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十文),精品推薦

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由民國政府發行的一款紀念銅錢,正面“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字樣,十文,背面交叉龍旗。銅幣當時面值以當十、當二十為主,當五十面值的相當少見,非常珍貴。

民國初期銅元主要指民國元年(1912)至民國七年(1918)。其種類有“開國紀念幣”、“共和紀念幣”及鑄有省名的民國銅元等。這一時期新式銅元與清末舊式銅元混合流通,使銅元的混亂程度進一步惡化。

民國中期銅元主要指民國八年(1919)至民國二十四年(1935)。這一時期國內銅元的混亂局面達到頂點。地區性分割使銅地流通呈明顯的區域性,市面上流通的不僅有清代的各類銅元、民國各類銅元,個別地區還流通大面額銅元,如四川大部、湖北、河南局部地區流通五十文至二百文不等的大面額銅元,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也發行有自己的銅元,日偽政權則在他們控制的地區也發行了銅元。因此,這一時期的銅元五花八門,極為混亂。

民國後期銅元主要指民國二十五年(1936)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民國中期後幾年,各地軍閥逐步走向衰落,國民黨政府開始了統一幣制控制金融的進程。這一時期國民黨政府主要發行紙幣,銅元輔幣逐漸被鎳幣所代替。發行的銅元主要有黨徽布圖分幣等。解放前夕,貴州、綏遠還發行了地方銅元,但只是曇花一現。 至此,銅元走完了其短暫的歷程,逐漸退出流通領域。

雙旗幣這類銅元的幣名很明白,便是“中華民國建國紀念幣”。憑據泉幣收藏界的同樣平凡共鳴,對一種泉幣,應當把可以或許明白幣名或表現泉幣最重要特性的一壁稱為“面”,而把其絕對的另一壁稱為“背”,據此咱們應當把此幣最能區別於前朝銅元,並具備光顯的劃時代反動和進步意義的有“中華民國建國紀念幣”(以下簡稱建國紀念幣)字樣的一壁稱為面,而把其對應記值的另一壁稱為背。

雙旗幣是古董骨董界收藏家愛好的藏品,銅黃色的形狀不只給人一種凝重的汗青滄桑感,且全部泉幣的版面分為內外圈兩部分,全體計劃異常過細,英文字母、中文楷體和斑紋計劃圖案精巧,因而在拍場上也吸引了相稱一大批業內藏家們的存眷。

民國扶植後,銅元仍繼承大批流暢應用。1914年,銅元正式改稱“銅幣”,民國刊行的銅幣與雙旗幣的區別是龍紋被換成為了由稻穗構成的嘉禾紋。各省鍛造的銅元大多為兩面叉的旗號圖案,並有“建國紀念幣”或“中華民國銅幣”字樣。

相比近兩年不斷低迷的國內藝術品市場行情,今年錢幣交易顯然要活躍很多,各板塊精品迭出,精彩依舊,珍稀錢幣成交價穩步提高,尤其是明清民國錢幣異軍突起,因存量稀少受到高端藏家青睞,成為錢幣交易市場一個新的熱點。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十文),精品推薦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十文),精品推薦

近日,深圳乾隆國際就有幸徵集到這枚珍品“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此禾穗十文雙旗幣正面圖案為兩株稻穗組成的嘉禾紋,中央豎寫“十文”二字;背面中央為左十八星、右五色旗所組成的兩面交叉國旗圖案,上環為“中華民國”四字。藏品雖經歷了無窮歲月,但紋路依然清晰可見,上面的鏽跡也見證了其歷史的積澱,具有非常明顯的歷史過渡性特徵,有著難以言喻的收藏價值。此枚銅幣保存完好,錢文、輪廓的清晰程度好,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文中圖片均為實物拍攝,此件藏品品想完好,極具收藏價值。此藏品持有者,因為工作事為原因,忍痛割愛,尋找有緣之人。此物品持有者已把實物交接於深圳乾隆國際,如對此物品有興趣之人可以搜索登入深圳乾隆國際 文 化 傳 播 有 限 公 司 官 網 http://www.qianlonggj.com/ ,預約貴賓名額,進行洽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