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獻血日|獻血會不會傷元氣?

世界獻血日|獻血會不會傷元氣?

2018年6月14日是第十五個世界獻血者日

今年世界獻血者日活動

由主辦國希臘通過希臘國家血液中心主辦

活動主題定為

為他人著想。捐獻熱血。分享生命。

世界獻血日|獻血會不會傷元氣?

生命其實很脆弱。從出生到老去,有可能遭受火災、疾病、交通事故等大大小小的意外。活著本身,就是一件幸運的事情,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像我們這麼幸運。當意外突然來臨,他們可能需要我們的熱血來重獲新生。

世界獻血日|獻血會不會傷元氣?

很多人對獻血、輸血存在不少疑問,這些疑問你有嗎?

獻血會傷“元氣”嗎?

血液由血細胞和血漿兩大部分組成。正常人血液佔體重的8%~9%, 為5~6升。一般人獻血200毫升以後,機體能夠在短時期內進行自我調整,以保持體內血液的相對穩定。而且獻出的血量只佔很小一部分,對正常的血液循環並無影響。

有少數人獻血後會感頭暈,有極個別人獻血後的幾天內, 會出現血壓偏高或偏低現象,這是由於精神緊張、興奮,使大腦皮質功能暫時失調所致。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只要注意休息,保持情緒穩定,血壓就會很快恢復正常,正常獻血是不會影響血壓的。有些人怕獻血後傷了“元氣”,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世界獻血日|獻血會不會傷元氣?

為什麼要提倡無償獻血?

眾所周知, 目前還沒有可用於臨床輸血的人造血,臨床輸血所需的血液只能從獻血者採集。但是, 輸血後有可能感染血液中攜帶的病毒等病原體。因此, 必須從健康的無償獻血者採血,以確保血液質量和安全。

許多人認為,只要嚴格把好血液的檢測關, 將感染艾滋病病毒和其他病毒(包括乙肝、丙肝)的陽性血檢測出來,就可以保證臨床輸血安全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簡單。因為目前可用於血液常規檢測的方法和技術檢測的對象都是病毒的抗體( 如艾滋抗-HIV, 丙肝抗-HCV ) 或抗原( 如乙肝 HBsAg ), 而不是病毒本身。而當人們感染艾滋病等病毒後,我們所檢測的抗體或抗原在一段時間裡還沒有出現, 檢測結果是陰性,但實際上血液中已存在病毒,並具有傳染性,醫學上稱此階段為 " 窗口期 "。一旦接受了這種貌似正常卻並不正常的血液,就會染上病毒。因此,即使採用目前已經達到很高水平的血液檢驗方法,“窗口期”依然是漏檢艾滋病、乙肝等病毒攜帶者的最主要原因。

如何避免“窗口期”病毒攜帶者的血液製備成患者所用的血液?最好的辦法是無償獻血。這也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戰略之首要。無償獻血者之所以參加獻血,目的只有一 個:幫助他人,奉獻社會。有這種境界的人,總體素質高,而具有高危行為的概率低。即使在獻血前的諮詢中得知自己不適合獻血時,也會主動退出。據研究資料顯 示,在採供血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從無償獻血者採集的血液的安全性比賣血者血液高5~10倍。可見,無償獻血是保證血液安全的基石。

世界獻血日|獻血會不會傷元氣?

近親屬獻血並輸血一定安全嗎?

由於供血者和受血者之間有一個“HLA單倍型”相同,受血者若因疾病等原因導致免疫功能缺陷或被抑制,不能識別並排斥供血者血液中的免疫活性淋巴細胞,後者在受者體內增殖並攻擊、破壞其組織器官及造血系統,會導致輸血相關移植物抗宿主病。 這是一種嚴重的輸血併發症,一旦發生,死亡率高達90%以上。因此,應儘量避免使用近親的血液。若一定要輸近親的血液,輸血前必須對血液進行輻照。我院引進全省唯一一臺醫院內血液輻照儀,使用輻照血液,進一步保障輸血安全。

近年來,浙大一院積極開展社會公益活動,每年兩次舉行職工獻血活動,我院職工積極參與無償獻血活動,更多的人加入壯大了無償獻血志願者的隊伍,用赤誠之心托起社會關愛,以身體力行實現浙一人尊重生命、大愛無疆的精神傳承。


內容來源:浙大一院工會辦公室、浙江獻血、大眾醫學

內容科普指導:浙大一院輸血科謝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