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騰訊、世界500強排名提升127位,美的如何實現高速增長?

超越騰訊、世界500強排名提升127位,美的如何實現高速增長?

作者/解夏 來源/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榜單是中國人最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它本身蘊藏了攀比的心理,撩撥大眾的八卦欲,尤其是所有人都關注的人與事,世界500強就是典型。

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最近剛剛發佈,可喜的是,其中有120家中國公司的身影,在數量上僅次於美國的126家,有不少中國公司排名都大幅上升,例如國家能源投資集團上升175位,今年排名101位,而阿里巴巴上升162位,騰訊上升147位,美的集團上升127位,碧桂園上升114位……

值得注意的是,處於轉型期的美的不僅業績搶眼,而且位次大幅提升,在今年的榜單中名列第323位,超越了騰訊、萬科等公司。不過,這家公司在2016年才首次入圍世界500強,名列第481位,2017年,美的再次入圍世界500強,至450位,還成為去年唯一入圍榜單的中國家電企業。

連續3年躋身世界500強企業行列,由家電企業成功轉型科技集團,美的是如何實現高速增長的?

超越騰訊、世界500強排名提升127位,美的如何實現高速增長?

一手漂亮的“工業互聯網”牌

2018年世界500強榜單中,大陸企業的數量是10年前的三倍,中國入榜企業的平均銷售收入與淨資產,也都超過世界500強的平均水平,但中國入榜企業平均淨利潤為31億美元,略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的38億美元。

這些數字都說明了,中國大型公司已經走向世界,也被世界所聚焦。

隨著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今年世界500強榜單中,不少公司都打出了“工業互聯網”牌,如GE、西門子、美的、鴻海等,這也是美的高速增長的因素之一。

同樣是工業互聯網,世界500強公司有何不同呢?橫向來看:

鴻海集團的工業互聯網,更多地在於維持扮演ICT(信息通訊技術)生態系統的核心角色,尤其是董事長郭臺銘表示,要“從傳統代工業轉型為中小企業製造商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公司,富士康也把平臺的服務拓展到農業服務”;

GE工業互聯網傾向於探索將數字技術與其在航空、能源、醫療和交通等領域的專業優勢結合;

而西門子希望重塑製造業,其工業互聯網為工廠數字化服務打下基礎,且在設計平臺方面具有優勢,允許不同規模的公司訪問連接價值鏈各階段的數字平臺。

工業互聯網的難題在於各種設備需要大量的個性化定製,但很難標準化,設備工藝也需要不同程度的調整,而不同設備之間又需要相互連接,這就造成了成本高、效益不明顯的結果。

與其他公司相比,美的的工業互聯網更具可塑性和延展性,表現在美的既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又有靈活的互聯網基因,因而可以在各個環節完成的非常漂亮。美的今年發佈人機新世代戰略,也更快速推動工業互聯網進程。

要打出一手漂亮的“工業互聯網”牌,也非一日之功,美的祭出了一套組合拳,以此提升自身各肌肉的動能。

一方面,美的具有規模用戶優勢,擁有大量寶貴的數據,

秉承著全價值鏈精益化管理,由旗下雲服務商美雲智數對各種家電、消費者使用習慣等數據進行採集,以更精準地輔助生產過程和經營決策分析。對於數據的重視和應用,給美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插上了隱形的翅膀。

超越騰訊、世界500強排名提升127位,美的如何實現高速增長?

另一方面,美的打通了研發端、生產設備端、供應鏈端、業務端、物流端到用戶端,已具備工業互聯網基礎

,並對軟硬件、自動化、機器人、物流等進行服務應用,打造全面系統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

這種由底層到上層到數據的行為,基於美的的實際業務實踐而來,通過美雲智數、庫卡、高創、安得物流、IoT等公司技術,再度整合創新,打通驅動業務的價值鏈,帶來生產效率的大幅提升,讓產品更智能。

美的集團CIO張小懿在此前的發佈會上說,真正的工業互聯網,必須打通了研發端、生產設備端、供應鏈端、業務端、物流端和用戶端,才能真正做到“零”庫存生產、100%物流追蹤管理和“單”個起訂的C2M定製,而美的的工業互聯網已經具備了這樣的實力。

超越騰訊、世界500強排名提升127位,美的如何實現高速增長?

這套組合拳既可提升自身組織活力,達到更快速地迭代和增長,又能向更多優秀企業輸出,讓更多場景落地。目前,美的還在通過近2000個場景設計,利用新技術驅動業務發生變革。

內生性增長+外延式增長

工業互聯網是美的高速增長的一個縮影,要做到短短3年內,在世界500強榜單中名次大幅提升,更深層次的因素在於內生性增長+外延式增長。

在內生方面,美的進行了一輪組織變革,由原先的8個層級減少到4個層級,人員比例也大幅調整,並加大研發投入,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帶來了業績的顯著提升。

2012年,美的生產人員佔9成以上,技術人員僅佔5.62%,大學本科及以上人員僅為11.6%,博士和碩士的佔比不足1%。

但到了2017年,自有業務體量增長將近1倍,生產人員只增長1/3,對應的技術/研發人員數增長近3倍,佔比超過10%,大學本科及以上人員佔比達到21.1%,而博士、碩士比例接近3%。

具體到營業額方面就更加明顯,2012年銷售收入為1027億,美的電器人均產出約為100萬元,人均利潤約5萬元,但2017年銷售收入達到了2419億,翻了一倍多,人均產出195萬,人均利潤為16.3萬元。

這些數字的變化,得益於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對組織架構去中心化、扁平化等的一系列調整,使得人均效率、生產效率得到飛躍式的提升,內部活力得以再度釋放。

此外,美的在業務上跳出家電領域,向科技集團轉型,並將自己定位於“全球領先的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智能供應鏈的科技集團”,謀求多元化發展,通過科技賦能各項業務,推動整體高速增長。

而在外延方面,美的集團進行全球化佈局,其海外市場營收實現高速增長,2017年已接近整體營收的50%,成為“真正意義上全球運營的公司”。

超越騰訊、世界500強排名提升127位,美的如何實現高速增長?

近年來,美的還通過併購、合作等方式,拓展海外市場,包括拿下全球四大機器人巨頭之一的庫卡、以色列運動控制系統方案提供商高創、投資日本家電巨頭東芝等,同時,在海外建廠,深耕本土化運營,吸引了一批海外人才加盟,為集團高速發展填充動能。

數字化、智能化是美的高速增長的一個註腳。

今年,美的又提出了“人機新世代”戰略,力圖以大數據和AI為驅動,賦予產品、機器、流程、系統以感知、認知、理解和決策的能力。

作為人機交互的一個環節,美的的工業互聯網成為整個製造體系的神經,不僅將現在的各個端進行有機結合,而且可以為產業升級增肌,尤其是在家電與人的交互方面,讓獨立的產品和用戶更智能地理解、溝通。

內生性增長+外延式的增長,構成了美的創新飛躍的因素。今年恰逢美的集團創立50週年,穿透這兩種增長的複雜性,它正以新的身份站在全球商業舞臺,無論是自我蝶變帶動高速增長,還是在世界500強榜單的排名大幅上升,美的都表現出了足夠堅韌且可持續的勢能,也見證了美的轉型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