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德」升級,將進一步威脅東北亞和平穩定

沈陳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日前,美國空軍中將塞繆爾•格雷亞維斯(Samuel Greaves)宣稱,美國防部將繼續對部署在韓國的反導系統進行升級,以便保護韓國和其他美國盟友。在朝鮮半島局勢出現緩和的背景下,美國卻逆其道行之,其動機與影響值得關注。

朝核問題只是“薩德”的遮羞布

雖然格雷亞維斯沒有明言,但輿論普遍認為美國將對部署在韓國的“薩德”系統進行升級。“薩德”(THAAD)是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的英文縮寫,屬於美國陸基戰區導彈防禦系統。“薩德”於2017年進入韓國,按照韓國總統文在寅的解釋,由於朝鮮不斷進行核試驗和導彈試射,韓國為了保衛國家安全,才不得已允許“薩德”入韓。

不過,事實情況卻與韓國政府的解釋存在出入。其一,“薩德”的雷達監控範圍遠遠超過朝鮮半島的地理半徑,整個東北亞幾乎都處在其籠罩之下。其二,“薩德”入韓的過程顯得非常急促,從2017年2月朴槿惠政府考慮引入,到同年7月完成部署,論證、選址、運輸、部署的過程僅用時四個多月。其三,美國部署“薩德”恰逢朴槿惠彈劾案和韓國總統大選,直到文在寅2017年5月入主青瓦臺後,才得知4輛“薩德”發射車暗中入韓的消息。

事實證明,朝核問題不過是“薩德”趁亂入韓的遮羞布,美國的真實目的是製造新的談判籌碼,或者在東北亞建立完整的戰區反導體系。因此,“薩德”入韓確屬“情非得已”,但韓國與其說受朝鮮核問題所迫,不如說是被美國綁架。

警惕“薩德”繼續威脅東北亞和平

在東北亞地區,反對部署“薩德”的力量主要有三:一是朝鮮,二是中俄等地區大國,三是韓國內部的反戰勢力。三者在抵制“薩德”方面取得不少成就,但也有一些侷限。

首先,在朝美談判中,解除經濟制裁、獲得安全保障是朝鮮的優先選項。相反,由於“薩德”撤出可能導致本國戰略武器被要求對等削減,為保存自身力量,朝鮮不會迫切要求美軍力量撤出朝鮮半島。

第二,地區大國是抵制“薩德”的中堅。中國提出的“三不”倡議已經獲得文在寅政府的接受,部署在韓國的“薩德”系統也一直維持在1部雷達和6個發射車的水平。不過,由於遠離談判中心,地區大國缺乏對美國的直接影響力。

最後,韓國國內存在強大的反“薩德”團體,文在寅政府也對“薩德”持消極態度。2018年4月,韓國國防部與反“薩德”團體達成協議,暫停“薩德”基地的基礎設施工程,反“薩德”運動取得重要進展。然而,鑑於過去曾發生發射車偷運事件,對韓國政府和民眾阻止“薩德”的能力不應過高估計。

總之,隨著朝核問題趨於緩和,“薩德”即將撕去最後的遮羞布,公然成為威脅地區和平的存在。因此,東北亞國家對“薩德”的警惕不僅不應減弱,相反還要增強。在朝、韓兩國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地區大國應積極參與到談判之中,為構建地區和平機制貢獻更多力量。(責任編輯 王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