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這是入主首都特區最後的機會

前兩天,一位剛剛生下二娃的老朋友向我抱怨:

你總說北京的學區房降價了,可我怎麼舉著錢都買不上?

這位朋友從小生活在老西城,她從廠橋小學、北京八中到考上清華、本碩連讀,一路順風順水。後來雖然因為平安大街的拓寬改造工程老房子被拆遷,舉家搬到朝陽,但始終心懷一份迴歸西城的執念,也格外推崇老西城的教育。如今,她家老大將滿3歲,還在懷著老二時就一直在向我諮詢學區房,併為此準備好了資金,騰挪出了資格。

當時,考慮到今年年初北京公佈的“多校劃片、搖號入學”政策的影響,我向她推薦的是西城教育資源均好性最強的德勝學區。

面對她的抱怨,自詡為地產老炮的我很是尷尬,於是詳細地向她追問緣由。原來,她在德勝學區內找了一圈房子後,發現符合她要求的房子根本沒有!從事金融行業的她收入不菲、品味超然,絕對不肯住在“老破小”中。兩個孩子年齡都還小,需要保姆照顧,算起來,他們一家至少得要一套四居。

德勝、四居、品質較好,她的要求可難壞了北京的中介。

中介小夥子告訴她:德勝片區內大部分是中央部委和軍隊的家屬院,這些央產房、軍產房雖然面積夠大、品質不錯,但卻不能流通。而且,這個區域內比較新的二手商品房極為少見,比如德勝佳苑,幾個月才出來一套房,現在掛牌的僅有的一套房源就是在5個月前掛出的,但將近15萬/㎡的掛牌價讓不少人望而卻步。

据说这是入主首都特区最后的机会

就是這套,發佈5個月才有15次帶看記錄

其實,我這個朋友對這些情況也很清楚,因為她就是大院子弟,原來曾住在平安大街路南的二炮大院裡,她的叔叔伯伯、同學朋友們很多都住在這一片,有的住在早年間單位統一分配的家屬院內,有的甚至住在有門衛站崗的四合院裡。所以說,德勝門這片藏龍臥虎的“神秘區域”,還真不是有錢就能住得進來的。

皇城腳下的老西城,從古至今都是名人權貴的居所。宋慶齡、魯迅、李大釗、譚嗣同、蔡元培等政治家,以及郭沫若、梅蘭芳、齊白石等文學家和藝術家都曾在西城區居住過。

建國後,西城區又成為全國的政治中樞。國家領導人日常辦公和生活的中南海就位於西城區,這裡同時是國務院、中央書記處和中央辦公廳等重要機關的辦公所在地。此外,國務院下屬的25個部委中13個座落於西城,15家直屬機構中的6家也位於西城。

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長連玉明認為,北京推動“老城重組”,首先在於“推動東、西城合併,建立中央政務區”,在《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0年)》中,也明確提出到2020年,“中央政務、國際交往環境及配套服務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西城之貴,貴在居者。縱觀世界居住的發展歷程,即使時代不同、地域不同,但貴胄名仕卻都會逐步集中並沉澱於一個城市優勢資源的匯聚之地。在倫敦海德公園、東京千代田、香港中環等全球超級大城市,國家或地區的政治中心同樣是當地頂尖豪宅區的所在地,便充分印證了這一發展歷程。

貴胄雲集的西城,德勝門憑藉領先的教育資源優勢,已是圈層居者的首選,併成為助力升值的硬性指標。

然而,真豪宅,絕不僅僅是價格的制高點,更是地段的無它性。縱觀整個西城區,自2007年開始的10餘年時間裡未供應一宗商品住宅用地,德勝門這個神秘的區域,土地價值更是稀貴如斯。

在近10年來既無土地供應,也缺乏可流通商品房的德勝門,一個全新的頂級豪宅——中駿·天宸耀世而出。

据说这是入主首都特区最后的机会

作為10年來僅有的一個新盤,中駿·天宸無出其右的地段優勢,給所有想要重歸內城的人提供了一個珍貴無比的絕版機會,9月時首期開盤就取得認購額20億元的絕佳業績。

居於國家的“政治中心”,坐享區域內53個金融、政府機關單位等國家極資源配套,而中駿·天宸所處的德勝片區,更薈萃頂級學府,盡獲精純英教育資源,蘊養書禮人文。

据说这是入主首都特区最后的机会

對於頂級豪宅而言,除了出色的“硬件”之外,其“軟性”的聚居優勢也對居者的成就感與幸福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中駿·天宸為業主打造高品質的居住氛圍,構建顯赫的交際圈層,就連孩子們也能在一起學習、相伴成長中,延續生生不息的世交情誼。

在首期售罄後,中駿·天宸於10月份推出270㎡內城瞰景大宅,面市不到一個月已所剩無多。當我把這個消息告訴朋友後,她立刻決定,明天就帶好黑卡去訂一套。

長按二維碼關注毅家之言

每天一篇新鮮熱辣的房產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