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塵往事: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也叫幽雲十六州,指的是包括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等州。地形上大體屬於華北平原與內蒙古高原交界地帶,是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民族的交界地帶。

前塵往事:燕雲十六州

  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後梁。911年,幽州節度使劉守光稱帝,913年被李存勖打敗。923年李存勖建立後唐並滅掉後梁。石敬瑭,後唐皇帝李嗣源的駙馬,擔任河東任節度使,鎮守太原地區。李嗣源死後,養子李從珂即位。李從珂試圖削弱石敬瑭的力量,改封他為天平軍節度使。

  936年5月石敬瑭起兵造反,不久後唐朝廷調遣大軍包圍了太原。石敬瑭向契丹求援:“請稱臣,以父事契丹,約事捷之後,割盧龍一道及雁門關以北諸州與契丹”

前塵往事:燕雲十六州

  同年9月,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率軍入塞,大破後唐軍。11月耶律德光冊封石敬瑭為皇帝,石敬瑭則拜耶律德光為“父皇”。之後石敬瑭藉助契丹之力消滅後唐,在938年按約定將燕雲十六州獻出,自此燕雲十六州併入契丹。

  後晉滅亡後,中原經過後漢短暫的統治,進入後周時期。後周世宗柴榮的統治下,先後攻取了南唐十七個州、後蜀四個州,國力強盛。柴榮遂於959年3月率領數萬大軍御駕親征,水陸並進。輕鬆收復了瀛、莫兩州十七縣,以及益津關、瓦橋關、淤口關三處要害。

前塵往事:燕雲十六州

  當年5月柴榮與諸將商議準備揮師北上徹底收復幽州,不料遭到諸將的反對。當天夜裡柴榮突染重病,下令班師回朝。後柴榮病死於開封,時年三十九歲。

960年趙匡胤稱帝,建立大宋,。在趙普“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建議下,首先對南方的割據政權下手,但也沒有忘記恢復燕雲十六州。

前塵往事:燕雲十六州

繼承皇位的趙光義於979年親自帥大軍北上,圍攻太原,北漢皇帝劉繼元出降。之後進攻幽州。起初進展順利,擊敗遼軍,涿州、薊州守將先後投降。然宋軍兵臨幽州城下,卻始終無法攻破。此時遼國名將耶律休哥率援軍趕到,與宋軍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門附近)展開激戰,宋軍大敗,宋太宗乘驢車逃走。

986年3月宋太宗集中二十萬大軍再次北伐。起初各路宋軍連戰皆捷,其中潘美、楊業的西路軍先後收復了朔州、應州、雲州、寰州,田重進一路收復了蔚州,東路軍曹彬攻克涿州。其實遼軍是在誘敵深入,果然曹彬東路軍的十萬人中計。糧草供應被斷絕的宋軍在岐溝關、拒馬河一代與遼軍激戰,結果宋軍慘敗,西路軍副帥楊業被俘,絕食致箭傷發作而死。

前塵往事:燕雲十六州

  1004年,蕭太后與遼聖宗耶律隆緒率領十幾萬騎兵大舉南下,兵臨開封的門戶澶州城下。在宰相寇準的主張下,宋太宗的兒子、此時的皇帝宋真宗趙恆御駕親征來到澶州。此時雙方勢均力敵,難分勝負,於是最終達成了澶淵之盟:雙方約為兄弟之邦;宋向遼每年獻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

此後雙方結束了二十多年的戰爭,進入到了和平階段。

前塵往事:燕雲十六州

  時間轉瞬即逝,1115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屢敗遼兵。此時宋徽宗決定聯金攻遼,乘機收復燕雲。經過多次商談,與1120年達成海上之盟:金軍攻取遼的中京,宋軍攻取遼的南京、西京;滅遼後,宋將原來輸給遼的歲幣轉輸給金,金則答應將燕雲還於宋。

  1122年在鎮壓完江南方臘起義後,童貫率領十萬大軍向北進發。6月童貫命大將种師道率東路軍攻白溝,辛興宗帥西路軍攻範村。結果宋軍大敗而歸,被遼軍追至宋朝的雄州城下。

前塵往事:燕雲十六州

同年7月在得知遼國皇帝耶律淳病死後,朝廷再次下令出兵,任命劉延慶為都統制(總指揮)。這次剛出兵,遼將郭藥師就率領8千人馬和涿、易二州來降。

劉延慶率軍與與遼軍主力正面對峙,夜晚派遣郭藥師等人偷襲燕京(幽州)。郭藥師殺入城後,眼看就要得手,但負責接應的劉延慶之子劉光世始終沒有出現。郭藥師軍死傷過半,只得撤退。而劉延慶也被遼軍嚇住,在盧溝河燒營趁夜而逃,大敗。

前塵往事:燕雲十六州

  在宋朝的請求下,金軍出動,遼軍得知後,棄城而逃。在收復燕雲的戰爭中,宋軍沒有發揮任何作用,所以金國拒絕履約,在雙方几回合的談判中,達成了以下協議:金國只將燕京六州二十四縣交割給宋朝;宋朝每年除了向金朝移交原來給遼朝的五十萬歲幣,還須補交一百萬貫作為燕京的代稅錢。

1123年宋金交接領土,金軍臨走前,將富民、金帛、子女捆載而去。童貫接收的只是殘破不堪、基近空城的燕京和薊、景、檀、順、涿、易六州,而且當時山後地區的幾個州都在金軍手中,燕雲十六州並未完全恢復。  

前塵往事:燕雲十六州

1125年金軍南侵,宋將郭藥師投降,剛剛收復兩年的燕京(當時為燕山)地區再度陷落。1127年金軍攻克開封,擄走徽欽二帝,北宋滅亡。趙構在江南建立南宋,定都臨安,宋王朝距離燕雲越來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