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是怎麼看待鬼神這個問題的?

諸子百家是對春秋、戰國、秦漢時期各種學術派別的總稱。當時的社會處於階級關係的大變革時期。國家林立,天子地位旁落。因此造就了這一時期的思想流派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據《漢書·藝文志》的記載,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但是其中比較著名的、影響大、流傳廣的有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因為所處的階級不同,生活的環境差異,和所經歷的所學習的不同,這些流派在諸多問題上的看法,都存在自己獨特的觀點。包括對我們未知的鬼神的看法,也是各具特色。

諸子百家是怎麼看待鬼神這個問題的?

孔子

儒家,其創始人孔子對待鬼神的態度可以從《論語》中一窺究竟。《論語·雍也第六》中有“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意為把心力花在更好的建設和維護“人道”,百姓教化,也就是前輩說的“社會秩序的學問”,而不是不可琢磨的鬼神身上。《論語·述而第七》中有“子不語怪,力,亂,神”。朱子註釋說:鬼神,是造化的形跡,雖然不是虛假而不正當的,但卻並非窮究事理便能瞭解,不能輕易瞭解,所以才不輕易對人說。從這裡可以看出最起碼孔子是不否認鬼神的存在的,但是卻沒有了解鬼神的勇氣,所以把精力主要用於“盡人事”上面,對未知的鬼神保持一種敬畏之心。

道家,兩個主要代表人物對鬼神的看法存在差異。老子主張弱化鬼神,使之屈從於“道”,主張道法自然。在老子心中,自己的“道”就是解釋世界萬物的唯一鑰匙。所以鬼神也只能屈存於“道”。莊子對於人力神力的一個總結是:故知天樂者,無天怨,無人非,無物累,無鬼責。故曰:“其動也天,其靜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而萬物服。”意思是隻要遵循大道做事情,上天不會抱怨,鬼神不會責備。因此在大道流行的社會里,就不會出現鬼神作祟的事情。在莊子的眼裡,鬼神已經成為自己學說裡面一種具體的形象,就像自然規律一樣,正確運用就行。這個與老子相似,但是描述的更加的具體。

諸子百家是怎麼看待鬼神這個問題的?

老子

墨家,墨子,提倡尊天事鬼。墨子的“天”“天意”是一種非人格非神格的意志,是一種超自然的能量,它能有慾念、有權威,是無所不在的法則。他指出人要放棄“有命”成見,執“非命”即接受“上帝山川鬼神”,即所謂的天意。可以看出來鬼神在墨家的地位是最高的。

諸子百家是怎麼看待鬼神這個問題的?

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等人都提倡依法治國,強調法治的力量。法家強調人的主觀努力,提倡認識事物的客觀規律,來解決問題。對於鬼神法家持明顯的批判態度。

諸子百家是怎麼看待鬼神這個問題的?

陰陽家,創始人為戰國時期的鄒衍,該門派推崇陰陽五行之說。其根本宗旨就是順天道而為之,如何順天道呢,就是按照春夏秋冬四時生長的規律辦事。陰陽家對鬼神等超自然力量持親近的態度,渴望去了解和運用。

諸子百家是怎麼看待鬼神這個問題的?

鄒衍

名家,代表人物惠施以及公孫龍。只說惠施,他強調對物質世界的研究,在其著名的“歷物十事”中可以發現,在"名"、"實"關係上,他是從現實存在出發的,承認"實"是第一性的,而"名"是"實"的反映,是第二性的。希望對物質世界的本質和規律作出哲學的概括。可以理解為惠施是相信實際存在的東西,對鬼怪等虛妄之事從不研究,也不會相信。

諸子百家是怎麼看待鬼神這個問題的?

惠施

雜家,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呂不韋的《呂氏春秋》,其對諸子百家兼收幷蓄,但是顯得龐雜,缺乏自己的核心思想。不過《呂氏春秋》裡面,對陰陽家的一切聽命於“天道”或“牽于禁忌,拘於小數,舍人事而任鬼神”並不認同,而是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強調人的“修德行”、“知義理”的重要性,這點和法家對於鬼神的看法相近。

諸子百家是怎麼看待鬼神這個問題的?

呂不韋

農家,代表人物許行,該學派這一學派主張世上男女都要親自參加勞動,這樣就可以不用刑罰政令而成治世,所以提出"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對鬼神等涉及較少,態度不明。

諸子百家是怎麼看待鬼神這個問題的?

許行

小說家,代表人物西漢虞初。該學派以記錄民間街談巷語,並呈報上級等為主。雖然自成一家,但被視為不入流者,故有"九流十家"之說。小說家者能代表平民社會之四方風俗。對鬼神態度不明。

諸子百家是怎麼看待鬼神這個問題的?

虞初作品

縱橫家,代表人物為蘇秦、張儀。該學派主要憑藉自己的辯才利用天下紛爭的局面,來進行政治活動。這一派的核心利益是政治資源,所以對於鬼神之說如果可以幫助其實現政治目的則加以運用,例如蘇秦就曾以“土語”說君王。

諸子百家是怎麼看待鬼神這個問題的?

蘇秦張儀

兵家,主要涉及軍事理論的研究,其代表人物孫武在其著作《孫子兵法》裡面強調風雨雷電皆可以為兵,但是對鬼神等超自然力量涉及較少。

諸子百家是怎麼看待鬼神這個問題的?

孫子

說完這麼多家學說,發現對於鬼神的看法不盡相同。今天我們肯定是不信鬼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