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夢想」的公司才是最可怕的

(一)

週末,一篇《騰訊沒有夢想》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核心思想在文章的開頭就直言不諱:“騰訊正在喪失產品能力和創業精神,變成一家投資公司。 這家快20歲的公司正在變得功利和短視,他的強項不再是產品業務,而是投資財技 。”

而讓“騰訊到底有沒有夢想”這個話題推向高潮的,還是幾篇反駁和討論文章的相繼出爐,已經可以編成一套繞口令了(誰說騰訊沒有夢想\駁“騰訊沒有夢想”\騰訊需要有夢想麼\騰訊到底有沒有夢想)。

當然,最關鍵還是有自媒體為了流量PS了馬化騰Pony的回應,使得整個圈子的情緒一下子被點燃了。

只有“夢想”的公司才是最可怕的

“夢想”這個詞,騰訊配不配的上暫且不論。但是我敢說,“夢想”這個東西,有一家上市公司特別足,都多到快窒息了,你買不買?

只有“夢想”的公司才是最可怕的


樂視這家上市公司,和我淵源頗深:2014年筆者在保險資管公司內部競選投資經理,投資經理應具備多行業的覆蓋能力,因此需出具一份研究員時主攻行業以外的個股研究報告。作為金融研究員出身的我,挑選了當時大紅大紫的傳媒行業裡大紅大紫的公司:樂視網。

在做完數據整理和公司研究後,本人眼前一黑,彷彿有一圈字幕在無盡的環繞:“今天流的淚,都是昨天腦子進的水。”在扒開賈布斯的過人財技後,我發現,這是一個爛成什麼樣的公司啊!

但是那時已離死線(DEADLINE)很近了,筆者無奈的顫抖著手指,打下了所在公司歷史上第一份正式入庫的“賣出”評級報告:《一傢俱有代表性的"強烈賣出"的創業板標的——樂視網深度研究》。

只有“夢想”的公司才是最可怕的

雖然事後順利地評上了賬戶投資經理,但這個經歷給我留下了三個非常深刻的印象:

第一,在評選基金經理時,請儘量不要做“賣出”評級報告,畢竟A股無法有效做空;

第二,不要輕易做空一個公司,雖然樂視網目前的股價較我2014年初給出“賣空”評級時已經下跌超過60%(創業板指仍上漲26%),但是2015年6月時已經上漲超400%,如有空單早已經爆到屍骨無存;

第三,雖然樂視最後是被汽車和手機拖垮,但是本質上是一樣的,一直高喊著“夢想”和“改變世界”的公司,有許多真的是騙子

為什麼,因為真正的商業戰場,沒有那麼多的夢想,有的只是苟且。只有苟且之上,才可以談及夢想,這也是高曉松那句“人生不只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真正本意。

——不談苟且,不談現金流,不談資產負債匹配,不談利潤預期、只談夢想的公司,早就成為成功者寶座底下的累累白骨了。

(二)

2018年3月28日,知名彈幕視頻網站嗶哩嗶哩(BILI.O)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整體估值約為32億美元。

只有“夢想”的公司才是最可怕的

如果只看運維數據,B站是非常有特色的,以高粘性著稱。以ACG(動畫、漫畫、遊戲)文化為核心的視頻網站,如今每月有7640萬的每月活躍用戶,平均每天在B站上停留76.3分鐘,每月活躍內容創作者(UP主)數量達到20.4萬。

但是看的更仔細一些的話,你就會發現問題在哪裡:B站2015-17年的淨營收為1.31、5.23、24.68億元,淨虧損為別為3.74、9.12、1.84億元。淨虧損的收窄主要是手遊收入的大幅增長,2017年遊戲收入為20.58億元(2016年為3.42億元),佔到總收入83.4%,而直播和廣告的收入分別只佔7.1%、6.5%。

其中手遊收入的71.8%來源於FGO(命運-冠位指定),這是一款由日本TYPEMOON發行的手遊,B站對該遊戲沒有版權而只有大陸區的運維權。——所以,如果沒有這款佔到公司收入近60%的遊戲,B站2017年很有可能依然鉅額虧損,可能也沒有機會上市。

