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這次出行本意是去上海探親和散散心,所以在上海的行程比蘇州更隨性。如果說上篇《蘇州園林散步地圖》適合第一次去蘇州時參考,這篇上海則更適合有時間在上海慢慢逛的時候。

一千個人眼裡,上海可能有一千種樣子。在我眼裡,上海最具魅力的一面是位民國傳奇女郎,出身小家碧玉,躋身十里洋場,曼妙婀娜的身姿,冷淡疏離的目光,周旋於紙醉金迷與國仇家恨之間。不同於今天摩天大樓之間千篇一律的面容,那個年代的上海,有種矛盾而鮮活的美

因此這幾天的路線,除了之前就感興趣的幾家書店,更多是由歷史街區和一些百年老建築組成的。

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D1 外灘

AM:外灘萬國建築群

PM:和平飯店 / 外灘源 / 外灘美術館

吃喝:華懋閣 / %Arabica

D2 思南路

AM:思南路 / 孫中山故居

PM:周公館 / 思南公館 / 思南書局

吃喝:古董花園

D3 徐家彙&番禺路

AM:徐家彙天主堂 / 衡山和集

PM:鄔達克自宅 / 上生新所

武康大樓 / 大隱書局

吃喝:天鵝申閣西菜社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01 外灘

外灘,The Bund,一個很難用幾句話來形容的地方。見證過東方華爾街的驕傲,也見證過百年租界區的屈辱;一邊是十里洋場的紙醉金迷,一邊是雞毛蒜皮的市井人生。而親身經歷過這一百多年風雨的,只有默默佇立在黃浦江邊的萬國建築群。

之前每次來外灘,都是順路看夜景,很少有時間能一棟棟去細看這些古典雄渾的建築,這次慢慢地逛,發現其實每一棟都是這個漫長故事不可或缺的部分。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從延安東路進入外灘的話,最先遇到的是文藝復興風格的外灘2號,左右各有一個巴洛克式的風亭。這裡是曾經的英商上海總會大樓,以長達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櫃檯著稱,是當時最豪華的俱樂部之一,也是上海灘知名的高級社交場所。

1956年,外灘2號改建為國際海員俱樂部,70年代又改為東風飯店。1989年,上海第一家肯德基門店也開在這裡,市民在門前排起了長隊,從豪華俱樂部到國際快餐連鎖,這大概是外灘2號最接近普通人的年代。2011年,希爾頓集團旗下亞洲首家華爾道夫酒店在這裡開業。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外灘6號,帶有英國哥特式風格的市政廳式建築,雖然建築裝飾帶有歐洲宗教色彩,但它是中國第一家銀行的舊址。1897年,外資銀行進入上海50年多後,盛宣懷奏準清廷後開設了第一家華資銀行——中國通商銀行。主要資本金來自盛宣懷督辦的招商局和電報局,還有他及李鴻章等官員的私人投資。北洋政府時期上海發生擠兌風潮,國民政府還曾授意杜月笙出面維護秩序,並擔任董事長。

1956年,中國通商銀行業務被劃入中國人民銀行,外灘6號由長江輪船公司使用。2002年美籍華人孫效文先生取得了大樓20年經營權,並對建築進行了整體修復和改造,引入了數家奢侈品牌及高檔餐飲。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再往前走,外灘9號門前“輪船招商總局”的字跡仍依稀可見。這棟新古典主義建築,是1877年輪船招商局從美資企業旗昌洋行手中買下,並於1901年重建,成為招商局上海分公司。同時被買下的還有包括7艘海輪、9艘江輪在內的所有船隻,這是中國民族工商企業第一次收購外資資產,輪船招商局也一舉成為當時規模最大的輪船公司。

2001年,大樓重歸招商集團的所有,現在成為上海市檔案館外灘新館。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外灘12號,氣勢宏大的英國新古典希臘式建築,曾經是遠東最大的銀行建築,據說當時的造價超過1000萬銀元,最初為匯豐銀行所有。195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曾經進駐辦公,1995年,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遷入。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繼續往前走,外灘13號海關大樓的鐘樓,每天仍在奏響《東方紅》。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外灘15號,曾經是唯一一家清政府與外資合辦的銀行所在地,後來成為國民黨中央銀行所在地,今天的上海外匯交易中心。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以及奢侈品和高檔餐廳雲集的外灘18號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和這次來終於能認真逛一下的外灘20號——和平飯店北樓。

