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曹公學文化流動的民族才會強大

跟曹公學文化流動的民族才會強大

最近為了弄清土家族發展形成史,翻閱一些不少書籍。越來越強烈感覺一個任何一個民族形成,都是在不斷遷徙之中,然後與其他部落和民族戰爭中,然後勝利後吸收另一部落或者民族,融合在一起,不斷壯大,又遇到更強大的對手,被打敗,剩下的人要麼融化到強大的部落,要麼向更偏僻地方轉移,吸收新地方力量又重新走向強大。

這種民族流動方式也非常有意思,有點是為了霸業,拓展更大生存空間,主動向四處尋找機會。也有的是為了尋找立國資源,為了對付另一些強國,主動出去,要麼為了聯盟,要麼為了礦產,也有的是被別的強大民族打散,都是打不死小強,這些民族分分解成很多小股部落,然後又去開墾新的領地,反而是四處開花,是民族分佈更廣大。

從目前我去翻閱筆記裡,我認為民族流動一般有這樣幾種原因,作為我翻閱筆記一種總結,對錯只是個人一種看法,希望大家拍磚,那樣我才能更去尋找資源,讀更多書籍。

第一種方式:封地。

因為歷史上,所以大戰都一個原來弱小民族或者一個民族一個分支,面對強大另一個民族或者自己民族的一個更大對手(如果是同一個民族,往往都有著血緣上聯繫,其實就是為哥哥弟弟誰來做高位發生一些爭執,弱小一方就暗地尋找機會,所以就與外族聯盟)。比如商周時期武王伐紂,周部落源自華夏民族,其始祖姬棄就是被稱為農神的“后稷”,為黃帝之後,因為遭到戎、狄等遊牧部落的侵擾,周部落的首領古公亶父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今陝西岐山東北)下的平原定居下來。《詩經·魯頌·閟宮》中有“后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剪商”,說明周在古公亶父時期就有取代商朝的計劃。後來周武王伐紂,登上霸主之位,共封了五百多個諸侯國。周武王所有兄弟親戚,一起參與參戰諸侯,甚至是他的家奴。(我一直有種直覺,認為在湖北成了大事的楚就是周武王的家奴,因為勝利後他們被封了地,成了氣候,封地丹陽足夠小,他們翻閱漢水,滅西陵國,然後蝸居秭歸那麼小一個地方,然後與巴國多次發生衝突,又把自己弟弟在奉節封為侯成了夔子國。)我只羅列當時周武王分給自己同宗兄弟地盤::管——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鮮,以監武庚封於管。即今河南信陽縣是也。 蔡——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以監武庚封於蔡。即今河南汝寧府上蔡縣是也。曹——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振鐸。武王克商,封於曹。即今濟陽定陶縣是也。郕——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武王克商,封於郕。即今山東兗州府汶上縣是也。霍——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處。武王克商,封於霍。即今山西平陽府是也。衛——姬姓,侯爵。系武王同母少弟,封為大司寇,食採於康,謂之康叔,封於衛。即今北京冀州是也。滕——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繡。武王克商,封於滕。即今山東滕州是也。 晉——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唐叔虞。封於唐,後改為晉。即今山西平陽府降縣東翼城是也。吳——姬姓,子爵。系周太王長子泰伯之後。武王克商,遂封之為吳。即今之吳郡是也。虞——姬姓,公爵。系周太王子仲雍之後。武王克商,求泰伯、伯雍之後,得章已為吳君;別封其為虞。在河東太陽縣是也。虢——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弟也。仲與虢叔為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於盟府;而文王友愛二弟,謂之二虢。武王克商,封仲於弘農。陝縣東南之虢城。可見,封地,是歷史上民族遷徙主流。

