销量,从长期看,这种逼死渠道的做法是饮鸩止渴。

而从更深层次看,技术匮乏,产品竞争力不足,过度依赖营销才是小米渠道溃败的根本原因。

米粉悲情关店,小米渠道溃败的根源在于技术不足

一、小米的成功,营销功不可没

应该承认,小米是抓住了移动互联网风口的公司。2007年,苹果的iPhone引发移动互联网革命。2010年入场的小米恰好赶上了高通SOC与安卓系统的成熟阶段,小米成为站在风口的猪。

而小米能够飞起来,雷军和黎万强的营销也功不可没。

小米的互联网营销脱胎自魅族,黄章有意无意搞的病毒营销被雷军偷师(当年魅族黄章办公室的冰箱里面放着雷军最爱喝的可乐)。

小米建立社区,培养米粉,利用米粉的参与感进行病毒式营销。

在产品上,小米采用高配低价模式,推出小米手机,开始了技术时间差的耍猴游戏。

小米手机上市价格确实是超低价,没有利润的。小米利用这个超低价引发市场关注,激起大众购买小米手机的欲望。但是小米当然是不做赔本买卖,耍猴游戏登场。

米粉悲情关店,小米渠道溃败的根源在于技术不足

所谓耍猴游戏,就是一开始少量放货,让几百万人抢几万台手机。

这种抢购进行若干轮之后,就有了几千万人想买小米而抢不到。

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机硬件降价了,成本价格低了,而小米的定价不变,这个时候放开销售。小米手机利润和销量双丰收。

小米耍猴游戏,从2010年底一直玩到2013年,后来虽然有其他厂家效仿,但是这个时候的小米已经是出货千万的大厂商了,网络营销一招鲜让小米获取了早期的发展空间。

除了耍猴的网络营销,小米在宣传上也有绝技,业内常用的技术能被小米宣传成高大上的黑科技,“一块304不锈钢的艺术之旅”已经成为手机圈著名的笑话。

强大的营销能力,让小米抓住了第一轮功能机换智能机的风口,取得了从2011到2015的大发展。

2016年和2017年随着第一轮换机结束,小米进入低谷,销量下降36%。但是2018年,小米开始强势反弹。原因有两个,一是印度市场进入功能机换智能机的爆发期,二是乐视等厂商的倒下让小米吃到了数千万的市场份额,在反弹过程中,小米依然是靠低价和营销。

所以说,小米的成功,营销功不可没。

二、小米的技术是拿来主义

作为一家手机厂商,小米起步时候的技术积累的比较薄弱的,它最初的团队是摩托罗拉周光平博士的团队。作为一家集成商,小米的技术积累一直是比较弱的。

虽然小米在发布会上宣传多项黑科技,但实际上大多是高通新款SOC和其他上游厂商的说明书。

“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是OPPO自己的研发。而小米的快充是高通方案,所谓小米的黑科技没几天就成了所有高通处理器手机的黑科技。

除了SOC,其他领域的创新小米也是拿来主义,好不容易搞了小米MIX的无边框,这不过是夏普的技术移植。

米粉悲情关店,小米渠道溃败的根源在于技术不足

即将发布的小米8的屏幕下指纹,也是vivo合作上游厂商率先提出的,到了小米8这里竟然成了小米的黑科技。同样的,3D结构光也不是小米的自研技术,首先这项黑科技早在去年就被iPhone X手机应用并推出,小米8所搭载的技术虽然与iPhone X的Face ID不同,但原理类似,而且这项技术是由高通、Himax Technologies和Truly Opto-electronics联合开发的,小米不过是做了技术的“搬运工”。

米粉悲情关店,小米渠道溃败的根源在于技术不足

而一旦真正到了没有第三方技术,需要拼实力的领域,小米就不行了。

譬如拍照方面,小米即使用了比较好的CMOS,出来的效果也差强人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上了DXOmark的排行榜,结果迅速被华为P20pro打脸。

在音质方面,学vivo搞DAC,但是出来的效果难以令人满意,浅尝辄止。

在手机企业的专利榜上,领先的是华为,其次是OPPO,而小米则榜上无名。

技术不行,那就只能让营销和宣传来凑。

小米努力为自己贴标签,树亲民形象,而事实往往大相径庭。

小米说自己的利润率只有5%,超过返还。但实际上小米硬件利润率远不到5%,高的是软件和服务的利润率,因此雷军所说的“返还”是画饼充饥。

小米说自己拉低了智能手机的价格,但实际上在互联网手机中,小米手机的价格不算低。耍猴抢购被识破模仿以后,比比各个品牌真正大量销售的价格,小米手机在价格上并不存在显著优势。

三、营销只能火一时,补足技术才能长治久安

这次出现的米粉关店,原因很简单。

小米的技术不足,产品没有核心竞争力。这导致小米门店销量不行。同时,技术不足还导致小米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定位提高不上去,利润微薄。

从而导致销量少、门店不赚钱,只能靠米粉的信仰支持。而小米为了在香港上市的业绩更好看,努力往渠道压货。因为压出去的货就可以算作是小米的出货量,从而粉饰财报。事实上,这种做法是把货压到了渠道手里,占用了渠道的资金,再加上管理因素,关店就成了必然选择,结果是饮鸩止渴,小米渠道溃败。

而渠道溃败,还与小米缺乏互利共赢的意识有关。

渠道问题和短期困难并不止小米一家有,2012年在功能机转型智能机的时候,OPPO也遇到过销量下降,但是OPPO厂家和各地代理一起扛过了这个困难时期,OPPO主动减轻代理商压力,代理商用一家人的心态帮助OPPO出货。最终这些代理商在2015年、2016年间获得了十倍的回报。而如今小米的做法,就是在把合作伙伴往外推,以此来美化公司上市的财务数字。

此外,小米的技术积累不足还导致了小米产品品质上不去。iPhone手机的品质好,是因为苹果的技术积累强大,管理苹果供应链的人本身就是供应链企业中的精英人才。懂供应链,懂硬件,因此iPhone手机采购的元件品质是有保障的。

类似的还有华为,华为的芬兰研发中心,对手机拍照的研发能力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因此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把控都非常严格,这就使得给华为供货CMOS、供货镜头的厂商丝毫不敢大意。

反观小米,在旗舰级产品小米MIX2S中,出现了多种质量问题,比如阴阳屏、边框掉漆、WiFi断流、屏幕断触等。这也直接体现了小米在品控上的缺失。

米粉悲情关店,小米渠道溃败的根源在于技术不足

小米的技术积累甚至还不如一个名叫“数码多”的IT评测网站多。当年小米电视2S贬低对手被“数码多”抓住证据实锤硬批,如果小米的技术积累够,人才水平够,又何至于此。

未来,在上市之后,小米技术不足的问题会暴露的更加彻底,这次被酷派起诉专利问题就是明证。随着小米上市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长此以往下去,小米只会面临更多的专利纠纷。

所以,米粉关店是给小米发出警告,忽视技术会让小米根基不稳,若要想顺利上市,并且保持市值,一定要做根本性的变化,把研发重视起来。

营销耍猴不能长久,饮鸩止渴逼死渠道也不能持久。把技术研发补上,把产品作出核心竞争力,把专利短板补上才是长治久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