02 和平飯店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1923年,英籍猶太人維克多沙遜將家族產業沙遜洋行的經營重心從印度遷移到上海,除了販賣鴉片和軍火,也經營紡織品和房地產業。1929年,樓高77米的沙遜大廈落成,底層大廳和4到9層成為上海頂級豪華飯店——華懋飯店,頂層則是沙遜自己的私人住宅。金字塔式樣的綠色銅屋頂,從此成為外灘的重要地標,裝飾主義的風格也成為外灘建築潮流的轉折點。

1930年代的華懋飯店名流雲集,卓別林攜《摩登時代》女主角入住,魯迅與馬蘭爵士會面,英國劇作家諾埃爾·科沃德在這裡創作了知名戲劇《私人生活》。

抗戰後,大廈被孔祥熙的裕華銀行收購,1952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並在此辦公,直到1956年作為和平飯店重新開放。從60年代毛澤東主席接待蒙哥馬利元帥,70年代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訪華,到90年代克林頓總統訪華和汪辜會談,都與和平飯店的名字密不可分。我想,如果牆會說話,和平飯店經歷的故事足以讓它成為一代知名小說家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問了一下和平飯店9樓的華懋閣今天有空位,就直接在這裡吃午飯了。工作日的三道式午餐可以自己選擇前菜,主菜,甜品和酒水。不過最驚豔我的其實是餐前的無花果麵包,外皮酥脆的恰到好處,組織蓬鬆柔軟,溫度稍熱很適合今天小雨的天氣。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番茄果醬雖然顏值一般,但配上鵝肝在前菜裡比較出彩。帕爾瑪火腿和豬肉裹著的鴨肝凍糕都有點偏鹹,又搭了混合泡菜……也許換成密瓜之類的甜味水果會好點。主菜選了侍者推薦的

海鱸魚,上面黑色裝飾是墨魚汁的顏色,挺喜歡這個由焦脆到鮮嫩的口味組合。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唯二需要吐槽的是,侍者每次來問口味是否喜歡,對一個人來只想發呆不想講話的我有點壓力,以及甜品巧克力蛋糕口味和造型都不算有記憶點。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雖然食物不是十全十美,但如果加上華懋閣小陽臺和露臺的景觀,這頓午餐還是蠻值得懷念的。江對岸的浦東陸家嘴無疑是上海的另外一面,嶄新且充滿蓬勃的生命力。江輪依然在緩緩駛過,但

被黃浦江水分隔開的,已經是一個世紀的時光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這次來,偶然發現在和平博物館可以預約飯店導覽,住店客人免費,遊覽客人可以單獨預約付費導覽或選擇導覽+餐飲or酒吧的組合。

下午跟著講解的小姐姐,不僅聽了這棟大樓前世今生的故事,還時常偶遇第一任大樓主人沙遜的兩隻靈緹愛犬圖案,推開傳說中鑲嵌過拉利克玻璃的大門,和平廳著名的楓木彈簧地板依舊光可鑑人,而最早被稱為“馬與獵犬酒吧”的爵士吧裡,晚間仍會有老年爵士樂隊演奏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流行的爵士樂曲。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既然放了這首曲子,就再跑個題。多年前在《我和春天有個約會》裡,麗花皇宮舞臺上的薩克斯風響起,雖然劇裡描寫的是70年代的香港,卻總能聽出上海灘的影子。

也許,是上海這位傳奇女郎悄悄南下香江的緣故,才有了《傾城之戀》和《

花樣年華》——張愛玲與王家衛都生於上海,王家衛多部電影的靈感之源劉以鬯先生也是移居香港的上海才子。同樣生於上海成名於香江的亦舒,都會小說裡也時而會閃現舊日上海女郎的影子。

沙遜大廈的建築設計出自公和洋行,外灘建築群中有近半建築都出自他們的設計,除了今天的外灘20號和平飯店北樓之外,還有上文提過的外灘12號匯豐銀行大樓(今浦東發展銀行),外灘13號江海關大樓(今中國海關),外灘18號麥加利銀行大樓(今Bund18)等。而在香港,他們的作品怡和大廈曾是上世紀70年代香港及東南亞最高建築物,建於80年代樓高52層的香港交易廣場,後期的渣打銀行總部大廈和美國友邦保險大廈。他們在外灘和中環構築的建築天際線,讓這兩個城市的地標之間,也有了若隱若現的聯繫

