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走出五個王朝,曾經被稱爲北京

有個省會城市歷史上走出五個王朝,哪個省會這麼牛呢?它就是山西省會——龍城太原。

現在的太原不顯山不露水,而歷史上的太原卻非常的牛。戰國初期,趙魏韓三家分晉,趙國得到了以太原為中心的地區。趙國國都是著名的邯鄲,但趙國第一個國都卻在太原,稱為晉陽。

山西太原走出五個王朝,曾經被稱為北京

此後,晉陽就是幷州的行政中心兼北方重鎮,北齊王朝名義上的國都在鄴城,但高家皇帝們喜歡呆在晉陽,防禦北周,晉陽也是北齊實際上的國都。

隋朝統一後,要北防突厥,太原的戰略地位特別重要,一般人是不能當晉陽留守的。到了公元617年,晉陽來了一位新留守,他就是隋煬帝的表弟李淵。

當時天下大亂,李淵本就有野心,加上兒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都不是省油的燈,勸李淵起兵。說你不佔便宜,早晚有人佔便宜,到時哭的地都沒有。

隋煬帝留在江東,國都長安空虛,拿下長安,就能號令天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七月,李淵正式起兵,僅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就攻佔長安,建立了唐朝。

山西太原走出五個王朝,曾經被稱為北京

太原是李唐王朝的龍興之地,地位和明朝的南京、清朝的盛京(瀋陽)一樣,有著很高的政治象徵意義。

唐睿宗李旦第一任皇帝期間,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太原正式升為北都,成為京都長安、東都洛陽之外的大唐第三極,相當於現在的廣州深圳。太原的北都稱號幾置幾廢,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太原再升一級,成為北京。

你要穿越回唐朝,對馬車伕說送我去北京,人家可不會拉你去現在的北京直轄市,而是去太原。唐玄宗的兒子唐肅宗在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廢掉“京”字,還稱為北都,太原在唐朝第三極的地位卻沒有改變。

山西太原走出五個王朝,曾經被稱為北京

到了唐朝末年,軍閥割據,太原的戰略地位反而更加突出。太原北控大漠,南向中原,能出任治所在太原的河東節度使,絕非一般人。沙陀人李克用因功封河東節度使,但中原大梟朱溫經常殺到太原城下嚇唬李克用,李克用幾乎是在刀尖上過日子。

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繼承晉王后,形勢全變,存勖是不世出的軍事天才,把朱溫打得灰頭土臉。朱溫的兒子朱友貞更不是李存勖的對手。公元923年,後梁被李存勖建立的後唐滅掉,統一中原。

李存勖本姓朱邪(朱耶),但早已漢化,他以唐朝幹孫子自居。唐朝“光復”,那作為他本人龍興之地,又是他唐朝幹祖宗李淵、李世民龍興之地的太原,自然要拔高政治地位。李存勖恢復了太原的北京稱號。

山西太原走出五個王朝,曾經被稱為北京

唐末五代,契丹崛起。為防禦契丹,再加上龍興之地的政治地位,太原依然是天下第一大鎮河東節度使的駐所。唐明宗李嗣源的兒子秦王李從榮胡鬧,作為李嗣源女婿的石敬瑭要避禍,看中了太原,耍盡心機,當上河東節度使,掌握重兵。

等到中原皇帝是石敬瑭的死對頭李從珂(李嗣源養子)時,石敬瑭正式在太原起兵。大家都知道的幽雲十六州,就是石敬瑭為了請救兵,割讓給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的,還認了比自己小11歲的耶律德光當乾爹。

山西太原走出五個王朝,曾經被稱為北京

公元936年,石敬瑭南下統一中原,太原城又成了北防契丹、南守汴梁的重鎮。北京留守先由由皇侄石重貴擔任,石敬瑭的絕對心腹劉知遠在公元941年出任北京留守兼河東節度使。

公元947年,劉知遠看到契丹滅掉後晉以後北撤,中原空虛,從太原起兵,南下接管中原。劉知遠的弟弟劉崇是個超級賭棍,但卻是劉知遠最為信賴的人。劉知遠南下時,就留下劉崇坐鎮太原,這是咱們兄弟的看家飯碗,一旦中原呆不住,還得回來。

山西太原走出五個王朝,曾經被稱為北京

這麼一算,唐朝、後唐、後晉、後漢四個王朝都是從太原走出來的。而後漢滅亡後,劉崇在太原稱帝,史稱北漢,算是太原本土建立的王朝。

一共五個。

西京長安、東京洛陽在唐朝最風光的時候,北京太原城都能搶走一半出境率,更不要說五代了。在五代,沒有哪座城市能和太原的戰略地位、政治地位相比,即使是東京汴梁,也只是勉強能和北京太原抗衡。

山西太原走出五個王朝,曾經被稱為北京

在唐朝五代出盡風頭的北京太原城,毀於公元979年,北宋消滅北漢。宋太宗趙光義為防止太原再出皇帝,火燒太原舊城,另建新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