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收藏,浪跡古玩市場9年,3個字教你少花錢走進古玉門(乾貨)

玩玉都會走彎路,關鍵是心態。筆者2009年開始接觸玉器,9年來一直對古玉鑑定興趣不減,也曾多次吃藥。在古玉收藏道路上,吃的每一顆藥,都是走出來的助推劑。前提一定是修心,矇蔽了雙眼沒事,矇蔽了內心就壞了。


一、看

1、看書

我買了好多古玉鑑定的書,全套《楊建芳師生古玉研究會》的圖錄與論文集,陳啟賢關於古玉工藝的實驗室還原法,楊伯達《中國出土玉器全集》等,看書一定要看館藏品介紹,千萬不要看亂七八糟的“磚家”寫的,誤人一生。館藏品的書,一定要看高清彩版,最好帶微距放大圖,這樣可以清晰瞭解工藝痕跡。論文集,可以看黑白線版,楊建芳老師的論文集,強烈推薦給大家,相信一定會有所幫助。

另外,還要看歷史書,比如《西周史》,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等級制度、喪葬制度、服飾風格等等,對我們鑑定古玉十分重要。

收藏收藏,浪跡古玩市場9年,3個字教你少花錢走進古玉門(乾貨)

2、看館藏品

接觸古玉以來,我開始著迷一般喜歡上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山西省博物館、徐州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山東省博物館、青州博物館、青島博物館……只要有機會去一座城市,我總會跑去當地的博物館,迅速找到玉器展廳,如飢似渴,兩眼放光,盯著不放,恨不得完全印在腦子裡。看工痕,看沁色,看光氣,看神韻,儘管隔著玻璃,但總比沒見過強。

收藏收藏,浪跡古玩市場9年,3個字教你少花錢走進古玉門(乾貨)

3、看電視

收看考古發掘類視頻,比如《探索發現》、《考古中國》等,這些節目大都是紀實性的,能夠真實再現古墓出土時候的樣子,我們可以清晰感受到墓葬環境、土壤、地下水、棺槨佈局、陪葬坑方位等,瞭解了墓葬的樣子,才能對古玉受沁情況有所瞭解,而不是靠自己瞎猜。比如看了紅山文化積石冢,也就不難理解紅山玉器受沁少的原因;良渚文化墓葬常泡在水裡,雞骨白特別多;徐州漢墓依山為陵,因此玉器光氣極好,看上去跟新的一樣。

收藏收藏,浪跡古玩市場9年,3個字教你少花錢走進古玉門(乾貨)

二、買

光看不買,是絕對不行的,應該是多看少買。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電視節目上的專家,口裡頭頭是道,但全是理論,估價幾百萬,你幾十萬賣給他,他都不要。為什麼?沒有做到知行合一。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謂實踐,就是既讀過大量書籍,瞭解了古玉的理論基礎,又隔著玻璃看過成千上萬的館藏品,還買過一部分普品小件、殘品標本等,這個過程,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在這個過程中,誤入歧途,大量購買仿品,或者走入了國寶幫的圈子,貽誤終生。

收藏收藏,浪跡古玩市場9年,3個字教你少花錢走進古玉門(乾貨)

三、悟

這個字,看起來形而上學,其實很接地氣。悟性其實是對神韻的把握,悟性不是靠蒙,而是刻意練習的結果。經過前面的幾個過程,有了理論,也上手了大量真品,這時候,會自然產生一種審美,假東西放在眼前,慘不忍睹。恰如傅儀皇帝,從小生活在故宮,整天接觸真品,不用學習理論,遇到假的也能看個差不多。所以玩玉,最終一定是靠悟性,才能有所成就,這也是為什麼真正懂古玉的人,鳳毛麟角,大多數都是半瓶子咣噹,因為前面的基礎沒打好,加上人性的弱點,貪嗔痴慢,於是打眼就在所難免了。

收藏收藏,浪跡古玩市場9年,3個字教你少花錢走進古玉門(乾貨)

“看、買、悟”三個字,相互依託在一起,不能分割開。比如光看不買,永遠紙上談兵。沒有理論做基礎,瞎買一通。本文是我9年來的一點點總結,一個字一個字敲了一下午,分享給你們,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文末評論區,歡迎一起交流玩玉心得,我都會一一回復,以玉會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