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不回家:要委屈你回家委屈!

近日,一篇“凌晨3點不回家”的文章刷爆朋友圈,道出了成人世界的種種心酸和委屈。但你真的認同嗎?且不說東方明珠23點之前鐵定熄燈,PPT可以自動保存這些常識性bug。

只單就文章的標題,融e聚小編就無法苟同: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面,凌晨三點不回家,心酸的可能只有你自己,要委屈你回家委屈!

凌晨三點不回家:要委屈你回家委屈!

你的偽勤奮,只能感動自己

為何加班到凌晨3點不回家?除卻部分工作的特殊性和一些突發性工作,原因不過是:你的工作效率太低下!

相信在工作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的同事,上班時間磨洋工,打打電話聊聊天,泡泡咖啡喝喝茶,直到快下班了,才開始四處裝忙找活幹。

然後一直忙活到三更半夜,再發條朋友圈,顯示自己工作有多努力上進,博取老闆賞識,朋友關心,同事妒忌。

但你明明知道,工作本可在工作時間內完成,白天的不專注,導致效率低下。晚上為了在老闆、同事那刷存在感,博同情,你真的有face嗎?

你那不是勤奮,而是偽!勤!奮!在這個只看結果的年代,誰他媽管你是不是加班到三點,拿出成績來才最關鍵。

如果因為這樣加班到凌晨3點,並向世界中心呼喊,我為你感到心酸。

對有些人來說,加班是因為真的忙碌;而對有些人來說,加班成了一種庸碌。而真正的奮鬥者哪個不是一邊灑著汗,偶爾還流點淚,多數時候都是自己默默承受。

自己選擇的路,含著淚也要走完

北上廣的凌晨3點,你或許還在因工作未眠。你覺得心酸,但多少努力的成年人,不是在拼命?

有位網友分享了一段話,覺得很對:"所有事情都應該換個角度看看:沒有什麼是被迫的,你所有的心酸也好,無奈也罷,只是因為選擇了現在的生活方式,而必須付出的代價而已。"

你放棄了安逸的小城鎮生活,選擇了快節奏的大城市。你想要更好的生活,想要家人過得更好,想要實現人生理想,就必須咬牙堅持,要知道沒有誰的成功是輕輕鬆鬆的(除非你是王思聰)。

據北京市總工會2017年的調查顯示,專職“網約工”平均每週工作6天以上的佔86.8%,每天工作8小時以上的佔42.2%。一些互聯網企業甚至提出“997”口號,即從早上9點工作到晚上21點,一週7天無休。

《南方週末》記者曾採訪董卿,請她描述下工作時的狀態。

董卿說:

“我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個連續的通宵,我們叫熬大夜,出機房和演播室,太陽已經在天上掛著了,難分晨昏、日夜顛倒。

其實我特別不想流眼淚,它會變成一種藉口——我已經那麼辛苦了,都苦到要哭了,你們還不理解我嗎?我特別不想這樣來博取關注。”

你選擇了怎樣的人生和生活,就不要輕易被自己的心酸感動。你選擇了加班到凌晨三點,你從睡眠那裡偷來的時間,逃不過上帝的法眼。你的點滴付出,終會讓你等來朝陽。

有時,要學會質疑心酸的背後

對於總是忙於工作和加班的人,你有時也要學會質疑心酸是否必要。為了拍大片而忽略男朋友,為了趕ppt而不回家,為了救病人而放棄回家照顧孩子......“凌晨3點不回家”讓人討厭的地方在於,它選擇肯定那些“看起來犧牲了個人而去成就工作/集體”的模式,而天平的另一端被忽略。

凌晨三點不回家:要委屈你回家委屈!

但如果選擇和男友共度美好時光,果斷拒絕加班不對嗎?

上班族準點下班,準時睡覺,保持奮鬥的身體本錢不對嗎?

護士長安排好工作,及時趕回家照顧發燒的孩子不對嗎?

為了工作認真加班到凌晨3點,是對工作的負責,但如果總是要你一個人加班,是不是公司架構出現了問題?如果自己不加班到凌晨3點就被辭退,如果你身體欠佳還被強制加班到凌晨3點,諸如此類,這時候你就得質疑是否需要繼續“心酸”。

這時候,我希望你有更好的選擇。

最後,請大家記住,成人的世界,多的是不容易,能給委屈買單的,只有自己!(文:佩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