外灘到維港,維港到外灘,冒險家與傳奇女郎的故事還在繼續書寫。而這兩個城市之間的百年時光,有種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輪迴感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03 外灘源

從和平飯店繼續北行,到外白渡橋之間,有一片風格更加多樣化的建築群,是上海開埠的源頭——外灘源。

外灘源壹號是原英國駐滬總領事館主樓,現存這棟文藝復興風格建築是1872年重建,帶有大面積英式草坪花園,也是外灘第一界面現存最早的建築。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新天安堂,鄉村風格的教堂建築,1886年建成。33米高的鐘樓曾是蘇州河南岸的制高點,1920年英國哲學家羅素曾在此演講。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蘭心大樓,建於1927年的鋼筋混凝土7層大樓,曾是國民政府外交部駐滬辦事處所在地。不遠處的光陸大樓是蘭心大戲院分院所在地,入駐過當時多家著名電影公司的總部。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真光大樓是著名匈牙利建築師鄔達克的作品,也曾是他自己建築事務所的辦公地點,頂部的窗間壁柱來自哥特式束柱的簡化。入駐過福音書局、中華浸會書局、滬江大學等重要機構。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英國安妮女王復興風格的圓明園公寓,強烈的色彩對比在整條街道上分外醒目。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亞洲文會大樓由英國皇家亞洲文會北中國支會募集社會資金建成,曾經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博物館之一上海博物院所在地。今天作為上海外灘美術館對外開放。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可能是下雨的緣故,協進大樓一樓的%Arabica人不算多,這間在日本和香港爆紅的咖啡館,室內仍然是極致的白色極簡風格,而落地玻璃窗正對著的,就是外灘源壹號後花園的綠蔭。大大的%彷彿是一個不經意間對歷史的註解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04 思南路

第二天的大部分時間花在思南路。思南路原名馬思南路,因紀念法國音樂家Massenet而命名。路邊的法國梧桐和各式花園洋房,讓這條路成為上海以懷舊風情著稱的街道之一。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思南公館修復過的那批洋房很是規整,美則美矣,但難免像是展覽而不是生活。反而是思南路邊仍有居民居住的洋房其實更有日常煙火氣。圖為

思南路36號,昔日的抗日將領楊森府邸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還有思南路46號,當年的法國巡捕房,現在是部隊警備區房產,有家屬在其中居住。雖然無法進入這些使用中的房屋,但可以坐在古董花園喝杯咖啡,在老傢俱之間尋找往日故事的碎片。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路邊偶遇的思南路41號西班牙式洋房,紅瓦穹頂,拉毛牆面,綠釉花飾,不看門牌很難想到居然是上海文史館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1920年開始,法國公園(今復興公園)以南陸續建成了一批花園大宅,吸引了眾多軍政要員與藝術界人士入住,這就是今天思南公館的區域。孫中山與宋慶齡夫婦,周恩來及董必武,梅蘭芳和柳亞子,《孽海花》的作者曾樸,都曾經在這裡居住。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今天的思南公館範圍內,有50多棟歷史建築,包括了上海近代居住類建築的多種類型,獨立式花園洋房、聯立式花園洋房、聯排式建築、外廊式建築、新式里弄、花園裡弄、以及現代公寓等。修復後的建築群裡,分別經營著酒店、會所、餐飲、書店等業態。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05 思南書局

思南公館裡我停留最久的地方,是思南書局。這棟建築曾經是柳亞子和馮玉祥故居,即使改成書店,也仍保持著私人客廳和沙龍的氛圍。但書店這件事的神奇之處就是,有時候看起來很小的房子,也可以是很大的世界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書店的入口直接就是二樓,要走下一層才能找到一樓的倫敦書評書店和歷史哲學書,據說思南書局30%的書都是倫敦書評書店推薦評選的,中外文書的比例大約是6:4,還收藏有200多個版本的西文古董書。

一樓整體有些像是私家藏書閣,迷宮樣的書架之間,設有一人讀書區和雙人讀書區,還有戶外小花園可以坐下來閱讀。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二樓則更像是私人客廳,前一篇《蘇州園林散步地圖》裡提到的有葉放文章的書,就是在這裡的推薦書籍區找到的《珍物》。客廳隔壁則是咖啡吧和陽光房,講真咖啡是可以的,甜點就不太推薦嘗試了。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三樓是藝術展廳和部分藝術及設計書籍,目前是英國V&A博物館新藝術運動的版畫展。還陳列了一架1869年的美國施坦威紫檀木雕花鋼琴。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06 孫中山故居&周公館

