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膠筐上的芭蕾

夜幕下的手電筒舞

海風與海腥味的交響曲

Hello北海史上最暗黑的一次攝影

選擇了一個全北海人都知道的地方

且是在一個讓人刻骨銘心的日子前

別錯過,看一眼就將讓你足足懷念

三個半月

對北海人來說,“五·一”≠小長假,卻=長達三個半月的休漁期之開啟。餐桌上少了生猛海鮮,自此只能鹹魚送粥肥(lei)喏(wang)喏(wang)。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五·一”前的一夜,H君特地去了僑港。沒有來場不撐無歸吃夠本的海鮮盛宴,而是越過洶湧人潮和耀眼招牌,走向一條相對靜謐幽暗的小路。當聞到越來越濃的海腥味,看到地面逐漸溼漉,目的地就快到了。

小路通往電建漁港碼頭。碼頭口高豎一盞將周遭照得明若白晝的大燈,燈光下,是成日在僑港吃吃吃的你們想象不到的畫面(反正是讓H君眼前一亮)。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這裡既是碼頭,又是僑港知名的水產品交易市場。無論近海還是遠洋捕撈,剛上岸的海鮮都第一時間運送至此。儘管已是深夜,但眼前大概比大囊的海鮮檔還要鬧鬨個十倍吧。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畢竟是封海前夕,難免僧多粥少,交易的氣氛也跟市場有差。幾乎都是一口價,成筐賣,當然價格已經是市場價的六、七折;更不得挑揀,買定離手。但有時甲看中的靚貨極可能乙已經提早定下,一來一往,言語間的火藥味讓本就熱辣的氣氛愈演愈烈。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現場人群嘈歸嘈,海鮮當仁不讓仍是主角。海生海長的北海人哪裡抵擋得了這樣的誘惑。

巴掌大的麻蝦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手臂粗的麻鱔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小腿粗的針魚、馬鮫,大腿粗的吹魚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比水桶腰還粗的石斑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還有巴蝶、泥芒、紅杉、北利公、沙箭、黃尾、龍利、螃蟹、軟頭鮭、奎龍、墨魚和不知道是什麼魚的魚等等,大概足夠拍上百集《舌尖上的北海》了。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一面腦補煎、蒸、燜、炸、煲等各種做法,一面感受綿延數百米的海鮮筐撲面而來濃烈的芬(xing)芳(chou),就是吃海鮮吹海風長大的H君都覺得難以用言語形容。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為保鮮,海鮮上都覆有冰,加上它們自帶的海水,水鞋幾乎成了現場人腳一雙的標配,所以判斷你是行家還是湊熱鬧的一睇便知。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與此同時,無論戴在頭上、夾在口中、拿在手上的手電筒也是必備,畢竟碼頭只得一盞燈(而且後來還可能因氣氛太熱烈而滅了),要在夜色中一眼識穿海鮮是不是靚貨,光靠火眼金睛是萬萬不夠的。而且各種交易都是用真金白銀,更要當場看個分明。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碼頭雖然人流混雜,但稍加觀察,要辨別出不同人群並不困難。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水鞋踏在魚筐上輕盈穿梭、且都配備有電子秤的應是“老闆”,每位“老闆”對應一艘漁船,其面前的自然是自家漁船的漁獲。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拎著網框,埋頭彎腰翻找,一見船靠岸便擁上前去的是收魚的魚販。“聽日就不用來了,來了也拿到。” “有好貨幾錢都要。”從他們口中H君才知,原來鐵山港的人吃的魚竟也來自電建碼頭,還有些魚蝦則是運到福建廣東等地。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XX你要不要魚,我在僑港碼頭,你快點來。”一位打電話通知朋友的師奶搶了五十多斤紅杉魚,還有螺、墨魚等,已經第二年封海前來碼頭的她打算塞爆家裡冰箱的冷凍櫃,

“用保鮮袋分裝,要吃就拿出來解凍。”還有個斯文後生妹則搬了一筐的軟頭鮭,打算跟同事分。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也有單純為第二日餐桌加菜的主婦(有的魚販就在邊上早早開始散賣海鮮)。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遠遠望見船來了就像聞到魚腥的貓般敏捷抄起身邊的家當——帶繩鉤的扁擔三步並作兩步衝上船,爭先擔起海鮮則是“擔魚佬”。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據說他們擔一擔魚才4文,卻往往要從晚上七八點一直等到早上六七點天光。最重擔甚至有八十多斤。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船沒來的時候,他們就在海風中三三兩兩地抽菸,吹水,等待下一次的“衝鋒”。一名五十多歲、已經以“擔魚”為生十多年的“擔魚佬”講,封海前幾日船已經少多了,H君問封海後他要靠什麼過日?他笑笑還沒來得及回答,便馬上跟在夥伴身後衝向即將靠岸的船。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除此之外,碼頭還有專門拖車幫魚販運魚的中年婦女,她們運一筐收一元錢,一車可以運十多筐;還有幫“老闆”搬魚筐的阿婆,身手矯健得對應不上年紀,相形之下,才逗留三個鐘頭就已經又餓又累又困的H君真是“老態龍鍾”。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凌晨時分,僑港的宵夜攤和網紅店均陸陸續續地打烊,街道上人影漸疏,看門狗都已進入甜美夢鄉。別人的黑夜彷彿是他們的白天,碼頭靠海討生活的人們卻像打了雞血,在漁船轟隆的馬達聲中,各自以辛勤的勞作,共同奏響封海前的狂歡曲。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這可能是我們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卻將懷念它不止三個月

相見還要懷念。

如果這次的暗黑篇你還意猶未盡,嘆息錯過

同時期待下一次魚蝦滿倉,更豐收獲

我們相約,

三個半月後,

不見不散!

文 | Cube Sugar

攝影 | Kilie

策劃 | 海漫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