第二、主動遷移。

這個在歷史比較多見。比如楚,羋姓,子爵。系顓帝之裔,曰鬻熊。為周文、武師,有勤勞於王家,封之於荊蠻;以子男之上居之。個人以為應該丹陽還是河南一個區域,但是周圍強敵太多,所以翻閱漢水,過西陵山系,滅西陵國,然後蝸居秭歸,後沿江而下,奪取三苗之地枝江,順江而下,發跡荊楚。還比如黃帝,為了統一天下,他為了尋找製作兵器的礦產,一直從索源到了西陵國,娶嫘祖,然後沿江而上,帶領西陵國和自己部隊開拓四川盆地,最後從四川不僅帶回幾個兒子,還有強大隊伍,最後黃帝又與蚩尤在涿鹿之野展開了大戰,統一中國,統一後他兒子回到四川,建立蜀國。讓他那隻人在四川生了根。

三、站敗後被遷徙

黃帝又與蚩尤在涿鹿之野展開了大戰。黃帝根據九天玄女所傳之秘術,佈下兵陣,大敗蚩尤。蚩尤戰爭失利。《山海經》記載:黃帝召來應龍在冀州之野誅殺蚩尤,應龍蓄水準備水淹蚩尤大軍,而蚩尤卻召來了風伯和雨師,趁機降下了狂風暴雨,黃帝大軍被暴風雨衝散,困頓不前,再次出現危機。這個時候,黃帝召來天女“魃”,平息了風雨。魃是旱神,她不管出現在哪,哪裡就會大旱,滴雨不下,所以又稱為“旱魃”。風雨平息後,黃帝便重新佈陣,擂打夔牛鼓,將蚩尤震得魂飛魄散,無法行動,應龍因此活捉了蚩尤。黃帝令人給蚩尤戴上枷栲,讓應龍在兇黎之邱誅殺了蚩尤,並將他的屍體分為幾塊,埋葬在四個不同的地方,以防止他使用妖術復活。《山海經》記載:蚩尤死後,他所戴的枷栲被扔棄在荒山,化作了紅色的楓林。涿鹿之戰結束後,黃帝便統一了華夏各部族,從此揭開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大幕。《拾遺記》記載:黃帝殺了蚩尤後,將九黎部落中善良本分的人,遷居到鄒屠這個地方,將兇殘暴惡者遷居到北方的寒冷之地。這些就是今天漢族中鄒姓、屠姓、蚩姓、黎姓等姓氏的先祖。其餘的蚩尤殘部,四處流散,演變為後來的三苗。在堯時,三苗被西遷到三危山,後來作亂,被大禹所滅,其殘部成為後來的羌族。另有一部分在歷史中不斷往南遷徙,成為今天中國南方苗瑤等族的先祖,所以今天的苗民一直將蚩尤作為他們的祖先來祭拜。蚩尤的後人一方面被迫遷徙,另一些四處留散。

四、戰敗後逃逸

上面說的蚩尤的九黎部落被黃帝打敗後逃離,最後成為三苗,他們曾在江漢平原輝煌過,只是後來不幸,遇到處於上升期的楚國,所站地盤再次被奪取,他們後來散落在山區,有一些去了更有廣西雲南。還有一個就是巴人,他們發源於武落鍾離山,殺鹽氏,在長陽建立第一個巴國,也是他們慢慢強大,引起商王武丁害怕,親子帶領部隊和媳婦子婦好設計誘巴人一圍欄裡,讓第一個巴國灰飛煙滅。戰敗後巴人沿著清江逃逸,然後進入恩施和重慶領地,反而更加強大起來,在重慶建立第二個巴國,他們強大到後來歷代詩人一提到四川忘記那是黃帝子孫蜀的範圍,但提一個巴字(呵呵,成都平原巴一直沒有涉足國,出來打仗,巴蜀同時被秦滅,讓強大楚國夾在秦國包圍中,就是當時楚王聽了屈原的,也只能狗眼喘息幾年,真正楚國沒做大做強的原因是失去曾經聯姻的巴國,楚國當時如果把巴蜀聯盟在自己手裡,不失去西部天然屏障,怎麼會被實力差不多秦滅掉)。

總之,一個民族只有流動著,他們才會吸收新鮮血液,才能跟外族打交道時候使自己強大起來。中華民族歷史上強盛都是在走出去,與其他民族交互中強大。比如絲綢之路、茶葉一路、瓷器之路。如今,我們國家實行一帶一路,目的就是打破島鏈封鎖,讓我們民族走得更有,也更強大。因為一個民族只有在流動中,才會變得更加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