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不愛她了,不要跟她說,跟我說,我帶她回家

如果有一天你不愛她了,不要跟她說,跟我說,我帶她回家。

”—一位父親在婚禮現場對女婿的虔言。不是站在屏幕前,更不是在婚禮現場,無畫面,無影像, 單就這段話,便有千鈞之力。文字彼端的我,深感無法承受此重。

在朋友圈看到一個十秒視頻:在父親轉身的那一秒,新娘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淚,下一秒更是對著父親的方向,雙膝下跪叩首,嚎啕不止。視頻的前言,便是本文開篇父親對女婿最真誠的坦言。

如果有一天你不愛她了,不要跟她說,跟我說,我帶她回家

從小到大,都喜歡看婚禮,小時候看的是華服倩影,夢幻現場,散發著香甜氣息的誘人糖果;長大後,看的是儀式,當那句“我願意”先後響起時,聲音粗細不同,高低不表,乾乾脆脆,一樣的鏗鏘有力。這時候總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兩個人,經過多年尋覓,決定攜手彼此,共此餘生。

如果有一天你不愛她了,不要跟她說,跟我說,我帶她回家

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會對一個彩排過的儀式感動落淚時,會用低頭仰視微笑來試圖掩蓋這種情緒,這時候才知道,四十五度仰望天空,眼淚會順著眼角掉下來。當我每天開始為一頓飯糾結時,有人已經決定好了自己餘生和誰一起吃飯,這似乎比“我願意”三個字來得更為厚重。

而我的視線所及,主角從來不是那個說:我現在把自己的女兒交給你,祝你們幸福。”的父親。

如果有一天你不愛她了,不要跟她說,跟我說,我帶她回家

父親在女兒的人生中,如山一樣厚重,是燈亦是塔。而在婚禮現場,父親是儀式的傳遞者,牽著女兒的手,親手交給另一個男人,掌聲雷動中,父親退場,本場婚禮儀式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似乎才剛剛開始。

毫無疑問,父親是這場婚禮中最大的配角,沒有之一。

如果有一天你不愛她了,不要跟她說,跟我說,我帶她回家

配角完成自己的使命後,退出這個華麗的舞臺,主角便可以在萬眾期待中,繼續放光發熱。就如同我們看電視劇一樣,大多數人都喜歡看主角,這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無需任何引導。我的主角情節比之更為嚴重,在並不能分辨善惡之時,只要主角不出現在畫面裡,就開始焦慮,腦海裡唸叨的只有一句:主角怎麼不登場,主角就該是時時刻刻都在舞臺中央的。

如果有一天你不愛她了,不要跟她說,跟我說,我帶她回家

這種下意識的行為,對我的人生產生極大影響,比如當我開始意識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時,那種恍然與失落,比如在婚禮現場,我的眼光注視在那個華美禮服,總是流著淚完成了儀式的新娘身上,連眼珠都捨不得挪開一下。

我承認,姐姐的婚禮是我第一次將目光投向新人之外的其他人,原因無他,唯至親而已。

如果有一天你不愛她了,不要跟她說,跟我說,我帶她回家

大伯只彩排了一次,眼眶就紅了一下午,於是誰也沒再提第二次和第三次彩排。在婚禮上,他嚴肅著一張臉,還未上臺就紅了眼眶,梗著脖子,目不斜視,與姐夫父親的笑臉,成為婚禮現場兩極分化最極致的場景。

舞臺中間的新郎新娘對我依然有最致命的吸引力,我唯恐在婚禮現場錯過大伯和伯母的笑臉,事後看婚禮視頻,發現攝像頭比我的主角情節更嚴重,除了交接儀式,敬茶環節,便再無大伯伯母的身影,以至於我並沒有看到大伯在婚禮中微笑的樣子,翻空大腦,亦無解。

如果有一天你不愛她了,不要跟她說,跟我說,我帶她回家

於是,後來再看到“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都沒有,”這句話時,大伯恰好從身旁走過,我腦袋裡幾年前婚禮上的影像閃現,聲音不自覺提高,自發的加了一句,“於是我更加落寞了。”忍不住問大伯:“大伯,你有沒有覺得,這句話就是你婚禮現場把姐姐手遞給姐夫時最真實的寫照。”我至今仍然記得大伯偏頭不語,好久之後,眼眶依然紅著,與婚禮當天別無二致,而這,已經是姐姐婚後第四個年頭了。

如果有一天你不愛她了,不要跟她說,跟我說,我帶她回家

我在瞬間便意識到自己的愚蠢與無知,隨之豁然開朗。正如自己不可能是世界的中心一樣,大伯也不會成為這場婚禮的中心,在一場並不屬於大伯的婚禮上,他本就不需要成為主角。

他只要成為自己的主角就可以了。成為自己的主角,在自己的婚禮上,做最閃亮的新人;在女兒的婚禮上,是最合格的父親。

如果有一天你不愛她了,不要跟她說,跟我說,我帶她回家

當脫離唯新人主角論之後,對前段時間微博上一些婚禮現場父親的發言,便有了一絲不一樣的體會。

一位外國父親在婚禮上,最後對女婿說道:

今天,我要把我最好的給你。

不過在這之前我想要你記住,我和上帝花了多少工夫才把她預備好。

所以,Philip,既然我把她交給你了,你也不會介意我再嘮叨一句吧。我和上帝費了這麼大的工夫……你別搞砸了。

如果有一天你不愛她了,不要跟她說,跟我說,我帶她回家

還有一個臺灣新人的婚禮上,新娘父親的致辭有趣又飽含深意:

我把女兒交給你了,只要你按照使用說明書使用,我給你一百年保固(保修)。

有問題你要進原廠,不要自己修理。

如果有一天你不愛她了,不要跟她說,跟我說,我帶她回家

兩位男人作為“父親”這一頭銜的主角發言,幽默有之,告誡有之,體貼有之,無非就是告訴這個即將與女兒攜手餘生的男人,我呵護著長大的女兒,你也要好好護著, 她永遠是我的珍寶,有問題,我兜著,你可別草率就決定了。

這就是作為主角的自信,在他擁有“父親”這一身份後,於漫長歲月裡磨鍊出來的底氣:

我是你永遠的港灣。我對自己充滿信心, 這世界再也沒有人比我更珍愛你,因為我的愛超越時間,永不褪色。

如果有一天你不愛她了,不要跟她說,跟我說,我帶她回家

當這一天來臨時,作為“父親”這一主角,不可避免地接受成為女兒人生中配角的事實,這個事實來得快狠準,伴著惱人的儀式,經過一再演練,最終以最完美的姿態廣而告之:交出手的那一秒,即使演練千百回,依然無力抵抗,透過大腦皮層傳遞到內心深處的那種失落壓抑,陪伴著我接下來午夜夢迴的許多時刻,你除了狠狠地幸福, 再無需其餘饋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