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爲孩子最想要的是手機,玩具?孩子的回答讓大多數父母狠扎心

誰都希望收到“禮物”,小朋友最想要的禮物是什麼呢?

有的爸爸媽媽選擇送給孩子iPad、手機等電子產品,有的爸爸媽媽選擇送給孩子變形金剛、芭比娃娃等玩具,有的爸爸媽媽選擇送給孩子糖果、薯片等孩子喜歡吃的零食。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最想要的禮物不是iPad,不是玩具,不是零食,而是你的陪伴。

早前有一段視頻非常火——關於小學生的一個街邊調查。

視頻中記者問:爸媽浪費的時間可以做什麼?

孩子回答:就是陪我出去玩啊,感覺陪的時間好少,陪我吃一天飯,我媽要是陪我一輩子,我可以一輩子都不玩手機,多花點時間陪我做戶外運動,更有意思的事情莫過於陪我。

這個視頻在家長圈瘋傳,主要原因是其戳中了大多數孩子和家長的內心: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陪伴,父母卻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

很多家長認為:愛孩子就要給孩子創造足夠的物質條件,於是努力工作,日日加班,結果失去了很多可以陪伴孩子的時間。

你以為孩子最想要的是手機,玩具?孩子的回答讓大多數父母狠扎心

但心理學研究表明:學齡前、童年期、青春期,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溝通與陪伴,父親母親都不能缺位,否則不利於其人格的形成與完善。

香甜的糖果?有趣的玩具?吸引人的手機?比起這些,他應該更想要一家人相親相愛地陪在身邊。

很多父母覺得自己平時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多,幾乎下班回來後就和孩子待在一起,哪裡也沒去,平時有什麼活動也沒去,都留在家陪孩子了。

但,很多家長的“陪伴”其實只是“陪著”。

在網上看到過一們網友說,曾經檢查孩子的作業,發現孩子寫的命題作文是——我最想成為媽媽的手機!

她9歲的女兒是這樣寫:

“我最想成為媽媽的手機。我總是覺得媽媽最愛的不是我,也不是爸爸,而是她的手機。有了手機,她就不再對著我笑了;有了手機,她就不再關心我了;有了手機,我的家庭地位就下降了。”

從那以後,她鮮少發朋友圈,和丈夫一起用更多時間,和孩子聊天,讀書,寫作業,玩遊戲。最終,她發現自己逐漸走進了孩子的內心,以前總覺得孩子的想法天馬行空,現在覺得有些童言無忌的話也有些許道理在裡面。

你以為孩子最想要的是手機,玩具?孩子的回答讓大多數父母狠扎心

一起讀書,是很優質的陪伴

大多數家庭都很重視對孩子的陪伴,參與他的成長,陪他寫作業,幫他發現問題、分析原因;也會一起遊戲,時間充裕的話還會一起去旅行。

當然,親子共讀更不可少,父母為孩子念故事的時候,其實是在跟孩子傳輸有情感的語言,有利於親子關係的建立。而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是孩子未來發展的基石。

你以為孩子最想要的是手機,玩具?孩子的回答讓大多數父母狠扎心

良好的閱讀習慣要從小建立

良好閱讀習慣的建立真的很重要,尤其是親子共讀應該從小開始。

這個習慣這麼多年堅持下來的話,孩子最明顯的獲益就是不會輕易受外界干擾,且真心喜歡閱讀。

比如在必勝客等餐時,其他很多小朋友在玩手機、iPad,他會到店裡找書,看書。還有一個變化就是,他在分析現實問題時,總是能從書中的故事裡得到啟發。

你以為孩子最想要的是手機,玩具?孩子的回答讓大多數父母狠扎心

挑繪本要注意分齡

在為寶寶挑選繪本時,不同年齡要各有側重、區別對待:

0~1歲:比較適合兒歌童謠類讀物、認知啟蒙類讀物和情節簡單的繪本。

1~2歲:正處在空間敏感期,精細動作也在逐步發展,可給孩子提供一些不易撕壞的紙板書,同時也多多提供一些帶有“小機關”的立體書。

2~3歲:寶寶更好動了,是培養寶寶安靜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建議家長開始給寶寶建立固定的閱讀時段,比如睡前親子閱讀。選書的範圍以與孩子生活相關的為主。

4~5歲:上幼兒園的階段,接觸的層面和閱讀的層面都在進行廣度的擴展,孩子也懂得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了。這時候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5~6歲:孩子的個性特徵開始彰顯,不同性別、性格的孩子可能會對不同類別的童書有所偏好。同時孩子也將開始從親子閱讀到獨立閱讀的過渡,選書時可注意“橋樑書”的引入。

給孩子挑書的三個原則:

1. 圖畫書本身的故事是否給人強烈的感受,是否能讓人產生共鳴。

2. 繪本的圖畫創作者的功底、手法和創意是否與文字相得益彰,能共同講述故事。

3. 創作故事的角度,是不是能夠深入孩子的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