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縣「3+4+5」扶貧模式推動培訓就業全覆蓋

扶風屬六盤山連片特困地區縣,轄7鎮1街113個行政村、9個社區,人口45萬。全縣精準識別貧困村69個、貧困人口14128戶53832人。2017年實現8個貧困村退出、8794戶36449人脫貧,目前剩餘貧困村61個,貧困戶5334戶17383人。


扶風縣“3+4+5”扶貧模式推動培訓就業全覆蓋​就業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業之根,培訓是技能之源。近年來,扶風縣把脫貧攻堅作為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貧困戶培訓、就業全覆蓋為目標,精心組織實施就業扶貧6項工程,積極創新技能培訓、就業創業、村鎮工廠等扶貧模式,強化就業創業服務措施,目前全縣已建成省級創業孵化示範基地1個,市級創業孵化基地1個,市級創業基地8個,培育就業扶貧基地15個、“村鎮工廠”56家,推進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1.2萬人,實現了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全覆蓋。

一、授人以漁,“3單促學”推動技能培訓全覆蓋。讓貧困戶有出路,先要讓他有本事。積極開展培訓貧困勞動力1萬人次、實現貧困人口就業1萬人次為主的“五個一萬”增收脫貧行動,通過菜單式培訓、訂單式培養、賬單式督學等途徑,讓貧困群眾掌握一技之長。一是菜單式培訓。對5.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技能培訓需求進行調查摸底,建立家政服務、足部養生保健、農村實用技術、電子商務、旅遊服務等50多個技能崗位培訓菜單,先後組織“短平快”培訓班46期,讓2100名貧困群眾掌握1-2門就業技能。二是訂單式培養。積極與陝汽集團、寶雞新越服裝、山東雷帕得等企業聯繫,通過寶雞郡智技校、寶雞瀚之技能培訓學校等培訓機構對423名貧困學員進行崗前技能培訓,發放生活補助和交通補貼21.5萬元,並統一安置就業。三是賬單式督學。建立培訓包乾負責制。由8個鎮(街)勞動保障事務所牽頭建立培訓需求賬單,全縣5家定點培訓機構按片區包乾負責,深入村組上門送技術、送崗位。建立問題交流整改制。每月召開一次技能培訓工作交流會,建立反饋問題賬單,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建立跟蹤問效服務制。先後開展3次培訓成果評價會,組織企業用工方實地查看培訓效果,搭建就業雙選平臺,全力打造“培訓+就業+扶貧”模式。

二、全方服務,“4輪驅動”搭建就業創業大平臺。按照“政府推動、園區牽動、基地帶動、貧困戶聯動”的思路,在就業扶貧工作中堅持服務為先,著力搭建在家門口就業的“務農打工兩不誤”新平臺。一是政府推動。以國家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縣建設為契機,出臺支持貧困人員就業10條措施、支持貧困人員微創業10條措施,以“228”工作模式為抓手,強化“2類基地”(就業扶貧基地、社區工廠)建設,注重“2種崗位”(公益專崗、特設公崗)開發,落實創業就業“8項政策”,為培訓、推介、招聘貧困戶就業提供綠色服務渠道,全縣創業人數達5000餘人,帶動就業3.5萬餘人。二是園區牽動。依託扶風科技工業園、新興產業園,圍繞生物醫藥、汽車零配件、食品工業、服裝紡織、高端裝備、家居包裝、環保建材7大工業產業集群,鼓勵健民製藥、海辰雲和、寶雞新越、璐江橋隧、冠森孵化基地等園區企業定向招聘,成功舉辦了扶風縣2018年春風行動暨春季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7000多個,達成就業意向1600多人。三是基地帶動。結合產業扶貧,建立愛家傢俱、寧豔服飾等就業扶貧基地15個,結合打造特色現代農業、電商扶貧、旅遊扶貧、光伏扶貧基地,通過土地流轉、就近務工等利益聯結機制,吸納500多名貧困勞動力就業。四是貧困戶聯動。針對部分貧困勞動力文化程度低、勞動技能差的實際,我們通過增加公益專崗、託底安置等方式,用“小崗位”撬動“大扶貧”,為全縣82個機關事業單位設置公益專崗165個,在113個村設立保潔保綠、護林巡邏等公益性崗位1425個。

三、創新機制,“5措並舉”實現就業創業全覆蓋。在就業扶貧中,我們以“村鎮工廠”建設為抓手,積極開展“送廠子進村子,送崗位進農戶”活動,建立“閒房變廠房、農民變工人、無業變就業”就業扶貧新模式,推進貧困人員“村內生活、村內就業”。一是思路謀劃靠前。在學習借鑑外地“社區工廠”就業扶貧模式的基礎上,我們結合縣情實際,通過多方調研論證,針對部分鎮村返鄉農民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能人,利用閒置房屋、廢棄學校和廠房等空地,辦起小到3-5人、大到20-30人“作坊式小工廠”的現狀,因勢利導積極培育發展“村鎮工廠”,成立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縣人社、國土、住建、農業、扶貧、招商等部門以及8個鎮街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村鎮工廠建設領導小組,由縣人社局牽頭負責,制定實施方案,按照“分類培育、逐步引導、政策扶持、推進發展”的建設原則穩步推進。二是氛圍營造靠前。先後開播6期“扶風喊你回家創業就業”電視專題欄目,舉辦3期“暢敘鄉情鄉誼,共話扶風發展”返鄉創業座談會,錄製“話家鄉、助返鄉——我為就業獻力量”微視頻,發放“愛心企業、愛心村鎮工廠、愛心服飾”社會倡議2000多份,結合“寶雞發展大會”“工業招商季”“長江中下游地區招商”等活動,鼓勵引導扶風在外成功人士帶資金、帶項目、帶技術返鄉創辦“村鎮工廠”。先後引進寶雞九彩蝶、寶雞嘉林布藝等12戶企業回家鄉創業。三是招工引才靠前。為確保“村鎮工廠”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健全“縣級領導包片聯繫、部門包抓負責、幹部包乾落實”的幫扶機制,組建8支“招工小分隊”,開展“村鎮工廠”用工專場推介會7場,安置群眾就業1520人。四是技能培訓靠前。針對農村貧困勞動力文化水平偏低、接受能力差、缺乏就業基本技能等現狀,建立15人的就業創業培訓講師團,積極聯繫寶雞郡智技校、咸陽服裝學院等培訓機構、手把手開展技能培訓、素質培訓和法規常識培訓5期,為“村鎮工廠” 免費培訓專職人員512人。五是政策扶持靠前。制定出臺“村鎮工廠”建設場地租賃補貼、職介補貼、水電費減免和貼息貸款等優惠政策,從選址規劃到註冊登記、從工人招聘到運營生產、從金融貸款到產品銷售、從市場培育到遠景規劃,全面實行一對一、保姆式的跟蹤服務。先後為“村鎮工廠”落實獎補性職介補貼31萬,減免水電費120萬元,為7戶符合條件的“村鎮工廠”提供貼息貸款215萬元,解決了發展中的資金瓶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