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腳印|盧溝橋:中華兒女全面抗戰的起點

大国脚印|卢沟桥:中华儿女全面抗战的起点

以盧溝橋事變為主題的半景畫(油畫與模型相結合)

本刊記者 餘瑋

1937年7月7日,一個鐫刻在中華民族骨髓裡的沉痛日子!

盧溝橋,那場把中華民族推向深重災難的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在這裡!

當年,多少熱血男兒,在守衛盧溝橋的戰役中拋頭顱灑熱血,為北平城奮戰至最後一刻。今天,踏訪在這塊土地上,心潮澎湃,感慨萬千。

回望盧溝橋,只看得到盧溝曉月的斑斑月色。走近盧溝橋,耳畔依稀還能聽到“寸土都不許退,可採取武力自衛及斷然處置。國家存亡在此一舉,設若衝突,盧溝橋即是你們的墳墓!”的悲壯與無奈!

蓄謀已久之後的突然發難

自甲午戰爭後,日本軍國主義者侵吞中國的野心日益昭彰。1931年,日本關東軍制造九一八事變,佔領東北三省,並陸續增兵,對華北進行滲透和“蠶食”。1936年9月,日軍先後侵佔北平南郊的豐臺和東南方向的通縣,並以偽冀東保安隊侵佔北平北郊的昌平和東北郊的順義等地,從而形成對北平南、東、北三面包圍的態勢。

北平南部的豐臺是連接平漢、北寧鐵路的交通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從1936年5月起,日軍在豐臺強行建造兵營,控制了豐臺,並企圖進一步控制宛平城和盧溝橋。宛平城和盧溝橋是從西南方向進出北平的咽喉要道,盧溝橋一旦被日軍佔領,北平就會變成一座死城,日軍還可以藉助津浦鐵路、平漢鐵路迅速向南進犯。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者悍然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蔣介石有個堅持寫日記的習慣。在盧溝橋事變發生的當天,他在日記裡這樣寫道:“倭寇在盧溝橋挑釁矣。彼將準備乘我準備未完之時,使我屈服乎?或故與宋哲元為難,使華北獨立乎?……倭寇已挑戰,決心應戰,此其時乎?”

當日19時30分許,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給冀察政務委員會外交委員會打電話,詭稱有日軍陸軍一中隊夜間在盧溝橋演習,彷彿聽見由駐宛平城內之軍隊發槍數響,致演習部隊一時呈現混亂,丟失士兵一名,要求進入宛平城搜索。二十九軍軍部拒絕了日軍的無理要求,並答覆說:盧溝橋是中國領土,日本軍隊未經我方事先同意而在此演習,已經違背了國際公法,妨害我國主權,走失士兵我方不能負責。

日本侵略者發動盧溝橋事變蓄謀已久,並且經過精心策劃。日軍在行動之前,多次派出軍事技術人員,對北平南苑和宛平縣城包括盧溝橋等地進行調查、測量,編制地形圖,秘密收集中國守軍兵力部署等情報,制定相應對策,為伺機挑起事端做了充分準備。繼而,日軍在宛平縣附近頻頻進行軍事演習,不斷對中國守軍挑釁,尋找機會和藉口,挑起戰端。為了達到佔領宛平城控制盧溝橋,進而控制平漢鐵路的目的,日軍除了明目張膽地進行大規模演習以外,還暗地裡進行了周密的準備工作。

7月7日深夜,日本人以和談為幌子,大規模調兵遣將,迅速完成了作戰準備。中日雙方軍隊的交涉一直持續到7月8日凌晨5時許,日軍田代皖一郎中將隨後下令向盧溝橋一帶的中國軍隊發起攻擊,並炮轟宛平縣城。嚴格地講,“七七事變”是“七八事變”,畢竟戰鬥的第一槍打響在8日凌晨。

當時,中國守軍第二十九軍第一一○旅奮起抵抗,吉星文團連續擊退日軍的三次進攻。日軍在正面進攻宛平城未果的情況下,隨即改變進攻方向,集中日軍第三大隊兵力直撲龍王廟和附近的鐵路橋,猛攻這裡的中國守軍。守衛橋頭的二十九軍只有兩個排,而日軍卻有500多人。這是一場兵力對比懸殊的戰鬥,其實這更像是一場屠殺!在兵力上數倍於己的日軍面前,這些中國士兵表現出了堅強的民族氣節,他們用步槍、機槍和手榴彈頑強阻擊日軍,最後彈盡槍絕,就用大刀進行白刃戰,使日軍付出了傷亡百人以上的慘重代價,但終因寡不敵眾,60多名官兵全部壯烈犧牲。隨後,吉星文團的青年戰士用繩梯爬出宛平城,出其不意地將日軍的一箇中隊全殲在鐵路橋上,重新把龍王廟和鐵路橋奪了回來。

