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雞最好吃?

雞是人吃得最多的禽類。

2017年,中國人吃掉了超過60億隻雞。

雞也是人最早馴化的鳥。莊子說,雞的祖先——原雞,原本自由自在生活在林澤,五步一啄十步一飲。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然後它就去了。人不停撒糧誘惑它,讓它越吃越肥,最後失去飛翔能力,變成了人的菜。接下來馴化的是鴨,最後是鵝。

繁體雞字是左奚右鳥,意思是“誰的鳥”;鴨字左甲右鳥,意思是“好的鳥”;鵝字左我右鳥,意思是“我的鳥”。從“誰的鳥”到“好的鳥”再到“我的鳥”,這是一條歷史唯物主義的家禽馴化路線圖。

從產權模糊的”誰的鳥”——雞,到產權明晰的“我的鳥”——鵝,這清楚映照出原始社會末期私有產權從無到有的演進過程。雞隻有三斤肉,鴨有五斤肉,鵝則有十斤肉,“誰的鳥”價值最小,“我的鳥”價值最大,說明明晰的產權才能實現資產的最大增值,模糊的產權將導致租值消散,資產縮水。雞鴨鵝聯袂出手,雄辯地驗證了科斯教授和張五常教授的制度經濟學觀點。

上面對人雞關係簡單作了一個歷史回顧,下面重點說說我舌尖飛過的幾款神州名雞。

什麼雞最好吃?

第一名桶子雞,東京開封府特產。北方第一名雞,與李師師齊名。下酒第一名菜。

桶子雞,選用二三年生母雞,此齡母雞既不環肥亦不燕瘦,雞肉緊實緻密,不瘦不柴。此雞制時,自脅下快刀開小口取出內臟,雞體完整如桶,盛水不漏,因此得名桶子雞。有市井粗人小販以訛傳訛,呼為“童子雞”,大謬也。

桶子雞最大特點是四個大字:越嚼越香!亦可再加四字:越嚼越想!最體現桶子雞此特點的部位,是雞的皮。雞皮抹蜂蜜經風晾乾後入鍋滷製,出鍋再經快速冷卻,雞皮劇烈收縮貼緊包裹雞肉,形成口感筋道耐嚼的獨特風味。

桶子雞,也許是全世界唯一一款“雞皮比雞肉好吃”的雞餚。

什麼雞最好吃?

因此,會吃桶子雞的吃雞皮,不會吃的吃雞肉。發現桶子雞皮最好吃秘密的外省人,是河北滄州人劉建勳。1961年,劉建勳主豫,此後陸續治理河南近20年,踏遍中原山水,河南名菜吃遍。劉酷愛吃桶子雞皮,不得不能下箸。常令吉普車赴汴載雞入鄭州大院享用;取四隻雞皮可攢一盤冷菜。後覺不便,乾脆派出中州賓館大師傅組成取經小分隊,赴開封學藝。革命年代政治掛帥,開封人無奈之下只能傳授技術,從此鄭州算是學會了做桶子雞。

“生活奢侈大吃桶子雞皮,脫離革命群眾”,後來成為文革時期造反派揭發劉的“罪行”之一。桶子雞為滄州劉美食家,帶來快樂,也帶來了災禍。這一段特殊的人雞關係,記錄了那個時代的生活辨證法。

什麼雞最好吃?

第二名白切雞,廣東名菜。穩坐嶺南雞餚第一把交椅。

我第一次吃白切雞,近二十年前,在民航大廈。彼時此店大廚相約,親自下廚做了幾道看家菜,其一為白切雞。舉箸取食,骨肉相連處殷殷血紅豔若桃李;入口鮮香嫩滑,大呼過癮,與北方滷雞鹹香迥然異趣。

食間攀談,大廚與我居然是南陽老鄉,只是他十五歲即南下廣州入廚打工,二十餘年與老廣朝夕相處耳濡目染,練得一身粵菜的本事,燒鵝乳豬滷鴿焗蛇,樣樣精通。

什麼雞最好吃?

粵人制菜,講究保持原來自然本色原汁原味,一道白切雞最得其髓。要選取一年齡母雞,此齡母雞肉質鮮嫩,骨髓尚未完全鈣化,入沸水略浸燙數分鐘撈起,迅速投冰水中冷卻,冰火兩重天刺激,反覆者數次,雞肉七八成熟,才能達到雞皮吹彈可破,外層白肉勝雪、內層紅肉骨血相連,聞之清香、食而齒頰留香的妙境。再佐以麻油、生抽、蠔油調製的蘸料食之,天成一味大快朵頤。

名雞第三名,道口燒雞。北方滷水濃香鹹雞第一把交椅。

1998年7月,驕陽似火一日,我乘車路過滑縣。大客車搖搖晃晃駛進一個豫北司空見慣之老舊鄉鎮,飢腸轆轆間隱約嗅得燒雞香味,車中有客大呼:“道口到啦!”妙齡二十出頭的我,第一次抵達“中華燒雞之鄉”。