只有“夢想”的公司才是最可怕的

而另外一家成立時間更早的A站(AcFun彈幕視頻網),則經歷了多輪的資本變動和實控人變更。而今年2月2日,A站更是遭遇關停危機,其網頁和移動客戶端都“打開無效”。——A站的現金流出現了巨大問題,不僅無法維持正常的運營開支,甚至還出現欠薪情況。在停擺11天后,A站終於迴歸。

只有“夢想”的公司才是最可怕的

其實A站的整體虧損幅度在2017年以前,是低於B站的。中文在線參股的公告顯示,A站2015/16Q3的淨虧損為1.13/1.46億元,明顯低於B站2015/16年的3.74/9.12億元。

但是A站在過去10年,一直基於最初的“夢想”,沒有涉及變現領域,更是不做遊戲代理,這個容易引來爭議的板塊。包括在2018年2月這次停擺之前的2017年6月,現在看財務數據已經岌岌可危的A站終於提出要商業化,但是也既然驕傲地堅持不做遊戲,一群粉絲心疼的留言:“你們這麼窮,終於接廣告業務了”、 “你們這些蠢豬,終於開竅了”。

只有“夢想”的公司才是最可怕的

同樣是彈幕視頻網站,B站依靠和彈幕視頻關聯度沒那麼高、也沒啥技術含量和創新度的純遊戲代理(無版權)存活下來,甚至熬到了上市的那一刻;而專注於主業和夢想的A站,甚至一度網站關停,發不出工資和帶寬費用。

夢想是一個好東西,但是你需要用資本和實力去呵護。沒有足夠的現金流和利潤,你有什麼資格談夢想,用愛發電麼?

只有“夢想”的公司才是最可怕的

(三)

《騰訊沒有夢想》這篇文章真的很神奇,除了騰訊,它裡面提到了許多家大陸公司:百度、阿里、微博、京東、人人網...而這些企業,無論是市值還是利潤,在過去10年的整體漲幅,都是明顯低於騰訊的。——唯一的例外是尚未上市的頭條系。

比如文末提到“騰訊的股價已經從年初高點的476塊港幣,跌到昨日收盤時的382元了,跌幅超過20%。三個月市值跌了一千多億美金,已經超過一個百度了。”——說真的,如果微博、京東和阿里在現場,臺下都要老臉一紅。比如微博股價近期從142跌至115美元,跌幅20%;京東從51跌至38美元,跌幅25%;阿里從206一度也跌至167美元,跌幅19%。


回到主題,吳曉波的《騰訊傳》中,確實曾經提到2011年初的總辦會:

在一次總辦會上,馬化騰讓16個高管在紙上寫下自己認為的“騰訊核心能力”,一共收集到了21個答案,歷經了多次的討論,“能力”被聚焦在兩點上,從而迅速地展開為行動:第一個能力是資本,第二個能力是流量。

關於“資本”這個能力,是由劉熾平這個前高盛人提出的,他認為騰訊騰訊不可能涉足所有的互聯網產品,尤其是內容領域,所以只有通過資本方式的參與,才是唯一可行的路徑。通過資本形成結盟關係,既可以實現開放的目的,同時也可以讓騰訊龐大的流量資源獲得一次資本意義上的釋放。這次總辦會開完的幾天後,騰訊就宣佈成立騰訊產業共贏基金,規模50億元人民幣,為互聯網及相關行業的優秀創新企業提供資本支持。

用資本或者說投資驅動,帶動了騰訊業績的快速增長,2011年,騰訊控股(0700.HK)的淨利潤為102億元,2017年已經增長至715億元,是A股205家互聯網上市公司總和的2倍,騰訊的股價更是漲了10倍

但《騰訊沒有夢想》裡舉了一個投資影響騰訊自身發展偏短視的反面例子:

“15年時騰訊曾有意投資優酷土豆,操作方式參考13年的搜狗、14年的京東一樣,砍掉自家業務附送騰訊視頻,當時的騰訊視頻負責人孫忠懷專門飛到香港阻止這筆交易,並立下可以獨自做好騰訊視頻的軍令狀。現在回頭來看,這個不放棄的決定無比正確,騰訊視頻這個出口對於騰訊的內容戰略至關重要。”

不過騰訊視頻這個例子真的是舉得太差了,因為2017年,騰訊視頻一共也就做了10部左右的頭部自制劇,其中也就《鬼吹燈之黃皮子墳》《使徒行者2》等幾部大家耳熟能詳,整體的內容輸出效果並不優於IP劇和版權劇,而IP劇和版權劇是更偏投資而非內容自制這一端的。

而且對於目前視頻網站寡頭惡性競爭的格局,筆者也是不怎麼看好的,騰訊視頻無論是2015年還是今天,看起來依然是偏雞肋的。朋友謝晨對此寫過一篇研究,《愛奇藝的IPO,與視頻網站的囚徒困境》,個人比較認可,這裡就直接貼結論了:

而在“囚徒困境”的格局下,視頻網站的價值將呈現出一個弔詭的結果。當資本還在追捧這個行業,行業就將繼續在虧損中苦戰。當資本終於承受不住,開始撤出,中國的Netflix也就若隱若現了。


但是騰訊投資的公司許多確實是非常優秀的,起碼沒有像騰訊視頻那樣繼續陷入行業的囚徒困境,或者像騰訊微博那樣一直被壓的苦苦無法翻身,再或者像微視那樣因為行業未成熟而墜落(小咖秀、秒拍同為墜落者),而這些苦主都是騰訊自己孵化的業務,它們的共性是:起步晚,沒有先發優勢,或者行業未充分成熟,所以失敗也不能說明太多

2014年,騰訊投了40家企業,包括京東、58同城、大眾點評、滴滴打車等,都給了微信錢包九宮格一級入口;

2015年,騰訊在全球參與了大約50筆交易,之前佈局的企業陸續進入合併潮:滴滴快的、58趕集、攜程去哪兒、美團點評、佳緣百合、微影格瓦拉;

2016年,騰訊投出了85家企業,包括86億美金收購手遊廠商supercell;

2017年,騰訊投資的數量達到了113筆(Crunchbase的數據,騰訊一級市場投資72筆,為全球第二);單單眾安保險、搜狗、閱文、易鑫集團4家公司上市就為騰訊帶來至少441個億的收益。

我真的不知道,這邊是行業第三內容輸出依然單薄的騰訊視頻(自身培育),那邊是行業第一IP庫地位和影響力出眾的閱文集團(投資併購),單單在內容輸出領域而言,是如何能得出,投資導向削弱了騰訊的影響力和創新能力的結論的?

起碼在筆者眼裡,正是因為投資和自研的並重,才鞏固了騰訊目前的行業地位。言必稱微信才是騰訊唯一船票的人,說明他平時是一個不看網文、不用滴滴、不用美團點評、不逛知乎、不玩手遊、不用京東的神人——這些公司,都是騰訊自己投出來的。

(四)

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用微信。比如知乎上就有人問,為什麼許多年輕人還喜歡用手機QQ而不是微信,結果有位年輕人反問到,為什麼還會有人用這麼難用的微信,甚至獲得了5000贊和500條評論:

只有“夢想”的公司才是最可怕的

2011年初,騰訊的那場總辦會,提到騰訊的第二點能力是“流量”。當然,時至今日,流量這個詞已經不能準確的描述騰訊的真實面貌,大家更習慣用“平臺”去描述它。

2011年6月15日,就在馬化騰宣佈“半年戰略轉型籌備期”後的6個月,騰訊在北京舉辦了千人級的首屆合作伙伴大會,宣佈將原先封閉的公司內部資源轉而向外部的第三方合作者無償開放;2011年7月16日,騰訊宣佈QQ客戶端開放;2012年6月6月,微信朋友圈上線;8月23日,微信公眾平臺上線,主要端口也向公眾開放。

