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太和高考狀元不斷,是因爲縣城裡有了這個建築嗎

文廟,是紀念和祭祀我國偉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廟建築,在歷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稱作文廟、夫子廟、至聖廟、先師廟、先聖廟、文宣王廟,尤以“文廟”之名更為普遍。

而文廟又稱孔廟,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在孔子死後的兩千多年裡,歷代王朝,特別是開科取仕制度建立之後,對孔子的尊崇逐步升級,至聖至尊,萬世師表,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因而全國各地,到處修建孔廟,對孔子頂禮膜拜。

傳說太和高考狀元不斷,是因為縣城裡有了這個建築嗎

太和,春秋時期為郪邱,楚、秦為鉅陽,漢置細陽縣,隋改穎陽,宋以萬壽縣、泰和縣為名,元大德八年(1304年)改“泰和”為“太和”,取《易經•象辭》中“保合太和利乃貞”之意。是年,建縣城、築城牆、設五門,建文廟,縣治至今。

傳說太和高考狀元不斷,是因為縣城裡有了這個建築嗎

太和文廟,為明清以來當地祭孔的禮制性建築群,是太和縣重要的人文景觀之一。據《太和縣誌》記載,太和文廟始建於元代,明洪武5年(1369年)沿舊址重建文廟,興儒學,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

自漢武帝採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儒家學說成為顯學,在中國古代社會開始居於正統地位,於是祭孔活動也倍受統治者的重視,成為國家不可缺少的常典。擴建孔廟之風隨之興起,到了明、清時期,每一州、府、縣治所所在都有孔廟或文廟。其數量之多、規制之高,建築技術與藝術之精美,在中國古代建築類型中,堪稱是最為突出的一種,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產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傳說太和高考狀元不斷,是因為縣城裡有了這個建築嗎

大成殿是文廟的正殿,也是文廟的核心。唐代時稱文宣王殿。到了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趙佶取《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語義,下詔更名為“大成殿”。

太和文廟大成殿為單簷竭山頂宮殿式建築,闊五楹、深三間,黃色琉璃瓦,殿內寬敞明亮。雕有漢白玉孔子像一尊,像上懸掛“萬世師表、“斯文在茲”、“德侔天地”、“道貫古今”等多塊匾額。金柱分別掛有“先知先覺為萬古倫常立極”、“至誠至聖與兩間功化同流”、“德冠生民溯地闢天開鹹尊首出”、“道隆群聖統金聲玉振共仰大成”等楹聯。殿前月臺、欄板、御路系白色漢白玉石雕,御路雕有二龍戲珠,栩栩如生。

傳說太和高考狀元不斷,是因為縣城裡有了這個建築嗎

在中國,歷史上的孔廟有兩千多所,根據其性質或類別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孔氏家廟,二是國廟,三是學廟。這裡的學廟即文廟。在中國,除作為國廟的曲阜孔廟、北京孔廟和現曲阜孔府內家廟、衢州家廟這四座孔廟外,中國其他的孔廟都屬學廟性質,太和文廟就是屬於學廟。

傳說太和高考狀元不斷,是因為縣城裡有了這個建築嗎

在中國,興建文廟,代表著興學、興教,主張尊孔、祭孔,藉以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同時文廟又肩負著弘揚讀書、教化育人的使命。太和文廟正是在這一使命下,催生出太和人崇文、重教、尊師的文化品格。近年來,太和每年高考省、市狀元不斷,也就不足為奇了。

歷經王朝更迭和歲月磨礪,太和文廟雖屢有興廢,但不變的是一脈相承的文風。一座古文廟建築,還有那些鐫刻著先賢事蹟的碑刻及柱聯,是太和文風鼎盛,人傑地靈的歷史見證,行走在太和文廟之間,依然可以感受到儒家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儒雅卷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