別忘了,這裡還是“中華造反之鄉”。遙想翟讓李密程咬金當年,此地流民聚集,丐幫出沒,響馬蜂起,為燒雞銷售提供了廣闊市場。道口燒雞,遂借流民丐幫響馬之口碑,後漸與北京烤鴨、金華火腿齊名,乃北方滷水鹹雞之重要代表。

道口燒雞選用二年齡成熟仔雞,此齡雞肉質飽滿鮮嫩,個頭適中勻稱,既是小鮮肉,又是高富帥。治淨後,以高粱杆將雞腹撐起,下腹尖開小口,兩腿交叉塞入開口處;雞翅交叉塞入雞口腔;兩頭尖尖,形成一個“雞元寶”。晾乾水分,雞通體抹勻蜂蜜,入溫油鍋炸至粉紅色;一者增香,二者增色。隨即入滷水,文火煮4小時可成。

什麼雞最好吃?

滷水有秘訣,“要想燒雞香,八料加老湯。”砂仁、草果、肉桂、陳皮、丁香、白芷、肉蔻、良姜,謂之“八料”。據稱,清宮御廚姚壽山,於1787年向道口燒雞大王張炳親授此訣,後世奉為圭臬。如此製成的道口燒雞,形似元寶、色澤柿紅、酥香軟爛、骨肉分離。食時不用刀切,以手抖之整雞骨肉分離,十分便於取食。

以我今日口味觀視,道口燒雞的火候有些略過了,軟爛到沒有嚼頭,味道亦偏油膩口重,適合溫飽時代果腹或牙口不好的老年人食用。此雞名氣雖大,十餘年來吃的漸漸少了。

2011年冬,我有事過濮陽。翌日晨起歸鄭時,大霧彌天,高速不行。無奈輾轉取道老公路,車打雙閃四十碼蝸行,迤邐竟至道口鎮。在公安局隔壁“義興張燒雞老鋪”,購雞數只,午餐扯撕大盤,居然目飢腹飽不能竟食。奈何!饑荒時代伴著飢餓感覺,漸漸遠我輩而去了。

餐畢驅車前行,鄉野平疇麥田交錯,團霧驟起,百米不辨牛馬。目不轉睛哆哆嗦嗦行愈時辰,抵淇縣,路右赫然一木牌在望,提示三百米外有重要人物出沒———“紂王墓”。同車小夥伴大喜雀躍,呼籲駐車往觀。行數百步,麥田道東側見一半新不舊草黃土丘,直徑愈數丈,前聳一碑高可丈餘,上書四大字:紂王之墓。

繞行墓後,垃圾如山臭氣熏天,與紂作伴。按紂的級別,不入八寶山,也得進十三陵享福。人,一旦混成“反面典型”,死後受辱竟如是。感慨萬千: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活著不努力,死了也添堵。做雞,要做原雞。做人,要做英雄。

什麼雞最好吃?

名雞第四,叫花雞。原本乞丐之食,籍籍無名,經過洪七公老師的大力品牌推廣,如今已成江南第一名雞。洪七公雖身為乞丐,常日只能討些殘羹冷炙為食,但仍矢志不渝追求美食,這是種什麼精神?

明末清初,盜賊蜂起,胡虜中華,天下大亂。江浙一帶流民餓殍,叫花縱橫。有丐之名張缺德者,不明處偷來一雞,唯恐雞主人發覺拿問,慌忙塗泥燒烤,待泥幹雞熟,倉皇果腹。原是道上不得檯面的叫花子美食,得名“叫花雞”。

《射鵰英雄傳》中,為了誘惑洪七公傳授郭靖武功,黃蓉姐姐使出看家本領,妙手燒得此雞,送與七公享用。七公將計就計,將錯就錯,美味啖之,武功授之。金庸妙筆生花的藝術作品,使“叫花雞”之名,風靡神州有井水處。這些年我行走江南,於寧滬蘇杭多城,都曾品鑑叫花雞,別有一番濃香滋味。江浙飯館菜譜頭條頻頻出現此雞,儼然以“江南第一名雞”大行於世了。

什麼雞最好吃?

今日叫花雞的製法,也由丐幫業餘創造,升級為大廚專業精製。奈何,叫花雞出身貧賤先天不足,既為丐幫美食,其意重在果腹,到底不免也失之爛熟,對於口齒之間的微妙口感,就顧不上了。

此雞製法關鍵:一,必取八角丁香肉蔻諸香磨碎,雞身通體抹勻碼味醃製;二,必取豬網油一具及荷葉二張,分別逐層通體包裹嚴實,一增濃香,一增清香;還防烤糊。三,必取封壇泥荷葉外層通體無縫塗抹,厚可半寸,火炭闇火烤約四小時。封壇泥,乃江南釀製老酒時,取以密封酒罈的熟泥。帶有酒香氤氳,此泥為雞穿上外套,又添三分酒香。無此三環節工藝,製成的雞不能稱“叫花雞”。

什麼雞最好吃?