為什麼許多人覺得微信好用,因為它背後鏈接了大家基於手機號的更為真實的SNS(社交)需求,以及它公眾號端口和功能的有序放開後,使得存在用戶與企業/社團/自媒體等第三方更為真實和信任的溝通途徑。

所以正如上面的知乎回答所言,微信的許多使用習慣、結構、也包括難用之處,都是以“信任和安全感”為基礎的。——這就是無可替代平臺的價值,高頻、信任、後臺常駐,在中國你找不出第二個這樣的SNS平臺,微信支付的火爆其實就是一種側面體現。


而騰訊如果希望維持這樣的平臺印象,那麼在許多領域,它就勢必做出取捨,也就是某篇文章裡提到的“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是騰訊最了不起的地方

”。

所以我們看到了微信朋友圈僅為頭條1/9的廣告加載率,剋制而保守的看一看和天天快報,嚴格的公眾號管理條理,拒絕醫療和加盟類廣告等等舉動。對於平臺而言,如果伸手要利潤會非常的容易,但是這可能是以破壞生態平衡為代價,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是一個真正的互聯網平臺的自律和底線。

如果要舉例的話,蘋果的App Store就是很好的例子,2017年,iOS應用開發者共獲265億美元收入,這是按照蘋果與開發者協定的三七分成後開發者所得數額。對蘋果而言,App Store屬於高利潤率業務,且該業務與Apple Music等其他服務一起是蘋果第二大營收來源。

蘋果對於App Store有絕對的控制權,因此,如果蘋果追求利潤率和對行業的控制力,它可以下架任何讓它不爽的App,比如所有的音樂App,相信我,這樣Apple Music的收入和利潤將會有數倍乃至數十倍的增長,但是這也是以犧牲平臺的聲譽和生態為代價的。

所以這裡騰訊在2011年以後,就開始放棄一部分領域爭第一的想法,開始轉型為平臺型公司,流量是做平臺的一個先決條件。做一個平臺型公司,永遠比做一個只專注創新和研發的公司更為穩定,而且天花板遠遠更高。

手遊行業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

廣電總局的新規推行以來,國內CP(遊戲開發商)的日子就越發難過。國內目前一般CP與渠道是55分成,而CP還需要承擔研發費用和推廣失敗的風險,一旦流水不足反而會入不敷出,這也是A股裡的手遊CP公司股價近兩年一直低迷不振的原因。

但是騰訊、百度、360等大渠道商的話語權反而一直在增強,渠道收入和利潤也穩步增長,而且他們對於遊戲是否熱銷的決定作用也越來越高。

從最新的數據來看,以手遊CP商網易為例,它目前有90%的流量來自於外部買量,2018年以來的買量數據保持國內第一,這種高昂的成本也是近期業績和股價回落的一個主要原因。網易作為騰訊在手游上的直接競爭者,依然需要通過騰訊的部分渠道買客戶流量,這就是平臺流量商的真正價值。

只有“夢想”的公司才是最可怕的

國內目前的手遊廠商裡,只有B站是沒有從外部買過流量的,其他的手遊廠商,或多或少,還是被騰訊掐住了喉嚨。“除非像騰訊一樣擁有自有渠道,否則遊戲想要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買量是必然的選擇”。

而且雪上加霜的是,目前的流量價格,已經從2011年前後的0.3元,一路上漲到2015年的25元,直到現在的60元左右。許多經驗不足的團隊,他們的用戶獲客成本甚至要上百元。——這也讓流量平臺佔據了越來越高的話語權。

想明白現在的流量有多值錢後,你就能理解,揪住騰訊的單個產品成功率開噴,是多麼幼稚而無意義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麼亞馬遜和奈飛用利潤算很貴、但是用流量算沒那麼貴的原因;也是今日頭條係為什麼要自己收購和研發變現流量、而不把攢的流量轉給其他人的原因,甚至連今日頭條為什麼值幾百億美元都能解釋的清楚。

騰訊已經不是一家科技研發型公司了,它是一家平臺型和流量型公司,研發、收購和投資,僅僅是這家巨無霸企業的一個流量輸出端口。——從這點上講,騰訊是一家偉大的企業,它依然圍繞著它2011年初制定下來的“資本+流量”的正確道路,大步前行。

