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洽周」簽約超160億元 長株潭「湘江灣」到底是啥?

“长洽周”签约超160亿元 长株潭“湘江湾”到底是啥?

“长洽周”签约超160亿元 长株潭“湘江湾”到底是啥?

兩天內,“湘江灣”簽下16個項目,含國內五百強企業1家,行業領先企業2家,上市公司2家,總投資額166.87億元。

時刻新聞記者 易添麒 通訊員 鍾泉 王曌 湘潭報道

7月23日,“長洽周”子活動之一,長株潭湘江灣產業項目對接會在上海舉行。兩天內,“湘江灣”簽下16個項目,含國內五百強企業1家,行業領先企業2家,上市公司2家,總投資額166.87億元。

招商引力強勁,“湘江灣”究竟有哪些獨到之處?

幾何中心 創業寶地

一切要從“湘江北去”說起。

由南向北,湖南人的母親河湘江流經湖南8個市,在即將入洞庭湖時,湘江水勢受昭山阻隔,形成了一個巨大的“S”型河灣,是為“湘江灣”。

長沙、株洲、湘潭三市便由這個河灣孕育。三市呈“品”字形排列,兩兩不到20公里,沿河風光帶連貫128公里。

2003年,湘潭市委、市政府在三市的幾何中心啟動了開發區建設。歷經15年篳路藍縷、艱苦創業,催生了國家級湘潭經開區、湘潭綜保區。

這裡是中部絕佳的創業寶地,一組數據足為明證:2010年到2017年,湘潭經開區技工貿總收入從180億元增長到超2000億元,工業總產值由160億元增加到1230億元;財政收入由7億元增長到45億元;GDP由57億元增長到近500億元。

目前,湘潭經開區擁有入園企業1520家,已投產企業692家,其中吉利汽車九華基地、泰富重裝均躋身“百億企業俱樂部”。桑頓新能源、藍思科技、舍弗勒、通瑞汽車等一大批投資大、效益高、科技含量足的項目正在加速建設,一批新的“百億企業”種子選手正蓄勢待發。

融城要衝 產業高地

自2007年長株潭城市群獲批國家“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來,長株潭三市在產業發展、城際交通、城市佈局等方面持續推進深度融合,“湘江灣”融城要衝的位置越發突出。

看得見的是交通融城。此前,連接湘江新區和湘潭經開區的大道在長沙範圍內叫坪塘大道,在湘潭範圍內叫坪塘大道。對接成功後,改名潭州大道。從隋朝至明朝,古潭州轄長沙、湘潭兩地,一直是當時州治或府治長沙的古稱,這一名稱無疑代表了兩市對這條“融城大道”的特殊希冀。

如今,三市融合發展態勢更趨明朗。2017年12月26日,長株潭城際鐵路全線貫通。一條城鐵,三地連城,近百公里,半小時互通,這樣的融城生活已成為長株潭三市居民的生活常態。

在看不見的層面,三市之間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建設、生態協同發展等重點工作也開始協同推進。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獲批,讓三市在謀求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步伐更加一致。

以湘江西岸為軸,湘江新區、湘潭經開區、湘潭綜保區等國家級平臺沿線分佈,一個高端人才匯聚、產業平臺群集、發展目標一致的城市群概念越發清晰。三市產業園區由“多點支撐”邁向協同發展的產業高地格局已經形成。

這一切托起了全新的“灣區產業高地”,湘江灣連綴起長株潭各大產業園區,形成了一個萬億級的湘江西線經濟走廊。其中,位居中心的湘潭經開區位居全國國家級開發區前40強,綜合實力穩居湖南產業園區前三,挾與湘潭綜保區比翼齊飛的態勢,這裡正成為湖南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主陣地之一。

改革前沿 品質新區

湘潭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曹炯芳曾表示,湘江灣擁有長株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長株潭自主創新示範區、長株潭衡“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等國家級平臺堅實支撐,將成為吸引世界500強企業與尖端人才的良好軟性發展環境與國際化硬件綜合區,有能力帶動區域轉型升級與經濟全面發展。

2016年、2017年兩年間,湘潭經開區招商引資總額超千億元,引進世界500強企業9家,國內500強企業及行業領軍企業8家……今年以來,湘潭經開區簽下商務協議11個,合同引資126.9億元;簽訂框架合作協議3個,合同引資610億元,其中,投資100億元以上項目2個;在談和意向項目50餘個,總投資額超1500億元。

除了體量,在湘潭市委市政府眼中,湘江灣更是一個橋頭堡,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有了這一定位,在長株潭湘江灣產業項目對接會上,湘潭市副市長傅軍將未來的“湘江灣”稱為戰略發展的“核心灣”、轉型升級的“龍頭灣”、創新資源的“匯聚灣”、改革開放的“深水灣”、投資興業的“黃金灣”、美麗宜居的“幸福灣”,便不足為奇。

湘潭經開區更是將建設湘江灣作為與長株潭一體化共贏共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全新路徑,在園區人的努力下,上述定位在現實中已經有了投影。

湘江灣首先是改革前沿:湘潭經開區是湖南園區唯一的系統性改革試點單位和全國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單位,是繼天津濱海新區、蘇州工業園等園區後率先設立行政審批局的試點園區,依託省市下放的行政審批權限,可實現1天完成工商註冊、2天完成不動產登記、30天完成項目開工前全部審批手續的“123” 行政審批“九華速度”。這裡還是全國首批增量配電改革試點園區,能最大程度降低企業成本……

湘江灣同樣是創新和開放高地:除了長株潭三市的科教資源這一大後方,園區擁有4所高等職業院校,4家院士工作站,34個國家、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高素質人力資源十分豐富;這裡還是湖南唯一國家級經開區和綜保區一體化運作的園區,是外向型經濟最好的孵化暖巢……

湘江灣更是品質新城:依託18.9公里的湘江岸線,60平方公里的濱江新城,著力打造一個適應年輕人和創新型人才生活、 交流、創新、享受的湘江灣區。目前,F2國際賽道、36洞高爾夫球場、濱江馬拉松、吉利北津學院、瑞士國際酒店等城市配套和文化產業項目已全面開工建設,並將投入使用。“長洽周”上,億達集團宣佈投資100億元,推動湘江灣高起點規劃、高品質建設、高效運營……

現在的湘江灣,是一整個熱火朝天的“大工地”。上百個項目點,200多塔吊,2萬多建築工人同時施工。這一建設圖景背後,湘潭經開區以打造全國一流園區為目標,以建設長株潭湘江灣為新起點,正為湘江西線經濟走廊注入源源動力。

一個全新的品質新城,正在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