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尋與書的纏綿

重尋與書的纏綿

終日奔波,沒人不渴望在人潮洶湧的都市擁有屬於自己的舒心蝸居。然而,面對生活的擠壓、信息的泛濫,究竟還會有多少人想著用讀書給自己營建一處靜謐的精神居所?

讀書,在這個時代真的不是一件多麼時髦、多麼令人嚮往的事情了。有太多的人,把大把的金錢交給了居室裝修的奢華,把大把的時間交給了縱情享樂、交給了手機裡的神侃與網上漫無目標的遊移。他們渴求的,是慾望與慾望的重逢,是虛無對虛無的消解,是每一縷時光都能給塗抹成世俗認定的名利色彩。

然而,總還是有一些人樂意在看似庸常的日子裡摸一摸書、談一談書,盼望著能與心儀的書敘敘纏綿之情。關於讀書的好,我想不必贅言,古往今來,那些或精巧或樸實、或長或短、或源自時代精英或出自下里巴人的深切感悟,沿著時光隧道一路鋪排點綴,只要有心,抬眼可望、俯拾即是。它們的背後,隱隱顯現的是一個個讀書的生動剪影,它們又像是一隻只無形的手,隨時隨地向我們召喚,召喚著我們親近書香。

我想,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未必要給讀書塞得滿滿當當,可每天若能不忘與書邂逅,不忘伴著晨曦初露抑或星光滿天靜靜地讀幾頁書,或許,帶給我們的除了書裡的吉光片羽,更會有迎接新一天的充實,會有安然入夢的一絲妥帖。

關於書,讀與不讀是個問題,讀多讀少也是個問題。與有的人多日乃至經年不觸碰書也絲毫不感到言語無味相比,也些人讀書追求的是單純的速度與數量。在其眼裡,可資閱讀的書籍真是太多太多了,不抓緊時間一本接一本地掃蕩,豈非辜負了好書、辜負了光陰?

“在讀書上,數量並不列於首要,重要的是書的品質與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這話是富蘭克林說的。於今,早已不同於舊日,我們所處的絕不再是一個書籍匱乏的年代,文化出版物的過度豐富給我們提供了無限的閱讀可能,一個人在閱讀上即便終日疲於奔命,終究仍不免掛一漏萬。與其被氾濫的讀物牽著鼻子走,實不如找準契合自己的讀書之道,讀得從容一些。

這說到底,牽涉的還是閱讀選擇的問題。做任何事情,都得有所選擇,讀書亦然。與一本書的相遇是緣分,而最終決定它究竟會成為紅顏知己、普通朋友還是形同陌路,關鍵還得看自己的閱讀趣味與目標。有的書,隨手翻翻便知所載內容與自己的心性、所求不在一條路上,這樣的書還是留給與它投緣者閱讀吧;有的書,從內容到形式有能吸引自己的地方,那就抽出時間像與普通朋友晤面一樣交流一番;而有的書,一翻之下即被吸引、一讀之後欲罷不能,那不妨就如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那樣,鄭重其事地與之牽手、時不時地相約進行心靈上的促膝長談,並且,不忘將之引入自己的工作、生活,欣然接受其撫慰與鼓勵。

從“韋編三絕”到“囊螢映雪”,書籍造就著佳話、成就著賢達,助推著歷史與文明一路走來。今天,讀書的物質障礙幾乎不復存在,倒是一道道心理、慾望的門檻橫在我們面前,能否跨越這些門檻,考驗著我們的定力,也需要我們從先賢那裡不斷汲取前行的動力與提效的養分。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長治市中心支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