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量少耗時少,首例ESD手術順利完成

出血量少耗时少,首例ESD手术顺利完成

手術進行中

隨著政校合作共建醫院工作的深入推進,廣州中醫藥大學順德醫院(順德中醫院)柔性引進的廣東省中醫院黃紹剛教授消化內科團隊。

6月2日,廣州中醫藥大學順德醫院完成首例胃粘膜下腫物ESD(內鏡下粘膜剝離術)。據瞭解,當天接受手術的是一名64歲的女性患者。

根據胃鏡所顯示的情況,廣州中醫藥大學順德醫院內二科主任張雙喜診斷為粘膜下腫瘤,考慮為平滑肌瘤,適合進行ESD治療。

手術當天上午,黃紹剛及其團隊早早到達醫院內鏡室,在周密的術前準備和團隊的緊密配合下,黃紹剛用其純熟穩定的ESD技術完成了手術。整個手術過程,出血量極少,僅耗時30分鐘左右。

據瞭解,目前廣州中醫藥大學順德醫院已開展了多項內鏡治療技術,如內鏡止血、胃造瘻、胃腸道息肉切除術及支架放置術、食管靜脈曲張硬化劑注射術和套扎術、ERCP如內鏡下胰膽管結石取出術、胰膽管腫瘤支架放置術等;胃腸鏡室硬件配備逐步完善,已經具備開展ESD的成熟條件。

此外,近期得到廣州中醫藥大學的支持,以及人才和技術的不斷引進,廣州中醫藥大學順德醫院消化內科在醫療技術、科研、教學、學術等領域正不斷向前發展,醫護人員的臨床診療技術也得到快速提高。這次首例胃粘膜下腫物ESD的成功實施,更是標誌著廣州中醫藥大學順德醫院消化內科臨床及內鏡技術水平再上新臺階。(蔡珮恩 通訊員/郭潔儀)

名詞解釋:ESD

ESD(內鏡下粘膜剝離術)是近年治療胃腸道早期癌、巨大扁平息肉、粘膜下腫瘤的新技術,與傳統手術方法相比,充分體現微創治療的優越性。從療效來看,與傳統開刀手術基本持平,但從術後併發症、患者恢復情況及醫藥費用等方面,具有無可代替的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