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併購恩智浦25日迎大結局 靜等中國監管「鬆口」

【訊】歷時超過19個月的高通併購恩智浦將在25日迎來大結局,這場併購的中國區反壟斷審查若不能在25日前通過,高通需要向恩智浦支付20億美元的分手費,以此終止這筆半導體行業史上規模最大的、金額超過440億美元的併購交易。

已獲8國批准 只等中國“鬆口”

綜合上海第一財經網、新浪科技報道,高通公司相關負責人稱,本週必然是大結局,25日晚11:59是合同約定的收購截至時間,同時也是觸發20億美元分手賠款的時間。但現在,高通公司還未獲得中國監管機構的反饋。

“不可能拖下去,這麼拖下去沒法跟股東交代,成本太高了。”該人士稱,“一般是通過公司的外部律師與總局聯繫,但現在還沒有任何消息。”

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相關負責人稱,目前還沒有接到和反壟斷相關的通知,如果有相關消息,將通過官網發佈。

這場曠日持久的併購需要得到全球9個主要監管部門(美國、歐盟、中國、韓國、日本、俄羅斯等)的批准,目前僅剩中國反壟斷機構未做出決定。

然而,在這場併購最焦灼敏感的時間節點上,卻撞上了美中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多重博弈,其未來走向,不論成功與否,都將對全球產業帶來深遠影響。與此同時,歐盟反壟斷監管機構也加強了對高通的指控。

高通并购恩智浦25日迎大结局 静等中国监管“松口”

今年2月,美國高通公司在西班牙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展出5G無人駕駛概念車。(圖片來源:新華社)

有了恩智浦 高通或成汽車電子領域老大

對於高通來說,從十年前開始,它所申請的技術專利中涉及車輛相關技術的數量就不斷上升,甚至儲備了具有革命性質的新能源汽車無線充電技術,但比起競爭對手們的追逐,並沒有明顯優勢。

拿下恩智浦,情況可能就變得不一樣了。

“恩智浦主要在汽車電子、物聯網還有手機安全方面有不錯的技術,跟高通形成互補。因為無論是電動汽車、物聯網都是行業關注的方向,高通的技術此前主要集中在手機領域,如果不想錯過未來的發展契機,進行收購可以理解。”半導體行業專家王豔輝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在2014年全球車載芯片市場排行上,恩智浦僅排在第五位,但到了2015年卻攀升至榜首。

“高通的收購,相當於直接獲得了全球15%的車載芯片市場。”王豔輝對記者說,高通收購恩智浦後不僅涵蓋汽車芯片和NFC技術(近場通信),還將通過全球最廣泛的銷售渠道控制調制解調器、NFC、WiFi等基帶芯片市場。

也正是因為這樣,不少汽車電子的從業人員表達了擔憂。

電子創新網CEO張國斌此前表示,如果在汽車電子領域加強互動,中國廠商就真的徹底沒戲了。“一個是數字老大,一個是模擬老大,如果在汽車電子領域強強聯手,中國廠商將會承受非常大的壓力。”

集邦諮詢拓墣分析師姚嘉洋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果合併成功,對於傳統的車用芯片業者如意法半導體(ST)、英飛凌(Infineon)、瑞薩(Renesas)等,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高通可望取得更多車用領域的客戶群,與此同時,也能分散近年智能型手機成長趨緩的風險。

而對於合併失敗,高通收購會尋求其他收購方案,姚嘉洋表示,如果高通的最終目標是要擴大在車用市場的市佔率,那麼,採取收購車用半導體的目標應該是高通必須要執行的策略。

超過19個月的坎坷收購之旅

高通是一家美國公司,而恩智浦的總部位於歐洲荷蘭,這筆收購計劃早在2016年10月就公之於眾,只不過當時沒有人會想到,這筆收購竟然如此一波三折。

起初收購報價為380億美元,是半導體行業最大的收購項目,一般來說,各國反壟斷審批會成為主要的阻力。為了讓各國監管機構放心,高通做出一系列調整,比如承諾在未來8年繼續對外授權恩智浦的MIFARE技術,且授權標準保持不變。棄收購恩智浦NFC標準必要專利以及部分非標準必要專利,這些專利會轉移給第三方,而對於高通獲得的恩智浦非必要專利,願意免費提供授權。這一舉動也算是頗有誠意,因此歐盟今年1月經批准了這一交易。

不過實際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波折來自恩智浦的股東。就在歐盟批准這一交易之後,恩智浦的股東發起訴訟反對交易,原因是他們認為高通低估了恩智浦的價值,其實也不難理解,這項收購的估價是2016年10月份開始的時候估算的,這一年當中,恩智浦的業務良性發展。隨後高通調整報價,總估價達到了440億美元,

不過,促使高通公司同意調整估價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去年年底,博通1400億美元收購高通這一威脅,博通甚至要進行惡意收購。當然這一方案最終被沒夠政府阻止,特朗普政府以交易可能威脅國家安全為理由在今年3月份否決了這一收購。

但如今,美國政府的決策同樣也成為了高通收購恩智浦的阻力。

今年4月,歷經一年時間,中國商務部首次對外披露該併購的經營者集中審查的實質性進展。

彼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稱,商務部正在根據《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依法對高通公司收購恩智浦半導體公司股權案進行審查。由於該交易在行業內將產生深遠影響,對市場競爭可能不利,調查機關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調查取證和分析,並已就此交易向高通公司提出競爭關注,與高通公司就如何消除交易產生的不利影響進行磋商。

高峰說,對於高通公司已經提出的救濟措施方案,調查機關進行的市場測試初步反饋認為,高通公司方案難以解決相關市場競爭問題。4月16日,高通公司申請撤回申報,並已重新申報。

中國最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多年來分散在商務部、發改委、工商總局的反壟斷執法機構合併,統一歸屬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5月中上旬,中國商務部反壟斷局也正式併入新成立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據悉,目前依然是商務部原班人馬負責該案進展。

為什麼需要中國同意?

根據中國現行的《反壟斷法》和商務部發布的《關於經營者集中申報的指導意見》的規定顯示,經營者只要在全球年營業額合計超過100億元(人民幣,下同),並且至少兩家經營者上一年度在中國境內營業額超過4億,那麼就應向中國商務部申報,以進行反壟斷審查。

而收購行為是非常典型的模式,高通和恩智浦的全球收入以及在華業務規模都遠超申報標準,高通是中國最大的SoC供應商,恩智浦也是半導體行業的巨頭,這兩家公司都將中國視作重要市場。因此,這筆收購必須要通過中國反壟斷機構的審查。

實際上,不僅僅中國有這樣的要求,世界各國都有類似的的審查方案和規定。美國也曾經否決過兩家歐洲公司的併購,反之亦然。當然,以這次收購為例,高通也可以執意收購恩智浦,並不通過中國的批准,但會因為這種一意孤行的行為而受到在中國市場的限制,意味著這兩家公司將會失去這一市場,顯然和是任何理智企業都不會冒的風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