早在戰國時代,盧溝河(即永定河)渡口一帶已是燕薊的交通要道,兵家必爭之地。盧溝橋始建於1189年,1192年完工。兩側石雕護欄各有140條望柱,柱頭上均雕有石獅,形態各異,因橫跨盧溝河而得名,也稱盧溝石橋。這座橋當時是溝通大都(北京)與華北地區聯繫的交通要道。始建於1898年的京漢(即平漢)鐵路永定河大橋,即盧溝鐵路橋,靜臥在不遠處的盧溝石橋北側。有了這鐵橋,盧溝石橋的重要性就相對降低了。七七事變中雙方在石橋上並沒有發生特別激烈的戰鬥,鐵路橋記錄下100多年的風雨滄桑,見證了1937年日本侵華的罪惡,見證了交戰最激烈、最悲壯的細節。這裡才是真正的主戰場,控制了它就相當於控制了平漢鐵路和華北交通的命門,至今許多人錯將戰事座標定在盧溝石橋,畢竟歷史悠久的盧溝石橋知名度高、曝光率高,是橋中“網紅”。

當時,丁付有和團裡的弟兄扛著6架重機槍,臨危受命趕到盧溝橋配合二十九軍防守。不滿17歲的少年郎,已經是當時最大的步兵武器的機槍手。

在前線,他們和子彈時刻擦身,手握步槍,打退了不知道多少想上橋的敵人。正激戰時,收到了撤退的命令。他當時和弟兄們都不樂意,說還沒敗仗呢!為啥要撤退!軍令如山,丁付有在晚年依然記得後來陸續收到前線敗仗消息的心情,他深信,就是這第一仗的撤退,壞了運局,不敗而退導致節節敗退。臥病在床神志不清的他,一聽到抗日,還是可以提高音量和來人說起:“250發子彈一梭,能打3000公尺!”

當晚,戰況激烈,19歲的崔金品冒著炮火開著摩托車到鋪滿屍體的橋上,給團長傳達撤退命令。準備撤離北平的後半夜,他忽然聽到一個傷兵帶回的消息,說自己的同鄉趙學法犧牲了。趁著天黑,他一個人摸到了前線陣地,在死人堆裡扒了好久,匆匆忙忙把剛剛碰到的20具戰友的屍體(包括同鄉趙學法),拖進地窖,淺淺埋葬,弄了大半夜。

70年後,即2007年7月,志願者陪崔金品重返盧溝橋。崔金品說,心願已了,一生問心無愧。一個月後,這位幼時飽讀詩書的抗日忠良與世長辭,享年89歲。無數像崔金品這樣的至勇至忠至義之士,支撐起了中華民族的漫長黑夜,為抗戰獲得了最後勝利。

王德修老人右邊的肋骨處,有條5釐米長的傷痕,是當年盧溝橋事變當晚和日軍在橋上拼刺刀留下的。他當時只覺得微疼,然後一直戰鬥到左手一根手指被割掉,拿不穩槍,他才被連長叫人抬了下去。從橋上下來被抬往後方的醫院,他能感受到自己大出血,但心裡並沒有害怕,因為戰前營長金振中就曾訓話:“盧溝橋就是我們的墳墓!”他到96歲都還記得這句話。

當年,王德修只是個入伍沒多久的新兵。命懸一線,他還想起,自己離家時,新婚妻子已經身孕水腫,走不出家門送別。自幼喪父,他太知道家中沒有頂樑柱的艱難,他也還沒見過剛剛出生的女兒。他上橋的時候,已經鋪滿了屍體,血流成河給他的震撼伴隨一生。

大難不死,繼續奔赴最危險的戰場,做一名機槍射手,王德修後來耳聾了大半輩子,就是當年的炮槍聲留下的見證。“那時候子彈像大風在刮,我的機槍啞了,只能大喊我的押槍手,‘老柴押子彈!’沒有回答,我一低頭,老柴在我腳邊已經沒了呼吸。”抗戰勝利,知道他還活著,妻兒母親坐著板車到安徽和他匯合。女兒已經8歲,第一次見到配槍的爸爸不敢叫,叫了好幾年“大爺”。

耄耋之年的王德修每每看到抗日劇,他會嗷嗷大哭,邊哭邊說:“比這演得慘多了!慘多了!”老人走的那天,不斷重複著一句話:“求你了,把我埋在盧溝橋,和我的營長、我的戰友們一起!”

