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留著北上廣深打拚,還是回老家求安穩?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繼續留著北上廣深打拼,還是回老家求安穩?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近日,得了些空閒,和好友聊起了天。

好友問了一個問題:究竟什麼才是長大?我從廣州回到老家工作,是所謂的長大,還是倒退呢?

突然,我陷入了沉思。

1.

兒時,你在父母的懷抱下度過童年時光,期間,你未曾獨自一人離開過家,也未曾一個人獨立自主的生活過。

後來,因為初中學校離你的家有些距離,你需要在校住宿,可能也就每週才能回一次家了。

聽到這個,你突然就懵了,你從未一個人生活過,這個未知的未來讓你感到恐懼,你流著淚告訴你父母,你不想住校。

父母語重心長的對你說:“孩子,沒事的,就像平時爸爸媽媽不在家,你一個人在家時那樣生活就可以了,學習累了就休息會,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無可奈何之下,你似懂非懂地開始了新的學校生活。

慢慢地,你開始適應住宿生活了,和同學們一起玩,一起學習,一起吃飯……,你心中的恐懼已然蕩然無存了,你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

這一刻,好像,你在慢慢地靠近長大二詞了。

2.

離家獨自一人生活,從初中開始,就好像成了你的常態,你不想這樣,可又不得不這樣。

興許是你已經習慣了,拖上行李箱,背對著父母,一句話也沒說,就這樣開始你的高中、大學住宿生活。

直到大學畢業,你想要去往更遠更大的地方闖蕩,這個時候,你已經習慣了離別,或許你經歷得多了,反而更容易觸動內心深處的情緒了。

你不捨的情緒躍然於臉上,差一點眼淚就嘩啦啦地流下來,可你還是強忍住眼裡的淚水。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再見,再次相見,願我們都前途一片光明,未來指日可待。”

你在同學面前忍住了淚水,可你在父母面前卻流下了隱忍多時的眼淚。

你無法不難過,從初中就開始離家,直到現在,你從未好好地陪伴過父母,你總是匆匆回家,又匆匆離家。

如今,你卻還想要飛得更遠更遠,你沒辦法說出:爸媽,要不我回家找工作吧。

你知道你想要的,你追求的,只有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才能給你,即便撞破了南牆,你也不後悔。

你在想,長大的意義可能就是這樣吧。

3.

後來,在大城市裡孤軍奮戰,一個人學習,一個人讀書,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逛街,一個人看電影……

好似,很多,都變成了自己一個人了,不再像以前那樣成群結隊了,因為你知道,成長路上,少不了孤獨的旅程,恰好,孤獨,就是你增值自己最好的時候,孤獨成患,也一樣活得自在灑脫。

想家的時候,給父母打個電話,你學會了報喜不報憂,最終都匯聚成一句話:爸媽,我一個人在外挺好的,你們要照顧好自己。

電話那頭隱忍的淚水,始終未曾流下,因為你不想讓父母擔心。

突然之間,你好像明白了長大需要獨自承擔些什麼。比如孤獨,比如你的堅持。

4.

工作是你人生中必經的一個階段。

你喜歡大城市,更多的是因為大城市的能容;它容下了你所有的喜怒哀樂,你的夢想,你的野心,你的不甘……

你起早摸黑,加班加點,竭盡全力地想把工作做好做極致。

可有時,你趕方案、做策劃、聊客戶等等,直到深夜,天天如此,用盡了全力,最後得到的卻是:

“XX,方案不行,你再寫一個”。“XX,這策劃的重點沒有鏈接起來,重新寫一份”。

“XX,這麼久了,你還沒拿下那個客戶,你該好好反思下了”。

……

諸如此類的話語,你聽到不下百遍了吧。

你開始懷疑,你苦苦掙扎留在這裡的意義是什麼?

眼裡心裡手裡,全都是工作,使盡了全力,最後還是搞砸了。

在你心灰意冷之際,突然,你看到了光。

“XX,可能是因為你最近情緒不太對,放你兩天假,回來再好好加油”。老闆對你說。

“XX,太晚了,趕緊回去吧,策劃還沒趕出來,明天再加油。”領導發來信息。

“XX,我這裡有一些前輩們的成功案例,你拿去看看,說不定對你有幫助。”同事遞來一份文檔。

你選擇繼續留在這個城市,選擇繼續努力奮鬥,因為這座城市的能容,因為老闆的關心,因為領導的體貼,因為同事的幫助……讓你重新燃起了希望……

這個世界,這個城市,這裡的人,並沒有那麼無情冷酷,相反,在你身邊蔓延著很多日常的小確幸小溫情,因為這些,你更願意留在這裡,去追求你的大夢想。

我想,此刻的你知道了何謂長大。

長大就是:

離開父母時,心懷感恩,時常問候。

與友告別時,再見在言,再見在心。

追求夢想時,明確方向,不畏艱險。

參加工作時,敢於承擔,竭盡全力。

面對選擇時,認清渴求,果斷抉擇。

5.

於是,我敲下一段文字:

長大,不過就是:

敢使勁折騰,也敢歸於寧靜。

敢承擔最難,也敢享受最好。

敢用力成功,也敢用力失敗。

敢在逆流時迎難而上,也敢在激流時選擇退下。

你選擇回家工作,那是你在綜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多方面思考後作出的選擇,無所謂對與不對,只有值不值得。所以不必糾結,只要你認為值得,那就勇敢地去做。

點擊,發送。

好友立即回了我一句:我明白了,外加一個調皮的表情。

6.

最後,我想以周冬雨為丁丁張的新書《只在此刻的擁抱》,獻聲出演的預告片《那是你》裡的旁白結尾:

大學畢業,離開家,去更大的世界闖蕩,說再見的時候,不讓自己哭出來的,那是你。

想家的時候,也只說,我挺好的,那是你。

住在一個小房子裡,悉心裝扮它,那是你。

後來累了,也就變得擁擠雜亂,也可被當成家,賴在床上不起來,那是你。

站在擁擠的地鐵裡,腳跟拼命地找到自己的位置,那是你。

一個人吃飯,像對自己的交代,那是你。

偶爾去大聲去歌唱,午夜突然覺得寂寞,那是你。

手機裡,有一個再也不用聯繫的人,那是你。

偶爾心血來潮,給自己做頓不好吃的飯,那是你。

笑著面對早晨,對著自己喊加油,那是你。

又有點挫敗的走進黑夜裡,覺得自己要被世界放棄了,那是你。

第二天滿血復活了,那是你。

愛幾個人,傷幾次心,醉幾次酒,搬幾次家,走幾段路,一個人就這樣長大了,我知道,那是你。

每一個厲害的你,每一個不同的你,每一個珍貴的你,那是你。

謝謝你的成長,謝謝你的長大。

請繼續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