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靜好 因爲有你—記陝西省寶雞市澇池岸村澇池管護員馮有志

陽春三月,來到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杏林鎮澇池岸村的澇池邊,陡峭的澇池護坡上,一個年約六十來歲的老人正在撿拾垃圾。

因為近期一直沒有降雨,澇池裡的水不是很多,護坡露出來好大一片面積,長滿了綠草。老人彎著腰,一手拿一個頭帶夾子的長杆,一手拿一個鐵桶,把草叢中的樹葉、紙片、塑料袋之類的垃圾一點一點的撿起來放進桶裡。春日燦爛的陽光照在他佝僂的後背。

歲月靜好 因為有你—記陝西省寶雞市澇池岸村澇池管護員馮有志

附近的村民告訴我,老人名叫馮有志,今年67歲,是澇池岸村的一名退休教師,從2016年7月澇池修復改造工程完工後,老人就自願承擔起澇池及周邊的環境衛生打掃和管護工作,一分錢工資沒有,不管冬暖夏涼,天天義務打掃衛生。

澇池岸村是一個因澇池而得名的村莊,村中的澇池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村上的祖先逐水而居,依仗著澇池裡的一汪清水,綿延了整個村莊。曾經,澇池裡的水是村中的聖水。村民在澇池裡洗衣服、飲牲口,用澇池的水澆灌農田。澇池不僅給了村民較為富足的生活,也帶給村民許多難忘的記憶和樂趣。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水利設施的提升,澇池的功能逐年弱化,直至徹底乾涸,昔日的光采盡然裉去,成為人們傾倒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的大坑。

“爛菜葉啊、死貓死狗啊、破衣服啊,大家都往澇池裡扔,甚至蓋房用的建築垃圾也一車一車往澇池裡倒。一到夏天,蚊蠅亂飛、臭味熏天。村人走路都是繞著澇池走。”提起過去的景象,家離澇池只有100多米距離的馮老師深有感觸。

2016年5月,陝西省在全省啟動實施農村澇池水生態修復整治工程,使澇池能繼續發揮作用,併成為“關中留水、陝南防水、陝北引水”方略的重要舉措和實現水系聯通聯調聯控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具體實施中,各地根據不同的地域特點,按照澇池蓄洪排澇、固溝保塬、應急抗旱等傳統功能和水源保護、美化環境、休閒觀光功能,聚焦“能恢復蓄水排澇、能修復自然生態、能連通區域水系、能惠及民生需求、能傳承歷史人文、能持續安全管護”的六能要求,打造了防洪排澇型、人文景觀型、生態溼地型、蓄水灌溉型、水系連通型不同類型和不同功能的澇池。把澇池建設成鄉間村頭水設施、水景觀,建設成適宜群眾休閒的生態景觀和親水工程,把水蓄起來、讓水活起來、使水靈起來,為振興鄉村、美麗鄉村建設增姿添彩,助推實現水潤三秦、水美三秦、水富三秦目標。

歲月靜好 因為有你—記陝西省寶雞市澇池岸村澇池管護員馮有志

澇池岸村的澇池被確定為全省首批修復整治試點之一。經過水利部門一個多月的努力,對原來的澇池進行了清淤,從“三角形”擴大呈“葫蘆”形,容積達到4600立方米。為了保持澇池水質清潔,由寶雞峽灌區渠道接入了引水管,並配建了人工溼地汙水處理系統。修復改造後的澇池不僅修復了蓄排水功能,還著力打造生態景觀,在周邊建設了休閒廣場、人行步道、草皮護坡、文化牆、觀景亭等設施,供村民休憩娛樂。

“水利人辛辛苦苦為我們把澇池建得這麼好,我們總不能讓它又變成過去的臭水坑。我打掃衛生,就是想給村民一個美麗的生活環境,想讓這種美一直保持下去。”馮老師語氣平淡,但說出的話卻令我高山仰止。

馮老師有三個兒子,均已成家,都在寶雞市城區買了房、買了車,老伴也在城裡給幫忙帶孫子,家裡就只有他一個人。幾個兒子輪番叫他去城裡住,他都不願意去。

他說他每天早上5點起床,吃完飯6點左右,就拿著工具到澇池邊去打掃衛生。澇池護坡、澇池邊的文化廣場,還有澇池周邊的道路、生態景觀帶,都在他的工作範圍內。該撿拾的撿拾,該清掃的清掃,該剷除的剷除,打掃一次得3個多小時。從6點開始一直到9點多結束。

一天兩趟。下午5點他又拿著工具準時去打掃,這一干,又是3個多小時。風雨不避,天天如此。沒人規定、沒人約束,全靠自覺。

一年四季沒有節假日,這誰受得了?還不瘋了不成!

“冬天下雪的時候,應該就可以歇歇,不用打掃了吧?”我問。“那怎麼行呢?下雪的時候得去剷雪啊,把路上和廣場上的雪都剷除乾淨。”馮老師說。

“那下雨天呢?總可以休息了吧?”我窮追不捨。

“下雨的時候更不敢休息。要是雨勢迅猛,就要冒雨去查看澇池的進水口,把進水口的垃圾及時給清理乾淨,防止堵塞。”聽了馮老師的話,我感到特別鬱悶,這是一件多麼勞累又無趣的苦差事啊!

就這還只是每天工作的一部分。澇池周邊栽植的綠化樹木需要定期修剪,修剪一次需要十來天;周邊綠化帶和澇池護坡上的雜草需要定時清理,每隔一段時間就得鋤草。

一年365天,每天早出晚歸,忙碌不停,難道村上什麼福利都不給?

“村上說過要給我發工資,是我不要。”馮老師的話讓我驚詫不已。“咱是退休教師,是共產黨員,有國家的養老金,怎麼還能要村上的錢呢?再說打掃衛生也是鍛鍊身體啊。”

馮老師,曾經是良峪小學的一名老師,工作期間勤勤懇懇、兢兢業業,連續多年帶畢業班,多次被評為優秀班主任,先進工作者。2012年退休回到村裡後,積極參加村裡的各項活動。澇池修復改造實施過程中,他一直堅持義務幫忙,被村上評為優秀黨員。

澇池修復改造後,村民的環保意識普遍得到提高,往澇池裡傾倒垃圾的現象明顯減少,但還是不乏有個別人圖省事、圖方便,順手把垃圾就倒在了澇池邊。還有廣場上,離垃圾箱比較遠的地方,食品袋、菸頭之類的垃圾就比較多,有的人帶著小孩甚至在澇池邊大便。

“打掃衛生時遇到這種情況,我就會說服教育那些村民,讓他們要珍惜現在這水清岸綠、鳥語花香的環境,共同維護這一片天藍、地綠、水清。”馮老師說。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每天看著村民在乾淨衛生、美麗如畫的澇池邊休閒鍛鍊、唱歌跳舞,馮老師說他的心情也是愉悅的、舒暢的,他願意永遠這樣堅持下去。

梁曉聲先生曾用四句話描述“文化”:植根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我一直深以為然。馮老師,是我見過的一個靈魂厚重的文化人。

而也正是因為有了他這樣的人的默默付出、無私奉獻,才有了我們普通人的歲月靜好、悠閒安樂。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記者/劉豔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