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解讀「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论坛」解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蔣朝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一新戰略將全面激發農村發展新活力,必將在新時代新徵程中,讓我們在開江美麗的田野上收穫新的希望。

如何理解“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總要求呢?筆者以為: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也是推進經濟建設的首要任務。從目前來看就是要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訓農村發展新動能為主線,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升級,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生態宜居”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實現生態宜居理念上要實現三大轉變,抓手上要完成四大任務。即理念上要實現三大轉變,第一個就是要轉變發展觀念,把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二個要轉變發展方式,要構建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綠色生態系統。第三就是要轉變發展模式,發展模式轉變要健全以綠色生態為保障的農業政策。抓手上要完成四大任務。第二是在加大農業生態系統保護力度上要取得新進展。第三是在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的生態補償機制上,要取得新突破。第四是在發展綠色生態新產業、新業態上邁出新步伐。

“鄉風文明”是加強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在整個鄉村振興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避免過去的只抓經濟,不抓文化的問題。換句話說,既要護口袋,還要護腦袋。實現鄉風文明主要抓好幾件事,第一,要加強農村的思想道德建設,立足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發展軟實力,更重要的是發掘繼承、創新發展優秀鄉土文化,這不僅是概念,還是產品產業;第二,要充分挖掘具有農耕特質、民族特色、區域特點這樣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三,要推行誠信社會建設,要強化責任意識、規則意識、風險意識。第四,要加強農村移風易俗工作,比如:文明鄉風,良好家風,純樸良風;最後,要搞好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包括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治理有效”是加強農村政治建設的重要保障。要把鄉村社體系建設問題,作為鄉村建設的牛鼻子,建立和完善以黨的基層組織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務監督組織為基礎,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合作組織為紐帶,各種社會服務組織為補充的農村治理體系。加強農村基層工作、農村基礎工作“雙基”工作。

“生活富裕”是建立美麗社會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要讓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的成果,一是要拓寬農民的收入渠道,促進農民致富增收;二是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基層公共服務水平;三是要開展村莊的人居環境整治,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蔣朝銀,男,供職於開江縣宣傳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