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上等人家賠錢嫁女,下等人家數錢賣女」,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是數千年的社會發展歷程中,農民對生活的解讀,其包羅萬象,指導著農民生活中的各方各面。俗語也稱“熟”語,因為它耳熟能詳,在農村流傳至今,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還在說這些俗語老話的只有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了,年輕人甚至沒有聽說過。下面一起來看看“上等人家賠錢嫁女,下等人家數錢賣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村俗語:“上等人家賠錢嫁女,下等人家數錢賣女”,有道理嗎?

上等人家賠錢嫁女:這句話裡的上等人家,其實不是簡單的有錢沒錢,實際指的是人們的思想,深明大義的父母,都是以兒女婚姻的幸福作為考量,他們的眼光往往更長遠,不會以“彩禮”的多少來對待子女的婚姻問題。但是彩禮自古就有,一直是結婚是不可缺少的程序之一,在深明大義的父母眼裡,彩禮拿多拿少,全憑心意,這時候的彩禮只不過是個過場而已,拿的多也會當嫁妝拿回去。這句話具體意思就是,只要女兒和對方兩情相悅,深明大義的父母,對男方也特別滿意,為了女兒的未來和幸福,哪怕賠錢倒貼也無所謂。農村俗語:“上等人家賠錢嫁女,下等人家數錢賣女”,有道理嗎?

下等人家數錢賣女:在子女的婚事上,也會出現一些父母,覺得這是個發財的機會,有的是為了面子,或者覺得彩禮要少了孩子沒地為被人瞧不起,理由有很多,最終就導致開出各種天價彩禮和條件。什麼“一動不動、三斤三兩、萬紫千紅一片綠”,條件和彩禮開出,男方拿不出的話,一拍兩散的事也沒少發生,這就讓人覺得是在數錢賣女了。這句話意思就是,父母不懂得深明大義,為了面子和虛榮,為了錢財可以不顧女兒的幸福,不顧女兒的感情,非要男方拿出多少彩禮,這和賣女有什麼區別。

農村俗語:“上等人家賠錢嫁女,下等人家數錢賣女”,有道理嗎?

小編有個朋友的家鄉在一個縣城,在那個縣裡男女結婚年齡都稍微偏小,整個縣大多數年輕人都在外地從事某個行業的生意,一般都是過完年就到外地去了,平時沒事就要等到過年才回來。而過年期間就會有很多的年輕男女忙著相親,男女雙方相中了的話,馬上就進入談彩禮的環節,彩禮最少10萬起步,如果彩禮談不好,男方給不出,相中了也是沒用的,彩禮談好就準備訂婚宴,在訂婚宴上給禮金,然後過完年男方就帶著女方一起到外地去了,過年回來就生小孩補結婚宴。

像這種非常濃厚的“數錢賣女”的感覺就讓人覺得很無奈,當然這種現象在一地已然形成了一種風氣,裡面也有很多其他的原因使然,但小編還是覺得只有有感情的婚姻才更容易有幸福感,才更容易和和美美長長久久。大家覺得呢?

喜歡小編的文章的話,不要忘記關注小編哦,您的認可和支持是小編最大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