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4.0時代,人工智慧你還只能想起科幻片?

AI技術4.0時代,人工智能你還只能想起科幻片?

有媒體評論稱,AI正在引發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AI對我們生活的改變在不遠的將來可能就不是這麼“潛移默化”了,而是蠻不講理的席捲。有必要出一篇所有人都看完了能大概懂又沒那麼懂的科普文了。

先僻兩個謠。人工智能不是科幻片!不只是機器人!舉個例子,siri的背後就是人工智能;另外,不是遙遠的未來,不是新技術,早已滲透進我們的生活,比如,手機。

定義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就是“人工”創造的“智能”。

“人工”好理解,那麼問題在“智能”上。這涉及到其它諸如意識、自我、思維等問題。人唯一瞭解的智能是人本身的智能,但是我們對我們自身智能的理解都非常有限,對構成人的智能的必要元素也瞭解有限,所以就很難定義什麼是“人工”製造的“智能”了。

AI技術4.0時代,人工智能你還只能想起科幻片?

分類:不同的方向有不同的分類,我們這裡講兩種。

第一種,人工智能技術的四大分支:

  1. 模式識別:就是說對錶徵事物或者現象的各種形式信息進行處理分析,以及對事物現象進行描述分類解釋的過程。聽不懂?那就想下汽車車牌號的辨識,就涉及到圖像處理分析等技術。

  2. 機器學習:研究計算機怎樣模擬或實現人類的學習行為,以獲取新的技術或技能。

  3. 數據挖掘:知識庫的知識發現,通過算法搜索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大數據再全面還是需要挖掘分析才能得出結論,可以用於市場分析,科學探索,甚至疾病預測等。

  4. 智能算法:解決某類的一些特定模式算法。比如,我們小時候深惡痛絕的最短路徑問題。

第二種,人工智能的三種形態:

  • 弱人工智能:擅長於單個方面。比如戰勝了我們柯潔的AIphaGo。

  • 強人工智能:人類級別的人工智能。在各方面都能和人類比肩的人工智能,人類能做的腦力活他都能做。

  • 超人工智能:顧名思義,在幾乎所有領域都比最聰明的人類大腦聰明得多。這也是為什麼永生和滅絕兩個詞在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今天被頻頻提及的原因。

應用領域

機器人領域;語言識別領域;圖像識別領域;專家系統。在此我就不一一贅述。

AI技術4.0時代,人工智能你還只能想起科幻片?

最後魔幻點的談談未來

凱文.凱利16年1月出版的新作品《必然》,這本書曾被認為是“為人類未來30年的科技進步做了一次掐算”。

他用了12個動詞解釋了科技物種的新變遷。

①形成:機器將會更新自己,隨著時間慢慢改變自己的功能;

②知化:把人工智能置入普通事物之中,才能帶來真正的顛覆;

③流動:想要在全新領域中成功,就要掌握新出現的流動性;

④屏讀:屏幕無處不在,持續擴展著人類的閱讀量和寫作量,世界上所有的書終將由互聯的詞語和理念連接起來;

⑤使用:對事物的使用變得比佔有更為重要;

⑥共享:將從未被共享過的東西進行共享或者以一種新的方式來共享,是事物增值最可靠的方式。未來30年最大的財富會出現在這一領域;

⑦過濾:內容擴張得越多,就越需要過濾,以便使得注意力聚焦。注意力流到哪裡,金錢就跟到哪裡;

⑧重混:對已有的事物重新排列以及再利用,未來30年最重要的文化產品和最有影響力的媒介將是重混現象發生最頻繁的地方;

⑨互動:未來所有的設備都需要互動,如果有什麼東西不能實現互動,就會被當作“壞掉”了;

⑩追蹤:自我追蹤的範疇將涵蓋人類的整個生活;

⑪提問:答案變得廉價,問題將變得更有價值,提問將比回答更有力量;

⑫開始:這個新物種已經開始了,當然,也僅僅是個開始。


《必然》這本書的核心意思是——

科技本身是一個物種。

和微生物、植物、動物一樣。

而我們人類,只是餵養它長大的僕役而已。

這種人類智慧與懶惰的產物會不會最終毀掉我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