(五)

做投資加流量變現,並不僅僅是騰訊的專利。例如,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旗下有3支基金,分別為Google Ventures、CapitalG以及Gradient Ventures,除此之外,谷歌自己也會少量參與投資。根據Crunchbase數據顯示,2017年,Alphabet在一級市場上共進行了103筆投資,為全球之最。第二就是騰訊。

只有“夢想”的公司才是最可怕的

包括以處理器出名的英特爾公司,現在也是到處投資。英特爾旗下有一家全球戰略投資結構——英特爾投資(Intel Capital)。自1991年以來到2017年底,英特爾投資對全球1520家公司進行了投資,投資總額超過了122億美元。其中,部分企業如今已經大名鼎鼎:博通公司、電訊盈科、VA Linux等。

一方面是這些公司都太大了,如果繼續自己直接研發所有的相關領域,就像大象一樣,轉向太難,細微動作也很難做到位;另一方面,這些巨頭都具有“扶你起來再試試”的額外技能,變相的增加了投資項目的成功率。

《騰訊沒有夢想》裡舉了《王者榮耀》國際化不順利的例子,其實也舉得非常差:第一,騰訊最擅長的是區域內的平臺化和流量運維,國內有做手遊國際化非常優秀的公司,比如IGG這些,但是人家都是CP公司,從設計、研發遊戲的一開始就是基於海外市場的理念和口味,對比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第二,真正研究傳媒的業內人都知道,《王者榮耀》絕對是騰訊作為平臺型公司的正面案例,甚至可以用來反駁”小眾精品的項目就是炮灰,經常被犧牲掉“的觀點。

為什麼,因為天美L1工作室,之前研發《王者榮耀》的時候,並不順利。作為一個玩法“借鑑”LOL、曾叫《英雄戰跡》的MOBA手遊,2015年6月份首次內測,8月限號不刪檔;但是後面一度回爐改造了2個月,最後10月28號,改名《王者榮耀》再次限號不刪檔上線。

《王者榮耀》當時研發為了填補手遊MOBA板塊的空白,當時趕工的情況比較明顯,8月18號限號不刪檔時,在線曲線非常一般,玩家的反饋也是平平,團隊也非常沮喪。但是後面2個月時間裡,整個團隊對玩法、規則、成長方式、角色做了全面的優化,然後10月底再次改名上線後,結果才是一炮而紅。

——這背後,如果沒有騰訊給予的資源支持、足夠多的用戶數據、試錯空間、加上試對成功後的全力打造,是做不出來《王者榮耀》這樣一款全球收入最高、月流水30億元的手遊的。

包括網易之前佔據先發優勢的《荒野行動》和《終結者2》,目前也被騰訊的《穿越火線》和《絕對求生:刺激戰場》給壓倒一頭,目前最大的兩家遊戲直播平臺鬥魚、虎牙上,“吃雞”類遊戲只有《絕地求生》、《刺激戰場》、《全軍出擊》等,《荒野行動》、《終結者2》皆已從獨立板塊中消失。

只有“夢想”的公司才是最可怕的

也就是說,只要你的品質不太差,騰訊就能把你扶起來,如果你的品質很好,那麼騰訊就能很快的把你扶到中國第一乃至全球第一,這就是平臺流量型企業的價值,這種現象不僅限於遊戲板塊。


大家都知道,微信和王者榮耀是通過內部競爭出來的。看起來很殘酷,但是獎勵也很豐富,這就是騰訊內部的遊戲規則。

有兩種獎勵,第一種是獲獎的概率偏低,但是獎池很深,獎金很高;另一種是獲獎的概率高些,但是獎池相對淺一些。騰訊的資源傾斜、賽馬機制和獎勵政策,都是更偏於前一種的。而足夠大的體量以及足夠多的項目數量,卻又降低了騰訊這種模式的不確定性,使得它作為一個3萬億市值的企業,依然保持了50%以上的業績增速。

