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怎麼給寶寶立規矩?聖賢早已給出答案

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規矩,立的越早,對寶寶的行為養成越好。那麼怎樣立規矩呢?古文中有太多的教誨了,僅從五點進行闡述。

一、黎明即起,灑掃庭除。

——《朱子家訓》

“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朝之計在於晨。”寶寶起早,不僅僅對身體好,而且,勤奮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態度。當然,早睡也很必要。

古代的男子起床後會先灑掃庭院,現在可以變成擦地板。“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打掃房間,是寶寶早上看見的第一課。

二、食不言,寢不語。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席不正,不坐。

——《論語》

早餐開始了,寶寶還在嘰嘰喳喳,上躥下跳。看上去吃飯是很簡單的事,其實關於用餐,傳統文化中有非常多的規矩。哪怕讓孩子少吃一頓飯,也要讓寶寶感受到吃飯也需要儀式感,對食物也是要敬畏的。

不知道怎麼給寶寶立規矩?聖賢早已給出答案

三、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弟子規》

寶寶大快朵頤一番,長輩們看著就開心。可是,一定要讓寶寶明白,吃飯,長輩沒有動筷子,是不可以吃的。即使夾菜,也應該先給爺爺奶奶夾。用餐期間不建議給寶寶夾菜,可以給寶寶準備餐盤,飯菜都擺放好。

四、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

——《荀子.勸學》

對寶寶說,接近和喜歡老師,在和諧和默契中接受老師的影響,是他們學而有成的捷徑。崇尚良師是最便捷的學習途徑,其次就是崇尚禮儀了。

不知道怎麼給寶寶立規矩?聖賢早已給出答案

五、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大學》

放學後,寶寶早把作業忘在腦後,趕快玩起來。最後寶寶睡著了,家長才想起孩子是不是作業沒完成。建議放學先寫作業,重要的事先做完。避免本末倒置。

不知道怎麼給寶寶立規矩?聖賢早已給出答案

三歲,是寶寶成長的一個分水嶺。他已經明白了他作為個體的存在。進入了秩序敏感期的寶寶也是樹立規矩最好的時期。“三歲以內無道德。”三歲之前,寶寶的所有過失都可以被原諒。但是三歲之後,規矩,必須要樹立。宜早不宜晚。

不知道怎麼給寶寶立規矩?聖賢早已給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