名雞第五,歌樂山辣子雞。這是一道能把人辣哭的菜。

2000年元旦前夕,我正伏在一張“省直1968”的高齡木桌上幹活,突然電話響起。有個年輕廚師在電話中喜不自勝地催促:“為了迎接千禧年,我做了一個世界上最大的饅頭,你快來瞅瞅唄……”。

第二年,為拍電影《英雄》,中國最有才華的張導演,依託“荊軻刺秦”典故編了劇本,杜撰出莫名其妙四劍客——“無名、長空、殘劍、飛雪”。張導演想請高倉健先生出演男主角“無名”,躊躇滿志到日本找他。

高倉健非常客氣接待了他,認真看完劇本,冷冷地說,“這不是我想演的電影!我跟你合作,決不僅僅只是為了合作。我是想表達人與人之間的那份真實的情感。這種打打殺殺的,雖有豪華大場面,但我不感興趣。”

張導演面紅耳赤,無地自容。後憶此事,張導演自語說,那一刻頓覺出自己“太沒文化了”。這兩位才華橫溢的廚師和導演,其實都在蒸饅頭。

言歸正傳歌樂山辣子雞。重慶第一名雞,它選用筍公雞,雞腿肉切骰子丁,用滾沸之辣椒油炸至柿黃色;滾油復炸至柿紅;再用半斤幹朝天椒和花椒下鍋迅速煸炒之;成菜色澤紅豔,雞丁外焦裡嫩,口感麻辣焦灼。

假如你有足夠的麻辣耐受力,這隻雞是最過癮的美味。無數不善吃辣的江南人初食此雞,叫苦不迭,晚上拉不出屎抱肚呻吟,翌日嘴角起泡火燒火燎。

我每吃此雞,總想把它改個名字叫:辣子找雞。一盤端上,只見漫山遍野全是辣椒,被煸炒至紅豔焦乾之雞丁則躲在辣椒山裡玩捉迷藏。據說,嗜辣人有三大恨,第一恨,便是恨歌樂山辣子雞辣椒太多而雞肉太少。

什麼雞最好吃?

用嘴巴吃完神州五大名雞,最後我們用眼睛吃一隻雞——芙蓉錦雞。世間最有味道最風情萬種的雞,是要用眼睛而不是用嘴巴來吃的。

2009年冬,我於杭州大雅堂購得一幅日本二玄社複製版《芙蓉錦雞圖》。原畫藏故宮博物院,絹本設色立軸,雙鉤重彩工筆花鳥畫。落款“宣和殿御製並書”,並有趙佶獨步天下的“天下一人”花押,顯示為宋徽宗趙佶作品。

右上角並題趙佶瘦金體詩,“秋勁拒霜盛,峨冠錦羽雞。已知全五德,安逸勝鳧翳。”畫內印有“萬曆之寶”及乾隆嘉慶宣統三清帝“御覽之寶”。根據題款,此畫當是趙佶在其統治後期宣和年間作品,此時趙佶40餘歲,正值藝術創作盛年,畫風成熟穩健。

畫面中央,一隻美麗錦雞縱身上攀,壓彎了繁花盛開的芙蓉枝。芙蓉花枝其一上斜,一枝向右橫出,五色錦雞抓握枝梢,側目而視上枝,目光所及彩蝶飛舞,姿態輕盈優美,與芙蓉花富貴嫻雅氣韻相和。

據題詩可知,趙老闆作此畫,是一篇圖畫版的大宋皇上“重要講話”,欲借《韓詩外傳》所贊雞之五德,宣揚人的五種優秀品性:文雅、英武、勇敢、仁義、守信。畫面翻譯成白話大概是:“各級臣工,朕給了你們榮華富貴,你們要像這隻雞一樣“文武勇仁信”,緊密團結在朕的周圍,讓大宋再次偉大!”

此畫高815毫米,寬536毫米,正符合後世所謂“黃金分割”比例,體現出藝術巔峰期的趙佶,對於美的精準把握毫釐不爽;這是此畫流傳千年的原因吧。

2016年3月,有位膽大心細的科學家,驚喜發現趙佶畫中的錦雞,兼有國寶禽類紅腹錦雞和白腹錦雞的雙重特徵,進而發掘出此雞乃史上第一隻錦雞雜交實例,這是人類最早進行的雞類雜交記錄。瞑目九百年的趙佶,無意之間又為中華民族爭了個世界第一!

一幅《芙蓉錦雞圖》,既表達了藝術,豐富了皇上業餘生活;又服務了政治,教育了領導幹部;還體現了科學,驗證了黃金分割律;最後又為祖國生物工程學提供了鐵證,給國家爭了光。

趙佶趙佶,老太太我不扶,我就服你。


什麼雞最好吃?


作者簡介:老周,畢業於河南大學歷史系。辦過美食雜誌,經營過高端餐飲,資深吃貨,資深美食評論人,在紙媒發表美食文章兩百多萬字。人活著,無非是遇到些有趣的人,經歷些有趣的事,再明白些道理。老周陪你聊聊那些有趣的吃——寫給所有崇尚文明、嚮往真知,對人生有所追問的人。人生路漫漫,風景無限好。朋友,慢慢走,欣賞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