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收藏,浪迹古玩市场9年,3个字教你少花钱走进古玉门(干货)

玩玉都会走弯路,关键是心态。笔者2009年开始接触玉器,9年来一直对古玉鉴定兴趣不减,也曾多次吃药。在古玉收藏道路上,吃的每一颗药,都是走出来的助推剂。前提一定是修心,蒙蔽了双眼没事,蒙蔽了内心就坏了。


一、看

1、看书

我买了好多古玉鉴定的书,全套《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的图录与论文集,陈启贤关于古玉工艺的实验室还原法,杨伯达《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等,看书一定要看馆藏品介绍,千万不要看乱七八糟的“砖家”写的,误人一生。馆藏品的书,一定要看高清彩版,最好带微距放大图,这样可以清晰了解工艺痕迹。论文集,可以看黑白线版,杨建芳老师的论文集,强烈推荐给大家,相信一定会有所帮助。

另外,还要看历史书,比如《西周史》,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级制度、丧葬制度、服饰风格等等,对我们鉴定古玉十分重要。

收藏收藏,浪迹古玩市场9年,3个字教你少花钱走进古玉门(干货)

2、看馆藏品

接触古玉以来,我开始着迷一般喜欢上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山西省博物馆、徐州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山东省博物馆、青州博物馆、青岛博物馆……只要有机会去一座城市,我总会跑去当地的博物馆,迅速找到玉器展厅,如饥似渴,两眼放光,盯着不放,恨不得完全印在脑子里。看工痕,看沁色,看光气,看神韵,尽管隔着玻璃,但总比没见过强。

收藏收藏,浪迹古玩市场9年,3个字教你少花钱走进古玉门(干货)

3、看电视

收看考古发掘类视频,比如《探索发现》、《考古中国》等,这些节目大都是纪实性的,能够真实再现古墓出土时候的样子,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墓葬环境、土壤、地下水、棺椁布局、陪葬坑方位等,了解了墓葬的样子,才能对古玉受沁情况有所了解,而不是靠自己瞎猜。比如看了红山文化积石冢,也就不难理解红山玉器受沁少的原因;良渚文化墓葬常泡在水里,鸡骨白特别多;徐州汉墓依山为陵,因此玉器光气极好,看上去跟新的一样。

收藏收藏,浪迹古玩市场9年,3个字教你少花钱走进古玉门(干货)

二、买

光看不买,是绝对不行的,应该是多看少买。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电视节目上的专家,口里头头是道,但全是理论,估价几百万,你几十万卖给他,他都不要。为什么?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谓实践,就是既读过大量书籍,了解了古玉的理论基础,又隔着玻璃看过成千上万的馆藏品,还买过一部分普品小件、残品标本等,这个过程,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误入歧途,大量购买仿品,或者走入了国宝帮的圈子,贻误终生。

收藏收藏,浪迹古玩市场9年,3个字教你少花钱走进古玉门(干货)

三、悟

这个字,看起来形而上学,其实很接地气。悟性其实是对神韵的把握,悟性不是靠蒙,而是刻意练习的结果。经过前面的几个过程,有了理论,也上手了大量真品,这时候,会自然产生一种审美,假东西放在眼前,惨不忍睹。恰如傅仪皇帝,从小生活在故宫,整天接触真品,不用学习理论,遇到假的也能看个差不多。所以玩玉,最终一定是靠悟性,才能有所成就,这也是为什么真正懂古玉的人,凤毛麟角,大多数都是半瓶子咣当,因为前面的基础没打好,加上人性的弱点,贪嗔痴慢,于是打眼就在所难免了。

收藏收藏,浪迹古玩市场9年,3个字教你少花钱走进古玉门(干货)

“看、买、悟”三个字,相互依托在一起,不能分割开。比如光看不买,永远纸上谈兵。没有理论做基础,瞎买一通。本文是我9年来的一点点总结,一个字一个字敲了一下午,分享给你们,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文末评论区,欢迎一起交流玩玉心得,我都会一一回复,以玉会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