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八柱插屏,乾隆珍藏的魏晉風度

兰亭八柱插屏,乾隆珍藏的魏晋风度

《蘭亭序》,自東晉王羲之寫下了這天下第一行書後,在一千多年的時光裡,是文人雅士夢寐以求的神品,而向來以酷愛收藏的乾隆皇帝,其珍藏曆代摹本雖非原本,卻也不失為一筆奢華的珍藏。

八柱插屏,集盡天下摹本

在故宮珍藏的傢俱中,有一件以蘭亭雅集為題材的紫檀木雕插屏,為乾隆年間所制。插屏通高83釐米,寬62.5釐米,厚40.5釐米,通體以紫檀木雕成,屏心正面以山水樓閣圖為背景,刻東晉書法家和詩人王羲之、王獻之、謝安等人在浙江會稽蘭亭舉行聚會的場面,畫面上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溪水湍流,人在其中或曲水流觴,或賦詩題詞,插屏的座墩束腰上雕菊花瓣,下雕回紋,四站牙雕祥瑞紋樣,披水牙雕夔龍紋,造型典雅,刻工細膩。此屏為乾隆時期所制精品,其本身不僅做工精細,而且它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更給這件精雕細刻的插屏增添了濃筆重彩。說起此件插屏,不能不提到舉世聞名的法書名帖《蘭亭序》。

兰亭八柱插屏,乾隆珍藏的魏晋风度

蘭亭,位於歷史文化名城紹興城西南12公里山陰道上的蘭渚山下,這裡群山合抱,曲水彎環,茂林修竹,映帶左右。蘭亭之名,因花而得,據《越絕書》載,這裡最早是越王勾踐種植蘭花的地方,漢代曾於此設立驛亭,故以“蘭亭”名之。

兰亭八柱插屏,乾隆珍藏的魏晋风度

公元353年(晉穆帝永和九年),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與謝安等41位名士,“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舉行修禊之禮(古人每年三月初三日為求消災除兇,到水邊嬉遊,稱為“修禊”),他們順流泛觴,人各賦詩,共彙集37首詩,並請王羲之作序。王羲之即興感懷,寫了一篇詩序,這就是以後流傳世間,堪稱藝術絕跡的《蘭亭序》。名人雅集,名人記盛,最終使名書《蘭亭序》光彩出世。王羲之所作的《蘭亭序》,書法雋秀,鐵畫銀鉤,稱得上是法帖極品。而王羲之哪裡知道,他的即興之作《蘭亭序》橫空出世後,有過一段撲朔迷離的不平凡的經歷。據唐·劉觫《隋唐嘉話》記載:“王右軍《蘭亭序》,梁亂出在外,陳天嘉中,為僧永所得。至太和中,獻之宣帝。隋平陳日,或以獻晉王,王不之寶。後僧是從帝借揭。及登極,竟未從索。果師死後,弟子僧辯得之。太宗為秦王日,見揭本驚喜,乃貴价市大王書《蘭亭》,終不得焉。及知在辯師處,使蕭翊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貞觀十年乃揭十本以賜近臣。帝崩,中書令褚遂良奏:‘《蘭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於昭陵。”又,唐李綽《尚書故實》記太宗曾對高宗耳語,說:“吾千秋萬歲後,與吾蘭亭將去也。”所以太宗上仙后,“用玉匣貯之,藏於昭陵。”可知蘭亭序文原件傳至隋僧智永,後為僧辨才得之,又為當時的秦王李世民看中,世民登極後,最後令蕭翊從僧辨處索到,庋入唐內府,唐太宗對《蘭亭序》書法喜愛到了疾迷的地步,曾命弘文館拓書人摹拓。太宗卒,《蘭亭序》原件隨葬,後世之人再也無法窺得蘭亭原件真顏。然而,從唐代時期起,就有不少書法名家開始臨摹《蘭亭序》,唐太宗時,著名書法名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馮承素等人都參與了摹拓,以後的各朝歷代都有書法名家臨拓《蘭亭序》,留下了不少同樣可以稱得上是神采飛揚的摹本。

乾隆四十四年,清高宗弘曆將內府所藏唐虞世南、褚遂良、馮承素鉤摹的王羲之《蘭亭序》墨跡和柳公權《蘭亭詩》及“戲鴻堂帖刻柳公權《蘭亭詩》”闕失部分,董其昌仿柳公權書《蘭亭詩》,于敏中補《戲鴻堂帖》、乾隆自己親臨的董其昌仿柳公權《蘭亭詩》等八個摹本,命工摹刻在八個石柱上,名為《蘭亭八柱帖》。首刻乾隆題八柱冊並序,分為八冊,每冊面題隸書帖名及次第,石原置圓明園,1917年從圓明園廢墟中搬到今北京中山公園裡,又築亭保護,而這件紫檀木插屏正是乾隆年間存放蘭亭八柱摹本的屜匣。插屏屏心上部有嵌銀字乾隆乙亥(1779年)御製五言詩一首。插屏正面的板心可以拆下,內有八個抽屜,八屜的左右兩側分別陰刻對聯一幅,“敘詩薈美由今昔,臨寫存真在晉唐”。在每具抽屜的左側自上層至下層依次灌以八卦之名相系,為乾、坎、艮、震、巽、離、坤、兌,抽屜的右側銘文上自上而下分別標明“御臨董其昌仿柳公權書蘭亭詩”“董其昌臨柳公權書蘭亭詩(編入石渠寶笈上等)”“于敏中補戲鴻堂刻柳公權書蘭亭詩闕筆”“內府鉤填戲鴻堂刻柳公權書蘭亭詩原本”“柳公權書蘭亭詩並後序(養心殿石渠寶笈上等)”“馮承素摹蘭亭帖(編入石渠寶笈上等)”、“褚遂良摹蘭亭帖(編入石渠寶笈上等)”、“虞世南臨蘭亭帖(畫禪堂石渠寶笈上等)”,可知這八個抽屜是存放《蘭亭序》摹本之用。

兰亭八柱插屏,乾隆珍藏的魏晋风度

篤好風雅,康乾的蘭亭情懷

清代以降,從關外入主中原的滿族統治者在奪取明朝的江山後,很快接受了博大精深的漢文化,為了體現盛世氣象和附庸風雅,清代皇室對於流傳有緒的前代鐘鼎彝銘、文化典籍、法帖字畫刻意加以保護。順治帝自稱“亦臨《黃庭》、《遺教經》二帖”。康熙帝酷愛董其昌的書法而追溯王羲之,有時日臨《蘭亭序》數遍,曾為蘭亭御書《蘭亭序》並在蘭亭勒石立碑。特別是到了清中期乾隆帝統治時期,世際昇平,文化博洽。

兰亭八柱插屏,乾隆珍藏的魏晋风度

乾隆皇帝篤好風雅,從容文墨,萬機之暇,寓志藝林(插圖《清人畫弘曆是一是二圖軸》),對於典章禮器頗多關注,不僅垂青於文玩燕閒之器,對於前代遺存下來的法書名畫更是到了如痴如醉、無以復加的地步,他下令將各地流傳下來的法帖字畫廣採博收,庋藏內府,其中乾隆帝對晉唐時期的法書名帖更是情有獨鍾。在養心殿西側小室中,特僻有一室,名日“三希堂”,裡面存放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王殉的《伯遠帖》。而這件曾經存放《蘭亭序》摹本的插屏正是乾隆皇帝對於晉唐以來法書墨跡,垂青有加的歷史見證。

兰亭八柱插屏,乾隆珍藏的魏晋风度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進入圈子、瞭解市場價格!網拍是無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