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造一艘三萬噸大船,首次採用核動力,比核潛艇更強勁

從1961年服役的美國企業號航母算起,核動力航母已經誕生了半個多世紀,但是它仍是未來航母的主要發展方向。目前核動力仍是航母最充足的能力來源,暫時沒有其他動力系統能夠輸出如此大的功率。但是核動力也是核航母發展的一個難題,如果要造核航母,必須首先解決核動力系統問題。近日中國宣佈要造一艘核動力鉅艦,消息傳來,讓人無比的振奮,因為從以往的歷史來看,這可能是要造核動力航母的前奏。

中國要造一艘三萬噸大船,首次採用核動力,比核潛艇更強勁

根據媒體報道,6月21日中核工業發佈消息稱,準備要造一艘破冰綜合保障船,滿載排水量將超過三萬噸。造一艘破冰保障船本來不是什麼大消息,但是這艘鉅艦將首次使用核動力系統,這才是讓人關注的地方。一艘排水量超三萬噸的大型船舶,如果使用核動力的話,總體輸出功率將比一艘戰略核潛艇還要大。這意味著,中國將製造性能更加強大的船用反應堆,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三萬噸鉅艦的動力需求。

中國要造一艘三萬噸大船,首次採用核動力,比核潛艇更強勁

中國已經能夠製造核動力潛艇,在小型艦用反應堆方面,技術十分成熟。但是戰略核潛艇的噸位相對較小,最大也才一萬多噸,因此對動力的需求也遠沒有航母那麼大。這也是為什麼不能將核潛艇上的動力系統,直接應用在航母上的原因。美國的核動力航母,使用的全部是大型反應堆,專門為十萬噸級航母研製的。除美國之外,法國也造了一艘核動力航母,但是至今仍被嘲笑,這是為什麼呢?

中國要造一艘三萬噸大船,首次採用核動力,比核潛艇更強勁

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是美國之外世界上僅有的核動力航母,於2001年服役。但是與美國十萬噸級的大型航母相比,戴高樂號航母的滿載排水量才四萬多噸,同樣是核動力,為何差距這麼大呢?原來法國沒有能力製造航母專用反應堆,直接將凱旋級核潛艇上的動力系統,搬到了戴高樂號航母上使用,造成了“小馬拉大車”的現象。要知道,法國凱旋級戰略核潛艇的最大排水量僅1.4萬噸,只是戴高樂號航母的三分之一。

中國要造一艘三萬噸大船,首次採用核動力,比核潛艇更強勁

戴高樂號航母和凱旋級戰略核潛艇使用的K-15壓水堆裝置,總輸出僅7.6萬馬力,用在核潛艇上,是綽綽有餘,但是用在航母上,就捉襟見肘了。這就造成戴高樂號航母的航速達不到30節,最大隻有27節,成為世界上航速最慢的現役航母。同樣是核動力系統,美國尼米茲級航母上使用的A-4W反應堆,單臺功率為13萬馬力,最新的福特號航母使用的是A1B反應堆,總功率高達28萬馬力。

中國要造一艘三萬噸大船,首次採用核動力,比核潛艇更強勁

既然核潛艇上的動力系統不能用在航母上,所以就必須為大型航母專門研製反應堆。美國在研製企業號核動力航母之前,也首先建造了一艘試驗性質的“薩凡那”號核動力客貨船,功率為兩萬馬力。後來又陸續建造了多種核動力鉅艦,包括巡洋艦和破冰船等。通過不斷的技術積累,美國才研製出了功率強大的核航母專用反應堆。如今中國也準備開建核動力破冰船,而且是三萬噸級的鉅艦,著實讓人振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