那麼騰訊應該怎麼給估值,筆者覺得業績已經只是其中一個考量因素了,騰訊是可以用潛在流量價值算出來一個合理的價值空間的。只是問題是,它怎麼去變現這些流量,這是最難預期的,可能連公司自己都還沒完全想好。但找出可能的道路和結果,這也是研究的價值所在。

(六)

最近大火的兩屆IMO金獎獲得者——付雲皓,在2016年12月26日的微博中提到:

現在網絡媒體,微信公眾號基本就是如下論調。

假設你是一個清北生。如果你沒做本專業,混得不好,他們會說“名校學生竟如此落魄,中國教育該反思。”

如果你學術不錯但掙錢少,他們會說“名校學生生活窘迫,北京買房只是幻夢。”

如果你能掙錢但學術不行,他們會說“名校學生一心向錢看,中國教育之殤。”

如果你能掙錢,學術又棒,但是家庭環境不差,他們會說“階級固化,名校成富人專享,窮人家孩子再難翻身。”

如果你家裡窮,但是能掙錢,學術又棒,但是不愛發表言論,他們會說“優秀學者竟有溝通障礙,閉門造車誰之過?”

如果你家裡窮,但是能掙錢,學術又棒,也經常發表言論,他們會複製你的一句話,說“XX教授一句話驚醒夢中人,原來事實竟然是XXX!”

是不是扯淡他們不管,只要有吃瓜群眾覺得有意思就行。

A股上也有類似的情況:優質公司宣佈做芯片,股價跌停;垃圾公司宣佈做芯片,股價漲停。有人道破天機:垃圾公司就是說說,優質公司是真做。

只有“夢想”的公司才是最可怕的

所以有時我們是不是也要反思,我們對於垃圾公司是不是過於寬容,但是對於優質公司反而過於苛求?

騰訊過去7年,業績漲7倍,股價漲10倍,都有人憤憤不平。反過來思考一下,如果騰訊真的基於夢想,去做一些短期看不到業績的事情(類似於芯片),導致業績下滑,那還不得被噴成啥樣了

別忘了當年三星是如何在內存大戰上最後勝出的:

2007年初,微軟推出了狂吃內存的Vista操作系統,DRAM廠商判斷內存需求會大增,於是紛紛上產能,結果Vista銷量不及預期,DRAM供過於求價格狂跌,加上08年金融危機的雪上加霜,DRAM顆粒價格從2.25美金雪崩至0.31美金。就在此時,三星做出令人瞠目結舌的動作:將2007年三星電子總利潤的118%投入DRAM擴張業務,故意加劇行業虧損,給艱難度日的對手們,加上最後一根稻草。

效果是顯著的。DRAM價格一路飛流直下,08年中跌破了現金成本,08年底更是跌破了材料成本。2009年初,第三名德系廠商奇夢達首先撐不住,宣佈破產,歐洲大陸的內存玩家就此消失。2012年初,第五名爾必達宣佈破產,曾經佔據DRAM市場50%以上份額的日本,也輸掉了最後一張牌。在爾必達宣佈破產當晚,京畿道的三星總部徹夜通明,次日股價大漲,全世界都知道韓國人這次又贏了。

——2008年,三星電子的收入和淨利潤一度降至948億與43億美元(2017年分別為2240與501億美元,受益於內存漲價,它控制了全球六成的內存,四成的閃存),騰訊也為了“夢想”這麼做的話,你猜大部分媒體當時會表揚它麼?


不管如何,我們要鼓勵每一個堅持夢想的企業,不忘初心是一種珍貴的品質。

但是,只有“夢想”的企業是最可怕的,尤其當他們沒有充分的實力和覺悟來面對追求夢想之路上的荊棘時。而有一些不適用“夢想”這個詞的企業也開始大談夢想時,那更是一場災難。

騰訊恰恰用自己過去7年的經歷,證明了一個優秀的企業,是如何兼顧各方利益,一步步的,接近自己的“夢想”的。

正是不談夢想,大步前行。

只有“夢想”的公司才是最可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