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杏花樓排網紅青團,這條路還有上海最大書城和老爵士

除了在杏花樓排網紅青團,這條路還有上海最大書城和老爵士

今天的福州路有些舊了,甚至有些破敗。杏花樓裡,推杯換盞的,早已不再是魯迅和王韜,但透過暮春時節茂盛的梧桐枝椏,依然可見大大小小的書店招牌。它被譽為“中華文化第一街”,散佈著上海書城、古籍書店、外文書店、科技書店等大型書店以及多家筆墨紙硯館。就連騎著三輪車擺地攤的小販,所賣的也是報刊書肆、筆墨箋扇、儀器文具等,充滿文化氣息。

除了在杏花樓排網紅青團,這條路還有上海最大書城和老爵士

《三明治雜誌》曾經寫道:“是誰殺死了福州路?”一個人的毛筆廠、書按斤稱六塊八一斤、大書店轉型。

現在人都會網購,很多人不上這裡來買了。陳容霞只接私人定製的毛筆,“有些客人會要我上門,去他家書房,告訴我具體要求。好用的毛筆對毛的要求高,收藏為主的對木頭有要求。” 有的時候,會有幾個書法愛好者一起定,總價有幾萬塊。現在更多人定製胎毛筆,用嬰兒頭髮做,只是作為紀念品。

除了在杏花樓排網紅青團,這條路還有上海最大書城和老爵士

除了在杏花樓排網紅青團,這條路還有上海最大書城和老爵士

現在福州路依舊是上海書店最集中的區域:大眾書局、外文書店、古籍書店、百新書局、上海書城一字排開。但你站在這裡時,卻很難感受到歷史的一瞥,它也遠不如九十年代那麼熱鬧。這裡曾被認為是“海派文化”起源地:梅蘭芳等北方名角在此一唱成名;路的西頭,原公共租界裡的娛樂世界,直到1948年,這裡就有幾百家妓院。在東頭,僅報館就有《申報》、《新聞報》等十餘家,市民守在門口等最新消息為當時一景。

除了在杏花樓排網紅青團,這條路還有上海最大書城和老爵士

除了在杏花樓排網紅青團,這條路還有上海最大書城和老爵士

“我是1947年到上海來的,那時候福州路一帶已有一百多家書店,不僅馬路上,弄堂裡都是。”原上海圖書總經理俞子林被澎湃新聞採訪時說道。但近十年,思考樂書局、上海科技書店、商務印書館等相繼關門。沒人會否認,誠品書店、言幾又、方所、衡山和集的興起,代表了年輕人對書店需求有了變化。他們更願意去一個複合型空間,看書之餘能喝杯咖啡,看看展覽與家居。許多書店也在細分化做努力,比如庫布里克,引進更多藝術、設計類書籍、臺版書、獨立出版物,吸引有消費力的專業讀者。

上海書城

福州路465號

除了在杏花樓排網紅青團,這條路還有上海最大書城和老爵士

20年前,上海書城剛剛開業。營業面積超1萬平方米,加上七層的零售空間,被當年媒體稱為“世紀之交的禮物”。它也承載了許多上海人童年關於書店的記憶!

除了在杏花樓排網紅青團,這條路還有上海最大書城和老爵士

和小書店相比,這裡空間很大,書都分門別類很齊全,記得小時候第一次來這裡,簡直感覺到了天堂!從教輔書到小說,從電子書到音樂專輯,上海書城幾乎能滿足你所有需要。

外文書店

福州路390號

除了在杏花樓排網紅青團,這條路還有上海最大書城和老爵士

外文書店,顧名思義就是專門經營原版外文書的書店,在這裡,你能找到各種原版外文書籍,小說、人物傳記、旅行,或是生活百科皆是應有盡有。

就連原版的日本漫畫都能在這裡找到!二樓主打語言學習類書籍,聽說讀寫相關的都很豐富,正在學習語言的小夥伴一定能在這裡找到各個階段需要的學習資料。

它的前身是僅次於商務、中華書局的“世界書局”,當時因其門面被漆成紅色,故又有“紅屋”之稱。現在你可以在這裡看到最流行和暢銷的外文原版書。至於各種外文工具書當然是應有盡有,品種繁多。在外文書店的三樓是美術書店,這裡可以買到各種畫冊和進口的美術攝影雜誌。

如今的外文書店,不再承擔文化體系建構的作用,更多時候,是一個文化消費空間,被打上一種小資的生活方式,或滿足眾多在滬的外籍人士、精英人士的購書需求。這些西文書店的新一輪蓬勃發展,也是上海城市文明,在新的時期,衍生出新的內容的表現。

上海古籍書店

福州路401號

除了在杏花樓排網紅青團,這條路還有上海最大書城和老爵士

看到很多老爺爺老奶奶在看書,感動,不過觸動更深的是看到一個和我一般大的女孩在看古文書,突然覺得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是需要有人去傳承的。方言和古老文化在慢慢的消逝,而我們應該多保護自己國家的精髓。