在思南公館一南一北,有兩棟特殊的建築,分別是孫中山故居周公館

1918年孫中山先生辭去海陸軍大元帥之後從廣州回到上海,攜夫人宋慶齡搬進香山路7號。在這裡,他完成了《孫文學說》、《實業計劃》等著作,也會見過李大釗、林伯渠等共產黨人和共產國際代表。

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宋慶齡在此居住到1937年。除了展覽館的部分,居住部分的室內陳設基本按照宋慶齡生前回憶進行佈置,但居住部分不可以拍照。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雖然有很多見證過歷史的特殊文物在這裡展出,但特別打動我的卻是這三頁紙。第一頁是結婚契約書,1915年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日本東京結婚時簽署。第二頁是1922年陳炯明炮轟總統府,脫險回到上海居所的孫中山寫給宋慶齡的手書:“精誠無間同憂樂,篤愛有緣共死生”。第三頁是1925年孫中山臨終前寫下的家事遺囑,將遺物付宋慶齡為念。薄薄三頁紙,在國政大事面前可能微不足道,但卻承載了一生所愛。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思南路73號,是周公館的所在地。1946年到1947年國共談判期間,周恩來在這裡生活和辦公。國民黨當局不允許掛“中共代表團駐滬辦事處”的牌子,因此董必武決定就稱“周公館”。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和談期間周恩來往返奔波於京滬兩地,每次在周公館期間,都是賓朋滿座。宋慶齡,張瀾、沈鈞儒、柳亞子、黃炎培、章伯鈞、許廣平都曾到訪周公館。

周公館是一棟漂亮的西班牙式花園建築,但與建築外表形成驚人對比的是,從多次召開記者招待會的客廳到所有的臥室,內部陳設都異常簡單樸素。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07 思南路周邊

其實我的線路並不算很合理,所以多補充幾句周邊行程推薦。思南路如果只想用半天感受下氣氛的話,可以往東去新天地或向南去田子坊,兩者都可以步行到達。體驗過石庫門或里弄

的話,對上海民居建築的瞭解可能會更全面一些。

或者也可以選擇另一個方向,去看看馬勒別墅,這個路線還能經過蘭心大戲院、國泰電影院天鵝申閣西菜社。我是最後一天專門過來嘗辣醬油配炸豬排,才發現是可以這樣連起來走的。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對海派西餐最初的認識,來自小時候一次家庭聚會上吃過的土豆沙拉,有位堅持手打蛋黃醬的阿姨就是上海人,在20年前的東北,算是很追求生活品質的菜式了。

長大後,才慢慢聽說海派西餐的由來,以及老上海人對泰康黃牌辣醬油配炸豬扒的情懷。天鵝申閣西菜社來自一位老克勒對天鵝閣的致敬,招牌雞絲焗面也是老天鵝的經典菜式,奶香濃郁,炸豬排外酥裡嫩。中午過來吃的多是叔叔阿姨,環境相當懷舊,襯托得食物也有種老派的美味。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08 徐家彙&衡山和集

第三天的行程是從徐家彙開始的。徐家彙的名字源自徐光啟,早在400多年前這位明代著名學者已經與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一起翻譯《幾何原本》,主持立法修訂時引入圓形地球的概念,編著《農政全書》,將甘薯種植推廣到全國,還是中國軍事技術史上提出火炮在戰爭中應用理論的第一人。而徐家彙,也被稱為兼容幷蓄,海納百川的“海派文化”策源地。

走出地鐵站最先能看到的徐家彙天主堂徐家彙藏書樓,如果想要深入瞭解,附近不遠還有徐光啟紀念館和徐家彙觀象臺(需預約)。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從開業就一直想來看的衡山和集,藏在太平洋百貨背後,徐家彙公園的西門對面。

衡山和集是方所書店的子品牌,由知名雜誌人令狐磊擔任創意總監。規劃的四棟建築目前有三棟在營業中,分別是8號的女裝+畫廊、10號的書店與12號的男裝+美食圖書館。我最喜歡的毫無疑問是其中的書店空間。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內部空間雖然不大,但也容納了2萬多冊圖書和500多種國內外雜誌。獨立書店的魅力不在於全,而在於獨有的選書機制。衡山和集的一樓有品種眾多的電影相關書籍,二樓則以攝影、建築、藝術等書籍為主。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從二樓到三樓的樓梯,就開始被雜誌博物館的氣勢震撼。休閒區隔壁是令狐磊和朋友們的薦書區,個人化的書籍推薦其實很適合尋找興趣相投的書。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另一棟頂層的美食圖書館,有我很熟悉的開放式廚房場景。但整體設計有點太側重美食,書的部分反而有點弱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09 鄔達克自宅&上生新所

