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聲音粗獷,手上有疤,曾經很自卑……卻在深圳活出了自己!

都說深圳是文化的沙漠,其實這是一座蘊藏著無限可能的城市。

很多人覺得這座城市沒有文化的土壤,卻沒看到種子正在這座城市的鋼筋水泥間悄悄發芽。

直到現在,Emma依然能夠清晰地回憶起,那天下午路過學校圖書館時的情景。

陽光灑在巨大的落地窗上,裡面傳來喧鬧的音樂聲,幾個學長大熱天地撩起褲腳跳舞、談笑,完全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就是那種可以開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樣子。

Emma完全被吸引,她第一次知道,原來還能那樣自由自在地跳舞,雖然當時不知道那就是街舞,但是內心的某個地方已經被擊中。

從此之後,因為街舞,這個90後女孩的人生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她聲音粗獷,手上有疤,曾經很自卑……卻在深圳活出了自己!

Emma, photo | LocoLab

“我只是恰好跟你們不一樣。”

第一次見到Emma是在一個活動現場,身形瘦小,化著濃妝,鴨舌帽下面是奶奶灰的髮色,看起來很有個性。

嗓音沙啞,話不多,但跳起舞來又是另外一個樣子,渾身散發著自信和活力

誰能想到,她曾是一個極度自卑的人。因為小時候的一場意外,手臂留下了大塊傷疤,嗓音也變得粗獷,不像其他女生那樣甜美。

她聲音粗獷,手上有疤,曾經很自卑……卻在深圳活出了自己!

“上小學的時候,打電話到女同學的家裡,被對方父母誤會是男同學,然後把我臭罵一頓。自那以後,只要是打電話到女性朋友家,我都會下意識地先告知對方父母自己是女生。”時隔多年,Emma還是能清晰地回憶起當年的情景。

手臂上的傷疤也經常被同學嘲笑“你的手好醜,看起來真噁心。”

在讀初中之前,她都很少跟別人說話,尤其是陌生人。常年穿長袖或抱著雙臂走路,怕被人議論。

到初中,Emma這種自卑感再次升級。出生在一個普通的潮汕家庭,沒有任何特長和優勢,看著周圍同學跳舞、唱歌、書法、運動各顯神通,Emma很羨慕。

身邊就有跳舞很好的同學,Emma也跟著報了學校一個跳民族舞的社團,卻因為身體太僵硬而退出,有人說她不是跳舞這塊料

好在一直以來學習成績還不錯,成了她身上唯一的閃光點。本以為會一直這麼平凡地生活下去,直到遇見了街舞。

她聲音粗獷,手上有疤,曾經很自卑……卻在深圳活出了自己!

2007-2008年的時候,街舞還沒有現在這麼流行,學校的街舞社團人也不多,只要你願意跳,就可以加入他們。

不少小男孩們染著各色的頭髮,穿著嘻哈的衣服,為了泡妞的時候看起來很酷而跑去學街舞,就直接被當做不良少年了。

她聲音粗獷,手上有疤,曾經很自卑……卻在深圳活出了自己!

和傳統舞蹈不同,街舞沒有特定的條條框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freestyle,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你只是恰好跟大家不一樣而已

正是因為這群人的包容,那些曾讓Emma自卑的東西,開始逐漸隱藏起來。她開始瘋狂練習跳街舞,也是為了證明自己。

她聲音粗獷,手上有疤,曾經很自卑……卻在深圳活出了自己!

“上廁所扎馬步,每天200個俯臥撐。”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剛開始跳街舞的大半年時間裡,為了克服同手同腳的困難,Emma自己在家不斷練習基本功。

“上廁所都下意識地扎馬步,每天做200個俯臥撐,一組50個,直到能跟上大家的節奏。”Emma還記得當時的狀態,“渾身痠痛,累到不能動彈。”

那時候父母甚至懷疑她結識了一群不良朋友,老是聽吵鬧的音樂,在家蹦蹦跳跳的。

她聲音粗獷,手上有疤,曾經很自卑……卻在深圳活出了自己!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街舞可能就是一群人穿著鬆鬆垮垮的衣服,一臉who care的表情炫舞,或者是一群叛逆的青年聚在一起不務正業。

“跳舞不是不務正業,而是我一直在堅持和熱愛的東西,張揚的穿著打扮只是這種文化的表現形式而已。”

Emma說,直到父母看了她完整的一場演出,才開始對街舞有了新的認識,並且願意花錢讓她去當地的培訓機構學習。

高中開始,Emma已經可以在社團擔任重要角色,開始變得自信和快樂,不再隱藏自己的聲音和傷疤,也結交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她聲音粗獷,手上有疤,曾經很自卑……卻在深圳活出了自己!

