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聳蒼龍勢抱雲——《松風高潔圖》的創作經過及其立意

《松風高潔圖》取材於嶺南一隅的梁啟超故里葵鄉新會,這裡有座風景秀麗的叱石山,它是圭峰山綠護屏向東北延伸的一條支脈。叱石山山勢雄偉,萬松競秀,奇石嶙峋,幽谷鳴泉,古剎淹藏在一天秀色之中。

地聳蒼龍勢抱雲——《松風高潔圖》的創作經過及其立意

局部1

筆者在開放改革之初,負責此古剎文物收集和修復。工作期間,曾深居此中,憑欄賞泉觀瀑,抓拍雨後煙霞;閒來寫生參天古松,靜聽松簌之音。

地聳蒼龍勢抱雲——《松風高潔圖》的創作經過及其立意

局部2

日久生情,我漸漸地愛上了這山中的松樹。因南方氣候蘊潤,又環抱谷中之故,這裡的松樹別具一格,它英姿挺拔,粗獷豪放,木秀成林,四季常青,不凋不零,不攀不附。松樹品格,為人們所愛,難怪孔老夫子感嘆:"歲寒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松風高潔,從它身上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崇高精神和堅貞氣節,松樹的品格,是君子風骨的寄託,是理想人格的具象。

地聳蒼龍勢抱雲——《松風高潔圖》的創作經過及其立意

細節放大圖

"寫貌物情,攄發人思。詩是有形畫,畫是無形詩……境界已熟,心手以應,方始縱橫中度,左右逢源(北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畫意》)。我深受松樹品格陶染,心內醞釀一幅以表彰松樹,並以松樹為主體的山水畫。立意既定,接著需要意象形容,一有空餘我就拿起速寫本收集素材,在澗邊,在谷中,於請晨,於雨霽,把一棵棵各具姿態的古松當肖像描;把一片片氣勢磅礴的松林當群英寫。正稿時,以崇高、豪放、概括、高遠的造境手段,胸懷意境之合,筆墨氣韻之微,繪畫出"地聳蒼龍勢抱雲"的意境。為求盡善盡美,反覆啄磨,現呈現諸君面前的,是三易之六尺全紙大稿了。

地聳蒼龍勢抱雲——《松風高潔圖》的創作經過及其立意

陳錦祥作品《松風高潔圖》

陳錦祥,號德馨居主,廣東新會人。現為中國書畫藝術促進會會員,《中藝宣銘》編委,江門市美術家協會會員,江門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江門市新會區美術家協會顧問,新會會城美術家協會顧問,江門市(五邑)炎黃文化研究會新會分會理事,江門市新會老幹部大學書法老師、中國畫老師。個人自立有德馨書屋弘藝。作品曾邀請到美國、南韓、新加波、泰國、馬來西亞等地展出,並有個人畫集出品。

地聳蒼龍勢抱雲——《松風高潔圖》的創作經過及其立意

畫家 陳錦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