第三天下午是個有點冷門的路線,鄔達克建築半日遊。

1918年,25歲的匈牙利青年拉斯洛·鄔達克從戰俘營流亡到上海,當時的他應該也沒有想到,他對這個城市的建築產生了多麼深遠的影響。在上海的29年裡,他從助理建築師到擁有自己的建築事務所,設計建成的項目不下50個,單體建築超過100棟。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鄔達克自宅也是今天鄔達克紀念館的所在地,位於番禺路,是他與德國富商女兒吉賽拉·梅爾完婚後,為自己設計的第一個家。

雖然鄔達克的建築設計先後歷經了文藝復興風格,折中主義風格到現代主義風格的轉變,但這座建於1930年的住宅是典型的英式鄉村風格,住宅南面的花園是鄔達克三個子女度過童年的地方。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離鄔達克自宅不遠,是他的另一個作品孫科別墅。這棟別墅曾被作為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辦公樓,在長達70餘年的時間裡保持著神秘的色彩。隨著上生所的遷出,地塊被萬科改造成為“上生·新所”。孫科別墅才重新展露在世人面前。

孫科是孫中山先生的獨子,27歲後步入政壇曾擔任國民黨財政部、建設部部長,在鄔達克設計慕爾堂時遇到麻煩時出手相助。為表感恩,鄔達克將本來為自己設計的別墅低價轉讓給孫科。

這棟建築面積1000平米的別墅,在西班牙風格的基礎上,融合了多種建築元素。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不過,在“上生·新所”更具知名度可能是這個原哥倫比亞俱樂部的露天游泳池,已經被各路網紅完全攻佔。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10 武康大樓&大隱書局

距離“上生·新所"大約10分鐘車程,就到了鄔達克的另一個作品——武康大樓

武康大樓原名諾曼底公寓,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也是上海最早一批現代化高層公寓。由於大樓地塊呈30度角,只有站在特定角度才能看清全貌。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上世紀50年代,趙丹、王人美、秦怡、孫道臨、鄭君裡、王文娟等文化演藝界名流都曾居於此處。電影《色戒》和《喜歡你》也在這裡取景。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武康大樓的底層,有一家低調的大隱書局。偏中式的風格,店內有茶室可以坐下來慢慢讀書。我在這裡買到了同濟大學出版的《上海鄔達克建築地圖》,剛好成為這次上海老建築散步的完美結尾。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十里洋場 百年煙塵|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11 行程及其他

行程規劃:上海能去的地方其實很多,這次後兩天的路線,其實是根據兩家想去的書店思南書局衡山和集來安排的,加上了附近感興趣的建築。可以建議的只有一點:行程不要安排得太慢,有意想不到的驚喜才是旅行的魅力所在。

相關閱讀:每本書裡都有屬於作者自己的上海。對我來說印象比較深的應該是張愛玲和王安憶,還有陳丹燕早年的上海三部曲。如果你也對上海的老建築感興趣,推薦《上海鄔達克建築地圖》《與鄔達克同時代——上海百年租界建築解讀》,兩本都是最後一天在大隱書局買到的。

對我來說上海意味著什麼?

一個永不落幕的舞臺,

一群不知疲倦的冒險家與女郎,

只有靜默佇立的建築們,

從未曾離場。

附:上海老建築散步地圖

D1 外灘

AM:外灘萬國建築群

PM:和平飯店 / 外灘源 / 外灘美術館

吃喝:華懋閣 / %Arabica

D2 思南路

AM:思南路 / 孫中山故居

PM:周公館 / 思南公館 / 思南書局

吃喝:古董花園

D3 徐家彙&番禺路

AM:徐家彙天主堂 / 衡山和集

PM:鄔達克自宅 / 上生新所

武康大樓 / 大隱書局

吃喝:天鵝申閣西菜社

作者

Echo Shen,極簡&生活美學愛好者,

喜歡待在喧囂世界安靜角落的閒散女青年,

嘗試發現一些簡簡單單的美好。

配圖

除已標註外,均為本人拍攝。

Less is More 極簡主義 | 生活美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