“和不跳街舞的人比較,大概學街舞的人更不懼怕別人的眼神吧。”Emma說。

“小縣城也沒多少地方可以去,一有時間,我們幾個朋友就拖著音響跑去海邊跳舞,面朝大海,想怎麼跳就怎麼跳。”

那段時光,簡單快樂。Emma也開始參加一些比賽,獎金不多,幾百到一千,但是可以認識到很多跳舞厲害的人,這對她來說才是最大的價值。

也是在2010年之後,越來越多人開始跳街舞,尤其是跳breaking(地板舞,街舞的一種)的,經常在城市街頭巷尾出沒。Emma擅長的Hip-Hop,更多還是在室內練習。

她聲音粗獷,手上有疤,曾經很自卑……卻在深圳活出了自己!

“幾個跳舞的朋友合夥租個場地,在牆上貼上鏡子,就可以開始練習。”Emma說,那時候很多跳街舞的人都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挺過來的。

有battle,有競爭,但是還能彼此尊重,這大概就是街舞的love&peace精神吧!但是Emma覺得,對舞者來說,keep on dancing可能比love&peace更難

“我在深圳做職業dancer。”

跳舞能當飯吃嗎?

這是所有人進入社會後面臨的問題,夢想與現實的博弈。

“以前一起跳舞的,有的為了生活去打工了,有的家裡不支持,有的老了跳不動了,中途放棄的有很多。”Emma見過太多為了生存放棄跳舞的人。

她聲音粗獷,手上有疤,曾經很自卑……卻在深圳活出了自己!

“在深圳,要兼顧工作和愛好,好難。深圳節奏太快,時間有限,但要做的事很多。”

Emma大四就來深圳實習了,畢業後又做過一年朝九晚五的工作,收入基本都用來參加街舞比賽和學習了。

白天上班,晚上跳街舞。

她說,自己是屬於那種只能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的人,加上對現實的工作環境很失望,她選擇了辭職,做一名全職dancer,去年和幾個朋友合夥開了街舞培訓機構。

Emma跳舞, 拍攝 | 深圳無限公社

每週有4-5個晚上,她都是在水泥地、四面都是鏡子的舞蹈房度過的。在付費學員們過來上課前,她就和老社員們一起摳之前學過的街舞動作,鏡子裡的她格外引人注目。

Emma的培訓機構大致有三類人來學習街舞,小孩子比較多,其次是大學生和上班族

每節課收費七八十不等,按季度或年收費,偶爾請到業內大師級老師授課,課時費就會上調到兩百多一節。還好,靠跳舞是可以活下去的。

街舞的地下和商業化是舞者心中的一個矛盾。個體dancer目前只有商演和授課兩種收入來源,幾個人合夥開工作室會稍微賺得多一些。

但是也只有不斷比賽、拿獎,才會被看到,才會有人請你教課、繼而有商業價值。

她聲音粗獷,手上有疤,曾經很自卑……卻在深圳活出了自己!

舞蹈也會隨著流行趨勢變化而變化,街舞風格過去是Old school,韓舞來的時候流行hiphop,去年流行rap,現在流行urban……未來會怎樣,誰也說不好。

為了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Emma自己一邊授課,一邊不斷參加比賽,去國外進修學習。

“去比賽,就是為了漲工資?”

2018年開始,街舞好像一下子爆發了。

看過《熱血街舞團》和《這!就是街舞》兩檔綜藝的人,可能都會有“街舞盛世”的感覺。

Urban dance、Hiphop、breaking……感覺自己不去學點街舞都恐怕跟不上時代了。

她聲音粗獷,手上有疤,曾經很自卑……卻在深圳活出了自己!

“以前從來沒有想過要去學舞蹈,看了街舞綜藝之後,想學了,而且節目出現的廠牌,也讓我知道哪裡比較專業,應該到哪兒學了。”很多網友都抱有這種想法。

Emma也說,在這兩檔街舞綜藝的輪番轟炸之後,報名學習街舞的人變多了。

街舞培訓班的小學員們積極性更高了,部分之前中斷了街舞學習的學生又回到了舞蹈教室,還多了不少慕名而來的初學者。

另一方面,許多選手參與兩個街舞節目都是希望能擴大自己和工作室的知名度,也有人直言來參賽就是希望提高講課費的

她聲音粗獷,手上有疤,曾經很自卑……卻在深圳活出了自己!

