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不得提前教英語?上海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

“幼兒園不得提前教英語?那我們每個月一萬多元讀雙語幼兒園豈不是要關門了?”日前,教育部印發公佈了《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上海家長圈中引發了熱議。

上海將如何落實教育部的防幼兒園“小學化”的通知?從幼兒園到培訓機構,將有怎樣的舉措跟進?記者日前就此採訪市教委,並獲得獨家回應。

教育部:

嚴禁教授小學課程內容

《通知》明確,教育部要求幼兒園堅決糾正“小學化”傾向,嚴禁教授小學課程內容。

對於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對於幼兒園佈置幼兒完成小學內容家庭作業、組織小學內容有關考試測驗的,要堅決予以糾正。

小學在招生入學中面向幼兒園組織測試等行為,將視具體情節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社會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各地要結合校外培訓機構治理予以規範。

針對幼兒園不能堅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脫離幼兒生活情景,以課堂集中授課方式為主組織安排一日活動;或以機械背誦、記憶、抄寫、計算等方式進行知識技能性強化訓練的行為,要堅決予以糾正。小學要堅持零起點教學,違者視具體情節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納入規範辦學誠信記錄。

市教委:“預防為主、疏堵結合”

市教委對此表示,本市對幼兒園“小學化”傾向一直保持高度警覺,本著“預防為主,疏堵結合”的原則,積極倡導以幼兒為本、尊重幼兒年齡特點與身心發展規律的的價值理念,推動幼兒園實施科學合理的一日活動課程,落實幼兒園保教質量工作的評價。

記者從市教委瞭解到,去年本市已細化“民辦幼兒園年檢標準”中課程方案與保教質量方面的內容,進一步強化監管力度,以糾正“小學化”的教育行為。

本市的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不只是針對某種特定類型的機構或某一特定類別的內容,而是嚴格按照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對罔顧幼兒年齡特點與教養規律,採用“小學化”教育方式、提前教授小學課程內容的現象,開展專項督查,進行全面整治。對於治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本市將本著嚴肅認真的態度予以糾正;對幼兒園等機構在教養工作中存在的困難,通過開展專業培訓和定點指導的方式予以應有的幫助。

部分家長:

提前學是因小學有選拔

教育部的這則通知,在家長圈中引起熱議,尤其不少考慮上民辦園的家長,更陷入了糾結。

“現在公辦幼兒園都不會教學科內容,但有些民辦幼兒園還是會教點認字、英語、數學之類的,像我們班上讀民辦園的家長,有不少是為了多學點東西,不然誰高興每個月花三五千甚至上萬元去讀民辦幼兒園呢?”一位家長直言不諱。

不少在讀雙語幼兒園的家長也疑惑,這類幼兒園算不算“提前教授小學英語”。雖然未必開設專門的英語課,但外教平時講授音樂、體育、做遊戲等等都用英語,有家長疑惑:“如果這也算提前教,那是不是雙語幼兒園都要關門了?”

相比家長們的熱議,不少幼兒園教師淡定很多。閔行區一所民辦幼兒園的年級組長認為,以機械背誦、記憶、抄寫、計算等方式進行知識技能性強化訓練的行為,是違背幼兒身心成長規律的。“比如我們幼兒園的孩子英語聽說能力都很好,但這主要是靠外教每天浸潤式帶班,在生活、遊戲中讓孩子自然習得語言,沒有死記硬背的內容,也不會刻意去教語法,所以有些中班孩子就可以很熟練地和老外口語交流,但在書寫、拼讀等小學學科要求上仍然是‘零起點’。”

[新聞延伸]

培訓機構也要治理,500餘家無資質機構被關停

如果幼兒園不教了,家長把孩子送進機構,培訓機構是不是要樂壞了呢?

教育部《通知》要求,社會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各地要結合校外培訓機構治理予以規範。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對此表示,學前教育去小學化,這屬於辦學規範範疇,即便外部環境讓家長有對幼兒進行小學化教育的需求,但是,只要有幼兒園、早教培訓機構去小學化的規定,就必須嚴格執行規定,否則會催生教育亂象,甚至破壞教育生態。如果禁令只針對幼兒園,社會培訓機構卻不在規範之列,這會讓治理變得很尷尬,幼兒園不能對幼兒進行任何小學化教育,可幼兒園之外,到處都是進行小學化教育的培訓機構,這讓幼兒園去小學化遭遇家長質疑,幼兒的學業負擔沒減輕,家長的經濟開支反而加大。所以,把早教培訓機構也納入治理範疇,才能讓治理真正嚴肅起來。

記者從市教委瞭解到,2017年3月開始,上海市教委、工商、民政等部門組成專項工作組,督促指導各區進行規範整治。在規範整治中,上海把義務教育及幼小銜接階段的培訓機構作為重點,突出對此類機構培訓的辦學內容、師資狀況等不規範辦學行為的規範整治。

目前,全市已有500餘所無資質的培訓機構被查處關停;有數千所機構主動對標“一標準兩辦法”健全完善辦學條件,並依法提出取得辦學許可的申請; 另有15項面向未成年人的文化學科類競賽項目停止舉辦; 並有家長傳說中的“蘭生小五”復旦求是進修學院等違規培訓機構被依法查處曝光。

下一步,本市將繼續貫徹落實國家和市委市政府要求,推進民辦培訓機構的專項治理工作,督促指導各培訓機構改善辦學條件、調整優化辦學內容,緊密貼閤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促進各培訓機構與培訓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新聞鏈接]

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安排

2018年8月底前

各區完成治理工作部署。治理範圍包括各級公辦民辦幼兒園、招有3-6歲學齡前兒童的各類學校、培訓對象含有學齡前兒童的社會培訓機構,以及小學(起始年級)

2018年9月

幼兒園等相關機構開展自查。市、區教育行政部門進行情況排摸與專項調研,並針對問題組織專題培訓、開展定點指導。2019年1月底前各機構完成“邊自查邊整改”

2019年4月底前

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將聯合對各區的整治情況開展專項督查

[新聞釋疑]

學科內容不讓教了 幼升小到底看什麼?

記者瞭解到,2017年開始,市教委委託教育專業機構開展幼升小入學準備研究,提出主要從運動健康、語言發展、科學認知、自我和社會性、學習品質5個維度評價孩子小學入學準備情況,指導幼兒園和家長科學準備,引導民辦小學設計體現多個考查點的面談內容,落實素質教育導向。

今年5月,本市民辦小學面談吸收這一研究成果,首次採用多元化綜合素質評價框架來考察孩子。幼升小主要考察運動健康、語言發展等5個維度,而非學科知識技能。

此前,上海從小學起始階段就堅持按照課程標準進行教學和評價,就是為了遏制搶跑搶學。因為從一年級開始就堅持“零起點等第制”,也會對幼兒園的教育教學產生引導。

相關全樣本調研結果顯示,“零起點”教學和等第制評價在小學階段得到普遍落實,學生學習狀態有所改善。低年段學生的睡眠時間、學校適應、學習興趣、學習輕鬆程度、上學愉悅度等方面均有明顯好轉。相關調查顯示,95%以上的家長表示孩子能夠較好地適應學校生活、學習興趣濃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