上海藝術書坊

福州路424號

除了在杏花樓排網紅青團,這條路還有上海最大書城和老爵士

應該是藝術汪的最愛吧,裡面有很多專業的書籍,也有很多關於生活,電影的相關書籍,很棒,值得一去。

喜歡書裡一句話:“在紛擾世界,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在福州路,除了去淘買書籍,你還能對著路旁的老建築拍拍照,去逸夫舞臺聽場戲,在筆墨博物館賞文房四寶,嚐嚐杏花樓的上海點心或本幫菜。

杏花樓

除了在杏花樓排網紅青團,這條路還有上海最大書城和老爵士

說起杏花樓,大家都知道是上海灘的老牌子啦!這兩年特別出名的網紅青團,也著實讓這家老字號,又在上海灘上火了一把!插播一句,杏花樓的鹹蛋黃肉鬆青團無論顏值或者口感都在魔都能夠數一數二的!

除了在杏花樓排網紅青團,這條路還有上海最大書城和老爵士

黃河路上的杏花樓原為始創於1851年的“探花樓”,距今已有167年的歷史,當之無愧的上海老字號。因為名氣不夠大,老闆重新翻修,並在一位先生建議下改名“杏花樓”,店招牌來自清朝榜眼朱汝珍之手,一直保留至今。

除了在杏花樓排網紅青團,這條路還有上海最大書城和老爵士

除了青團,店裡的許多蒸點、糕點、本幫菜也是深受上海幾代人的喜愛,比如說小編就很喜歡她們家的月餅。奶椰蛋黃、綠豆都是我的愛呀!

地址:福州路343號二樓

王寶和酒家

除了在杏花樓排網紅青團,這條路還有上海最大書城和老爵士

說起王寶和,大概歷史要說到清朝乾隆九年,200多年的歷史也是讓小編著實敬佩。也不愧是有“蟹大王,酒祖宗”之稱的~

既然有蟹大王之稱怎麼能不提到他們家的大閘蟹呢?!每到吃蟹的季節,他們家一定是魔都吃蟹的最佳選擇!個頭很足,鮮嫩肥美的,一個根本解決不了吃貨的饞性!

除了在杏花樓排網紅青團,這條路還有上海最大書城和老爵士

他們家的主題大概也是將蟹進行到底……“芙蓉蟹粉”、“翡翠蝦蟹”、“流黃蟹門”、“陽澄蟹卷”等,道道不離“蟹”字,還有一客皮薄餡嫩,滷汁充足的蟹粉小籠,喜愛蟹的真的是想常年駐紮在他家吧~

地址:福州路603號(近浙江中路)

老正興

除了在杏花樓排網紅青團,這條路還有上海最大書城和老爵士

迄今已有150年的歷史,食肆經營者祝正平、蔡任興合夥開菜館,以姓名中各一字命名為“正興館”。因冒名者甚多,遂改名“老正興”,並冠以“同治”二字。在上海,老正興被譽為“飯店之王”。

除了在杏花樓排網紅青團,這條路還有上海最大書城和老爵士

正興菜館的草頭圈子,可是當年上海灘大亨杜月笙的最愛。先燉煮再以醬油等肉湯燜煮,最後大火生煸,放在草頭上,“吃油”的草頭恰好吸足圈子的油膩,吃起來草有肉感,肉有草香。

地址:黃浦區福州路556號

特色:草頭圈子 其他:紅燒荷包翅,蝦子大烏參,油爆河蝦

“上海最有靈魂的地方”

老闆是演員林棟甫,開了很多年的老店,房子也是老古董了。

除了在杏花樓排網紅青團,這條路還有上海最大書城和老爵士

House of Blues & Jazz是上海最早的藍調爵士音樂現場酒吧,也被滬上爵士樂愛好者譽為“上海最有靈魂的地方”。走進這裡,彷彿走進了古的老歐洲酒吧,灰色的尖頂小屋,木質的吧檯和桌椅,牆面還掛滿爵士名伶的大幅黑白照片,瀰漫著濃郁的懷舊氛圍。

除了在杏花樓排網紅青團,這條路還有上海最大書城和老爵士

在House of Blues & Jazz聽音樂,就像參加了一場上流社會的演出,每個人都專心地沉浸在鋼琴、貝斯、薩克薩的簡單組合中,靜靜地欣賞著那份純正的爵士味道。

除了在杏花樓排網紅青團,這條路還有上海最大書城和老爵士

音樂特色:演出樂隊是老闆從各個國家邀請來的,除了當下最新的流行歌,最常演唱的還是懷舊的經典歌曲。不時還會請到幾位上了年紀的老先生來駐唱,他們唱起歌來,特別有feel~

地址:福州路60號(近外灘)

營業時間:18:00-2:00(21:30後開始演出)

希望某一天,你跟朋友提起上海,提起人民廣場和南京路商圈,心裡浮現的除了萬年不變的外灘或杜莎夫人蠟像館、川流不息摩肩擦踵的步行街,還有它們附近這條安靜的小馬路,和它曾歷經的輝煌過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