參加了《這!就是街舞》的90後職業dancer袋鼠公開說過:“我來比賽,就是為了漲工資來的。” “都來了”,結果他成了唯一一個晉級的。

“要不是說能報銷路費,我就不來了。”、“我本來就窮啊。”

“參加這種網綜就意味著可能半年時間都耗在裡面了,但是培訓機構的授課不能停,自己剛好也有去國外進修的計劃。” Emma原本要參加《熱血街舞團》,因為檔期排不開沒去。

她聲音粗獷,手上有疤,曾經很自卑……卻在深圳活出了自己!

來自《熱血街舞團》鹿晗王嘉爾戰隊的“九條街-Tt”,是Emma在圈內的朋友。

節目播出後,最直觀的變化,就是培訓機構的報名人數變多了,出場費從幾百塊漲到幾千塊,微博粉絲也變多了,從幾百到上萬

她聲音粗獷,手上有疤,曾經很自卑……卻在深圳活出了自己!

也還算不上出名,微博活躍度的巔峰期在節目播出的3-4月,很快又進入了冷凍期。

她聲音粗獷,手上有疤,曾經很自卑……卻在深圳活出了自己!

節目結束後,他自己都在微博中說:我是舞者,不是偶像,也不是明星。經歷之後還是要回到圈內跳舞,還要工作還要交房租,這就是我。

這就是街舞舞者尷尬的地方,如果後續缺乏實力強大、靠譜專業的經紀團隊來運作一波,話題會很快消散,基本等同於曇花一現

,和明星的流量完全沒法比。

她聲音粗獷,手上有疤,曾經很自卑……卻在深圳活出了自己!

“這就是現實,參加再多節目還是要回來跳舞。我們不是明星,不用幾天就會被人淡忘。”Emma不否認這的確會帶來短期的利益和名氣,但是她更想做一個普通的舞者。

“生活的方式遠比你想象的多。”

有專業機構統計了一下,深圳街舞的廠牌數量超過400家,保守估計,全國有不下一萬家廠牌。

“現在學街舞變得越來越容易,把街舞當成夢想來堅持的卻越來越少。很多小孩子太浮躁,不懂得尊重。”

Emma覺得這個行業還需要很長時間來發展和沉澱,太亂了,導致汙名化嚴重。

她聲音粗獷,手上有疤,曾經很自卑……卻在深圳活出了自己!

“有的人自己才跳了幾個月,就去開培訓班授課,不會跳就在網上扒視頻,結果教的全是錯的。”“還有很多家長認為跳街舞就是在地上滾來滾去。”

從初中開始跳街舞,在過去的十多年的時間裡,Emma認識了來自全世界各種各樣的人。

他們有著不同的經歷,卻都在不斷堅持,在生活或生存的空間外去爭取跳舞的機會

她聲音粗獷,手上有疤,曾經很自卑……卻在深圳活出了自己!

深圳從來不缺年輕人,它的文化也正在以更多元的形式展現出來,最後會慢慢沉澱為一股力量,將一部分人凝聚在一起。

在東門戲院大門口,或是市民中心廣場,每當夜幕降臨就被街舞霸佔。

腳踩All Star,穿著Oversize的青年紛紛匯聚在一起,手拿擴音機,放著節奏感極強的beat,彼此切磋舞技。

她聲音粗獷,手上有疤,曾經很自卑……卻在深圳活出了自己!

“圈內一些60多歲的老前輩都還在跳舞,這更加堅定了我的熱愛。街舞不止是一種舞蹈,更是一種文化,我想三四十年後還能繼續跳舞。”

Emma說,跳舞讓她感到滿足和放鬆,即便每天加班授課,也很開心。

她聲音粗獷,手上有疤,曾經很自卑……卻在深圳活出了自己!

我們現在走在街頭,看到廣場舞的概率可能遠遠大過於看到一群年輕人跳街舞。

Emma和朋友也曾因為在公共場所跳舞被趕,公共空間的缺失,讓年輕人們都已經躲進了室內教室裡練舞蹈。

舶來的街頭文化似乎總少了點街頭的味道,但路上偶遇的那些街頭表演者或是滿是塗鴉的牆,會悄悄告訴你,這座城市有屬於他們的聲音

她聲音粗獷,手上有疤,曾經很自卑……卻在深圳活出了自己!

年輕的這一代人總是被不選定義,叛逆、反抗、不務正業。在這個按部就班、車水馬龍的城市,Emma選擇做最自由的自己,創造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在深圳,生活或生存的方式,遠比你想象中的多。那些看起來“不務正業”的人,背後的辛酸和付出,可能遠遠超過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