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雙普會的「心結」或成「死結」

上週的熱點無疑是期盼已久的“雙普會”——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正式會晤。儘管雙方神交已久,並且也在不同外交場合有過多次接觸,但正式進行雙邊會晤還是首次,因此引來了全球鎂光燈的聚焦,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花邊新聞,比如普京遲到一個小時讓特朗普很不爽,又比如普京的全新座駕和美國總統的御用坐騎“野獸”之間的比較等等。至於談了什麼,外界還不得而知,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會談結果沒有達到特朗普會前表示“非同尋常”的效果。

美俄雙普會的“心結”或成“死結”

(AP Photo/Pablo Martinez Monsivais)

美國主流媒體對特朗普進行了強烈的抨擊,稱其“喪權辱國”“敗給了普京”,而他的隨身翻譯則更是以“他說了什麼我聽不懂”的直白語言表達對特朗普的不滿。這些都反映出“雙普”沒有實現“雙贏”,至少在雙方關心的核心問題上,特朗普沒有說服普京妥協或者讓步。同時也表明,當前美俄關係形成了“總統熱、國家冷”的雙層態勢,即“雙普”之間火花不斷,但兩國關係卻冷如寒冰。

美俄雙普會的“心結”或成“死結”

紐約專欄作家布洛(Charles M. Blow)文章標題直指特朗普為賣國賊

戰略分歧依舊

冷戰後,美國一直想讓俄羅斯變成一箇中等歐洲國家,並且融入西方世界。而俄羅斯在“西化”失敗後,努力追求的是謀求國家民族復興,重現蘇聯輝煌,成為世界的“單獨一極”。兩國在對彼此戰略目標上的南轅北轍決定了戰略互信必然難以建立,這是兩國關係始終“不熱”的根本。

美俄雙普會的“心結”或成“死結”

普京總統在新聞發佈會上說:“特朗普總統提到了俄羅斯在美國選舉中所謂的干涉。” “我不得不重申的事情,

政治氛圍阻礙

美國的政治體制決定了特朗普的個人意願無法取代國家意志。伴隨特朗普執政的“幹選門”、“通俄門”引發的調查推動美國主流精英階層和民眾形成了“反俄”風潮,民主黨藉此對特朗普“窮追猛打”迫使其不敢輕易對俄“say yes”。特別是去年美國國會還通過了對俄製裁的法案,以限制總統取消對俄製裁的權力。

合作領域迷失

此前,雙方曾在打擊“伊斯蘭國”(IS)上達成有限合作,普京也因美國協助挫敗針對聖彼得堡的恐襲而對特朗普表示感謝。但隨著敘利亞進入“後伊斯蘭國”時代,美國接連“退群”並將國家安全戰略重心轉向“大國挑戰”,兩國之間的合作將越來越少,而博弈和對抗會越來越多。

美俄雙普會的“心結”或成“死結”

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圖片來源:俄羅斯衛星網

實際上,推動美俄關係轉圜是克林頓以來的歷屆美國總統的“心結”。似乎都是為了兌現其對俄關係緩和的競選承諾,特朗普在這一問題上顯得比“前任們”更加堅定,無論是在公開場合還是社交媒體上,他一直表達願與俄攜手解決全球性議題,而且從未直接點名批評對普京,這與美國的歐洲盟友形成了鮮明對比。

美俄雙普會的“心結”或成“死結”

注:Republicans為共和黨

如今,美國即將進入中期選舉,如果在這個關鍵時刻解開“心結”,加上此前的“特金會”,特朗普將實現對俄、對朝關係“雙突破”,這必將成為美國外交史上的重大成就,毫無疑問地為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加分添彩。而近期美國國內的民調顯示,特朗普的支持率基本穩定在40%以上,共和黨內的支持率超過70%,可以說,此次“雙普會”的選擇充分體現了特朗普對執政地位日益鞏固的自信。

相對於特朗普並非特別清晰的目標而言,或許普京關注的是更加具體的、事關俄羅斯發展的問題,比如“核裁軍”、北約威脅、對俄經濟制裁等,而這些具體的問題正是兩國關係轉圜的支撐。遺憾的是,美國不可能在上述問題做出輕易的、大的讓步,所以,特朗普的“心結”目前來看是一個死結。

美俄雙普會的“心結”或成“死結”

當然,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和前超級大國的首腦峰會並非全是負面意義。在當前美俄關係“不能再差”的背景下,一次戰略溝通雖然無法一步到位,但或許能為兩國緊閉的“心門”帶來一絲久違的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