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是門技術活,看看三國人物如何跳槽,後兩種不可取

“跳槽”,對於職場人士都不會陌生,當你在一個公司、一個平臺做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自己每天的工作都是在重複做同樣的事情,沒有新鮮感,沒有挑戰性,沒有更大的發展上升空間,甚至沒有更多的薪資激勵,這個時候“跳槽”很有可能會是一個你接下來需要去做的考慮。

那麼如何正確地跳一手好槽,我們分類型來看看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是怎樣跳槽的:

跳槽是門技術活,看看三國人物如何跳槽,後兩種不可取

創業型跳槽者

所謂創業型跳槽者,就是說這類人把跳槽當作不斷學習的一個過程,通過跳槽學習公司或者部門管理經驗,最終為自己的創業奠定基礎。

三國演義中最具代表性的“創業型跳槽者”是劉備。劉備先依附劉焉、陶謙,後來跟過袁紹、曹操這些“大企業家”,還跟劉表幹過,和呂布、孫權談過“合作”。這種人不在乎有多高的職位,他更在乎能否快速學完所在單位的精華。通過遊離於各個單位之間,充分汲取各方經驗,為創業做準備。

跳槽是門技術活,看看三國人物如何跳槽,後兩種不可取

良禽擇木型跳槽者

所謂良禽擇木型跳槽者,就是說這類人具有長遠的眼光,通過跳槽來尋找有發展前景的公司,從而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大化。

三國演義中最具代表性的“良禽擇木型跳槽者”是劉璋的老部下張松。本來張松在劉璋的“公司”過得挺自在,很被老闆賞識,而且是“活少錢多離家近”。但是張松不滿意,因為劉璋“稟性闇弱”,根本不能保證自己的利益,說不定哪天就破產了。於是,張松決定另擇新主,最後選定劉備。

跳槽是門技術活,看看三國人物如何跳槽,後兩種不可取

反擊型跳槽者

所謂“反擊型跳槽者”,就是說這類人往往在原單位受到不公的待遇,想通過跳槽來報復原公司。

三國演義中最具代表性的“反擊型跳槽者”是許攸。許攸原是袁紹的部下,一直得不到重視。官渡之戰中,許攸向袁紹獻計,趁與曹操相持官渡的時機,派一部分人掩襲曹軍的大本營許昌,然後首尾夾擊曹操。袁紹不但不以為然,還偏聽旁人之言,將許攸逐出中軍大帳。許攸一想,我跳槽算了,他連夜投奔曹操,並授計曹操劫燒了袁紹屯於烏巢的糧草,導致袁紹大敗。

許攸因前老闆不重視自己而跳槽,這本無可厚非,問題就在於他的“跳槽”方式有些不地道,為取悅新主人而洩露原單位的機密。這是當下的跳槽者需要禁忌的事情。長此下去,所有人都知道了你的品行,你在這個圈兒裡就混不下去了。

跳槽是門技術活,看看三國人物如何跳槽,後兩種不可取

無章法型跳槽者

所謂“無章法型跳槽者”,就是指這類人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走一步是一步,得過且過,甚至連下一次跳到哪自己都不知道,跳槽完全是任性而為,一點規劃都沒有。

三國演義中最具代表性的“反擊型跳槽者”是呂布。呂布原是丁原的義子,董卓派人帶著金銀珠寶去“挖角”,呂布就砍了丁原的腦袋,轉身拜了董卓當乾爹;王允巧施連環計,呂布就認王允當義父,英勇地把董卓刺於馬下;白門樓上,戰敗被俘的呂布向當年稱兄道弟的曹操乞降,還不忘加一句“願拜為義父”,不過曹操不樂意步前兩位乾爹的後塵,一根繩索結束了呂布的跳槽生涯。

跳槽是門技術活,看看三國人物如何跳槽,後兩種不可取

呂布可以說是三國第一猛將,論能力自然不差,但他卻沒有成就功名,反而英雄早夭,其原因就在於他太沒規劃性,可稱得上是三國中的“跳槽王”。但這個“跳槽王”最終卻成了“跳槽亡”,成為三國時期最失敗的跳槽者。

由此可見,跳槽絕對是職場上的一門相當考驗功力的技術活,各位有沒有跳過槽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跳槽經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