大国脚印|卢沟桥:中华儿女全面抗战的起点

盧溝橋事變時留下的彈坑至今清晰可見(餘瑋攝)

被迫與強敵血戰直至平津淪陷

7月8日,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發盧溝橋通電》,指出:“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號召全國同胞、政府和軍隊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同日,蔣介石電令第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宛平城應固守勿退,並須全體動員,以備事態擴大。”

9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電令全國備戰,並令第二十六軍孫連仲等部4個師歸宋哲元指揮,支援第二十九軍作戰。

戰事彷彿一觸即發。然而,箭在弦上之際,對決角力的雙方卻都暫時鬆了手。

7月9日晨,第二十九軍副軍長兼北平市市長秦德純與日本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達成了三項口頭協議:一、雙方立即停止射擊;二、日軍撤退到豐臺,二十九軍撤向盧溝橋以西;三、城內防務由保安隊接防,人數限制在300人之內。

隨後幾天,和談在零星衝突中時斷時續。宛平城城門緊閉,負責談判的中方代表也得拽著繩子被人從城頭上吊下去。中方對和談充滿誠意,第二十九軍軍長兼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宋哲元希望儘可能以和平方式解決七七事變。

7月11日晨,日軍統帥部做出向華北派兵的重大決定,並且撤掉了田代皖一郎中國駐屯軍司令官的職務。田代皖一郎聞訊後羞憤交集,於15日突發心臟病暴亡。

根據宋哲元的命令,從7月14日開始,北寧鐵路列車運行正常化,北平戒嚴也隨之解除。儘管城裡一些重要的十字路口出現了用沙包修築的臨時工事,還常見三五士兵在其內架好機槍警戒,但宋哲元已經下令嚴禁二十九軍與日軍發生摩擦。

27日中午,日本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下令向中國軍隊發起總攻。日軍隨即向宋哲元下達了最後通牒,要他撤出華北的軍隊。

28日凌晨,日軍總攻南苑。在南苑參加軍訓團的學生兵直到這個時候才每人發4顆手榴彈、100發子彈,臨時學習射擊投彈,隨後便走上了抗日戰場。他們雖然作戰勇猛,但因為疏於訓練,很多都成了日本屠刀下的羔羊。

宋哲元料南苑守軍難以支撐,當日上午下令趙登禹率部撤離。但是,由於南苑通訊系統都被日軍摧毀,命令通過最近的三十八師部隊派員冒死送達南苑時,已經過去了幾個小時。

下午4時,南苑撤退下來的守軍在大紅門一帶落入日軍伏擊圈。由於缺乏遮蔽,又沒有防備,戰鬥很快演變成了單方面的屠殺,南苑守軍共7000多名,最後傷亡5000餘人,大部分就是在這裡損失的。

日軍先擊中了佟麟閣的棗紅馬,隨後佟麟閣在帶傷指揮部下突圍時又被擊中頭部。在大紅門附近的黃亭子,一枚炸彈炸斷了趙登禹的雙腿。“不要管我,你回去告訴北平城裡的我的老母,她的兒子為國死了,也算對得起祖宗,請她老人家放心吧!”這是趙登禹陣亡前說的最後一句話。他陣亡在所乘坐的黑色道奇轎車中,因為汽車目標大,遭到日軍的集中掃射,所以趙登禹死狀極慘。

28日晚,大勢已去。據曾在盧溝橋作戰的二十九軍老兵馬步先後來回憶:“到了晚上,大概走到橋西邊二三里地時,旅長何基灃坐著吉普車來了,說:‘二一九團向後轉。’後來我們才知道,那時南苑已經丟了,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和第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都犧牲了,大勢已去,所以就撤了。”

黃昏時分,二十九軍殘部三三兩兩地分散退回北平,終於集結起來。隨後,有命令傳來,要所有官兵到中南海集合、休整。

29日拂曉,日軍獨立第十一混成旅團進攻北苑與黃寺的獨立第三十九旅和冀北保安部隊。戰至下午6時,黃寺被日軍攻陷。隨後,在北苑的獨立第三十九旅旅長阮玄武投敵,北平城內的獨立二十七旅也被日軍解除武裝。

當日,宋哲元下令放棄北平,二十九軍全線南撤。當天,北平淪陷。這一天,距離七七事變剛好三個星期。一天之後,天津淪陷。

大国脚印|卢沟桥:中华儿女全面抗战的起点

七律《盧溝橋》(劉曉 詩 徐宜勝 書)

