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經濟半年報:人均收入衝擊兩萬元,蘇寧錫三市GDP領跑全省

江蘇經濟半年報:人均收入衝擊兩萬元,蘇寧錫三市GDP領跑全省

撰稿|渾水調研研究員 高甜甜

24日上午,江蘇省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江蘇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聯合發佈了2018年上半年江蘇經濟發展情況。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44863.5億元,同比增長7.0%。

江蘇省上半年的經濟答卷關鍵詞有三:穩固、平衡、優化

一、地位穩固

1、GDP穩坐榜眼

截至目前,已有19個省份陸續發佈了2018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其中重慶僅公佈了GDP增速。

江蘇經濟半年報:人均收入衝擊兩萬元,蘇寧錫三市GDP領跑全省

全國18省市GDP

江蘇和廣東仍為僅有的兩個“4萬億”巨無霸,較第三名保持了較大優勢。今年各省經濟增速較去年普遍出現下滑,在GDP前三省份中,江蘇省GDP增速下滑幅度最小,保持了較為平穩的發展勢頭。但江蘇GDP增速以0.1%之差遜於廣東,二者GDP總量差距由去年上半年的1136億元略上升至1436億元。

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迫近2萬元大關

從居民可支配收入來看,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較去年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

江蘇經濟半年報:人均收入衝擊兩萬元,蘇寧錫三市GDP領跑全省

全國各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排行

在31個省份中,有24個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萬元,上海、北京、浙江、天津四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過2萬元,江蘇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85元,超過全國平均值5822元,位居第五,距離人均2萬元大關僅差臨門一腳。

上半年江蘇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8.9%,但受制於2%的通脹率,居民收入實際增速略遜於GDP。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54元,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94元,增長8.9%。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19:1,比上年同期縮小0.02

二、區域平衡

1、 城市“後進生”進步喜人

江蘇13市中,蘇州、南京、無錫“老牌三強”地位穩固,其中蘇州市GDP突破9000億大關穩居第一。GDP增速方面,南京、無錫、南通增速超過12%,位居前三。

江蘇經濟半年報:人均收入衝擊兩萬元,蘇寧錫三市GDP領跑全省

省內各市GDP

值得注意的是,GDP總量排名較為靠後的鎮江市和揚州市,人均GDP分別位居第5、6名;另外,排名後六的城市中,泰州、揚州、淮安增速均超過9%,位居前列。

2、蘇北扶貧成效喜人

今年上半年,蘇北五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37元,同比增長9.4個百分點,增速高於全省水平

,也比上年同期高0.1個百分點。從調查的全省12個扶貧重點開發縣(區)居民收入情況看,上半年增長9.3%,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0.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也高0.3個百分點。

此外蘇北在民間投資方面也表現突出。上半年江蘇全省完成民間投資14678.5億元,其中蘇南完成5833.9億元,同比增長8.9%,蘇中完成3808.7億元,同比增長15.2%,蘇北完成5035.9億元,同比增長11.8%,分別佔全省總量的39.7%、26.0%、34.3%。鹽城在各市中增速最快,同比增長23.2%。

三、結構優化

1、產業結構優化

上半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高於GDP增速1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52.0%,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其中:

a、高技術行業佔全省規上工業比重為18.9%,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6%,拉動工業增長2.1個百分點。

b、上半年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1%,比規上工業高2.9個百分點。

高技術產業是代表技術進步、轉型升級和技術含量較高的產業,裝備製造業是為各行業提供現代化設備的基礎性產業,這兩個行業增加值增速高於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反映了產業轉型升級的積極變化。

2、需求結構優化

上半年消費對江蘇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3%,居於“三駕馬車”之首,繼續擔當經濟增長的“頂樑柱”。全省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391元,同比名義增長7.5%。

a、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長7.3%,快於城鎮居民0.2個百分點。

b、餐飲收入1665.3億元,增長9.9%。

c、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金銀珠寶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40.5%、10.5%,比上年同期加快18.9個、0.8個百分點。

消費中,農村人均消費支出多於城鎮,各類消費中又以餐飲支出、消費升級支出表現最佳,可見居民消費有較大的增長潛力。

3、投資結構優化

上半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3%,增速比一季度回升1.4個百分點。

a、製造業投資增長9.4%,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2%。

b、民間投資增長11.5%,佔全部投資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7.7%提升到71.7%。

製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主要依靠市場驅動,這兩類投資的回升表明市場信心總體向好,企業家對發展的信心正在增強,微觀經濟活力較強,將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