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馬路上的老濟南電報大樓,了解這座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濟南,

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文化之城,

是國家批准的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

如果說人是一個城市的靈魂,

那麼建築就是城市的軀體,

城市造就了建築的底蘊,

建築則展現了一個城市的性格!

從1904年濟南在老城西部自開商埠,一座體現西方近代風格的商埠新區呈現在世人面前。如今,繁華與喧囂依舊,而這些遺存百年的老建築,已經成為歲月留下的寶貴遺產,它們是歷史的見證,訴說著老濟南的傳奇。

一大馬路上的老濟南電報大樓,瞭解這座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本次將帶您走近一大馬路上的老濟南電報大樓,去了解這座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一大馬路上的老濟南電報大樓,瞭解這座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老建築群中的耀眼明珠

沿經一路天橋路口往西走,就是著名的原膠濟鐵路濟南站近現代建築群。而位於經一路91號的濟南府電報收發局(老電報大樓),則是這處建築群落中一顆耀眼的明珠!

它始建於1904年,歐洲“巴洛克”建築風格,被稱為電報大樓。

一大馬路上的老濟南電報大樓,瞭解這座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1904年建成後的電報大樓

它是目前濟南現存最早的電訊建築,作為原膠濟鐵路濟南站近現代建築群的組成部分, 2013年3月5日,老電報大樓同整個建築群一起,成為第七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一大馬路上的老濟南電報大樓,瞭解這座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現在的老電報大樓

2016年3月,經過重新修繕和復建,這座一直安靜地矗立在站前街的“國保”車站郵局大樓,已經變身為

老濟南文化主題郵局和山東華夏書信文化博物館

一大馬路上的老濟南電報大樓,瞭解這座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一大馬路上的老濟南電報大樓,瞭解這座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郵政,是人與人相互聯繫的紐帶,中華民族的郵政歷史經過了漫長而曲折發展。早在周代,烽火通信就已經建立。

一大馬路上的老濟南電報大樓,瞭解這座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古代烽火通信

經過了漢、唐、宋、元、明,不斷的沿用、變革、創新,郵驛制度、烽火規約日益健全,至清代前期終究大成,成為歷代王朝賴以傳播政令、飛報軍情的“國之血脈”。

曾被作為電報收發局 後改為車站郵局

濟南早在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7月,在院前大街路西就建立了大清院前郵局,當時稱作“第一支局”,它是濟南老城歷史上最早的一家郵政局。

而位於濟南市經一路91號的濟南老電報大樓,作為膠濟鐵路的配套工程,始建於1904年,則是濟南現存最早的電訊建築,歷史上曾被作為濟南市郵政局車站郵政所的電報收發局。1929年後改為車站郵局

一大馬路上的老濟南電報大樓,瞭解這座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老電報大樓變身文化主題郵局

回首百年來濟南郵政的發展史,曲折而漫長。“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鴻雁傳書”的背後,不知浸潤了多少艱難的傳遞過程,多少讓人思念長久的等待!

為了更好的將老濟南郵政歷史和中華民族書信文化歷史傳承下去,濟南市將位於經一路91號的老電報大樓,變身為老濟南文化主題郵局和山東華夏書信文化博物館,讓我們能充分的瞭解到近代郵政的發展歷史和傳統尺牘信札中所包涵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真可謂用心良苦,功不可沒!

一大馬路上的老濟南電報大樓,瞭解這座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如今,傳統的書信文明似乎已成遠去的雅樂,在手機和電子信箱越來越便捷的當下社會,能夠收到一封手寫的信件已是一種幸運,能夠收到一封文辭淳美樸實、書法俊逸灑脫的書信,簡直就是一種奢望。

一大馬路上的老濟南電報大樓,瞭解這座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一大馬路上的老濟南電報大樓,瞭解這座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是啊!正是有了關山阻隔、鴻雁傳書,才令情思得以沉澱、才令心靈得以深邃。

少了“見字如晤”,少了蘊藏於字裡行間的情感傳遞,才讓我們更加懷念起那些寫信的歲月……

一大馬路上的老濟南電報大樓,瞭解這座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