斑駁彈痕昭示悲愴的歷史不容忘卻

7月7日那天,戰地記者方大曾正在家休假。當得知日軍進攻的消息後,他迅速整理相機和膠捲,在10日早晨與母親和妹妹匆匆告別後,帶著行李騎著自行車向盧溝橋進發。奔走於兩軍相搏的戰場,他目睹了許多慘烈和悲壯的場景。宛平城下,他看到人們在掩埋陣亡將士的遺體,童子軍在向商戶募捐;盧溝橋上,被眼前景象所感染的他發出“偉大的盧溝橋也許將要成為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的發祥地”的感嘆。

由此,他撰寫了長篇通訊《盧溝橋抗戰記》,記錄下二十九軍將士的壯舉。後來,他又在《血戰居庸關·新的長城》中寫道:“一些臨時工事亦被炮火轟平,居庸關從今以後再也不會看到它的模樣了,有的是由我們忠勇的抗日將士的血肉所築成的一座新的關口!”

“日本鬼子太可恨了!”夕陽西下,鄭福來老人站在盧溝橋上,望著滿橋數不清的獅子,血淚往事湧上心頭。從小在一起的小夥伴,被日軍打過來的炮彈炸死,年幼的鄭福來顧不上悲傷,頂著鍋蓋,與母親妹妹一起逃往長辛店。

“盧溝橋!盧溝橋!男兒墳墓在此橋!最後關頭已臨到,犧牲到底不屈撓!自衛應戰理氣壯,挺劍而起是今朝!盧溝橋!盧溝橋!為國爭光在此橋!……”這首作於七七事變後的《盧溝橋歌》,歌詞中透出的悲壯仍然令人動容。

許多無辜百姓慘死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之下,被日本鬼子強姦糟蹋的婦女也不在少數。據鄭福來老人回憶,日本鬼子在永定河上試槍,郭爺爺正在河灘上幹活,被當成活靶子打成了篩子。

抗戰期間,日軍制造短時間800平民以上被屠戮的慘案超過173起,3500多萬同胞傷亡;被日軍擄掠充當慰安婦的中國婦女超過20萬人;14年的抗戰時間裡,大半個中國被日本蹂躪,930餘座城池被佔領,4200多萬難民流離失所;日本從中國掠奪鋼鐵3350萬噸、煤炭5.86億噸……一串串數字,觸目驚心;一場場殺戮,慘絕人寰;一段段回憶,血中帶淚。

日軍的殘暴行徑,加速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此後,“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積極投身到抗擊侵略者的洪流之中,中華兒女的愛國主義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表現得更廣泛、更強烈、更持久。

雖然時光早已消彌了昔日的炮火硝煙,曾經苦難深重的中國大地已經走上了由大向強關鍵一躍的當口,廣大人民群眾熱切期盼著全面小康的早日到來,但盧溝橋頭的那一道道深深的彈痕卻像是中華民族肌體上的一塊塊深刻傷疤,時刻提醒著歷史並未遠去,今天的我們只有徹底思考昨天的傷痛,才能避免昔日的悲劇不會在明天重演。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只有正確認識歷史,才能更好開創未來。遺憾的是,挑起侵華戰爭並給中國造成巨大災難和傷害的日本政府,至今仍不肯向歷史和中國人民認罪。

倒行逆施的一小撮人,永遠擋不住歷史滾滾向前的車輪。2005年5月19日上午10點45分,91歲的日本侵華老兵本多立太郎緩步走上盧溝橋,在橋面中間雙膝跪下,為自己在日本侵華戰爭中的罪行向中國人民謝罪。其實,本多立太郎並未參與盧溝橋事變。1939年5月應召入伍的他,8月被派駐到中國江蘇省金壇縣,兩年後返回日本。其間,他曾在日軍軍官的催逼下殺害過一箇中國戰俘,併為此一直深感自責。然而,跪在盧溝橋凹凸不平的橋面上,本多立太郎卻真誠地說:“日本侵略過中國,該謝罪的就要謝罪,該賠償的就要賠償。我希望日本青年能夠和中國青年和平相處。作為一個90多歲的老人和一個負有罪責的人,我希望日中之間永不再戰。”這是一個日本老兵的告白,也是對不肯認罪的日本政府的嚴肅鞭撻!

斗轉星移,戰爭的硝煙已散去,盧溝橋上的斑駁彈痕昭示著那段悲愴的歷史記憶不容忘卻,那烙滿時光印記的石獅子正在見證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滄桑鉅變。我們回望這段歷史,不僅僅是為了紀念,更是為了警醒!鮮血與抗爭寫就的歷史警示國人:壯大自己,才能堅守和平正義!

大国脚印|卢沟桥:中华儿女全面抗战的起点大国脚印|卢沟桥:中华儿女全面抗战的起点

中華兒女

家國天下,民族脊樑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